APP下载

苏北地区脱贫户返贫类型研究

2021-01-06梁传波孙道勇

市场周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苏北导向贫困户

梁传波,陈 晨,孙道勇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江苏 扬州225127)

一、 引言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央1 号文件)明确2020年重点任务之一是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

“十三五”以来,江苏省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实现脱贫254 万人,脱贫率达到99.99%以上,目前仅剩6 户、17人未脱贫。但数据显示,江苏省依靠兜底保障达到脱贫标准的有89 万人,这89 万人因病、因残、因灾致贫因素尚未得到根除,存在一定返贫风险。时任江苏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胥爱贵也指出,越到脱贫攻坚的后期,返贫形势也将越严峻,近两年江苏省全省的新增和返贫人口达到15 万多人。苏北6 个重点片区是江苏省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因此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对苏北地区农村脱贫户返贫类型进行分类并建立相应的阻断机制,对江苏省进一步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贫困户脱贫后返贫的影响因素较多,从宏观上讲包括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制度,微观上来看,包括贫困人口的个体特征等因素。论文通过对苏北地区的实地调研并结合相关文献综合归纳,将贫困户的返贫类型归纳为贫困户导向和环境导向两种类型。贫困户导向是指返贫户因为自身的观念、健康问题以及脱贫能力不足导致的返贫;环境导向是指由于政府的政策、扶贫工作不到位、缺乏监督等原因导致的返贫。

二、 脱贫户导向的返贫类型

脱贫户导向的返贫类型主要从贫困户自身的条件去分析其返贫的原因,结合访谈的结果以及相关文献,论文将贫困户导向的返贫类型细分为由突发重大疾病或慢性病恶化引起的健康型返贫、由于劳动能力或学习能力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能力型返贫、由于崇尚风俗陋习以及不思进取引起的观念型返贫。(图1)

图1 脱贫户导向的返贫类型

(一)健康型返贫

健康型返贫的主要原因在于贫困户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或者本身患有的慢性疾病恶化需要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但是贫困户刚刚脱贫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好,还没有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因此,高额的医疗费用直接导致脱贫户再次返贫。从苏北地区的访谈结果来看,因病返贫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这也是苏北地区脱贫攻坚任务的难点。

1.脱贫户因突发重大疾病返贫

重大疾病具有突发性、医疗费用高的特点,贫困户家庭成员一旦发生重大疾病会对其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影响。贫困户在脱贫初期的经济条件一般不会很好,重大疾病带来的高额医疗费用会直接压垮一个家庭。虽然目前苏北地区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基本健全,地方政府的医疗政策也不断向贫困户倾斜,脱贫户的医疗压力有所缓解,但是除去报销部分外的医疗费用依然超出脱贫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导致脱贫户再次返贫。

2.脱贫户因慢性疾病恶化返贫

慢性疾病具有不稳定、持续时间长、费用高、产生原因复杂的特点,比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随着苏北地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不少患有慢性疾病的贫困户在精准扶贫政策以及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双重扶持下将慢性疾病控制后实现脱贫,但是慢性疾病一旦恶化可能导致脱贫户再次陷入贫困,因为这不仅减少了家庭的劳动力,降低了家庭收入,还会增加巨额的医疗负担。2020年,从苏北地区因病返贫的67 户调研结果来看,家庭有患有慢性疾病的家庭成员有42 户,占比62.7%,是因病致贫的主要因素。

(二)能力型返贫

能力型返贫的主要原因在于脱贫户在短期脱贫后由于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够、风险意识不够、劳动能力丧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返贫。能力不足引起的返贫归根结底在于脱贫户在脱贫后缺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内驱力,这关系到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成效。

1.脱贫户因劳动能力不足而返贫

劳动能力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个方面,是人们从事生产性活动的基本能力,也是个体能力素质的最基本体现。一般出现劳动能力不足的情况是由于脱贫户家庭成员出现交通事故、疾病、工伤等原因导致本人出现劳动力下降的情况,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会影响到脱贫户的家庭收入,甚至有的脱贫户会出现不止一个家庭成员劳动力丧失的情况,这无疑会对脱贫户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造成返贫。

2.脱贫户因学习能力不够而返贫

学习能力是指个体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能力,是个体实现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贫困户往往受教育程度较低,主要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对知识的学习以及教育培训的接触比较少。贫困户在脱贫后缺乏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这也是制约脱贫户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时代,并不缺乏致富的机会,缺乏的是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脱贫户如果不能及时掌握行业的专业知识,将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

3.脱贫户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而返贫

自然灾害导致脱贫户返贫的案例在苏北地区也屡有发生,比如台风、洪水、地震等。在苏北地区的调研中发现,有17 户因为自然灾害返贫,这些脱贫户在遭受自然灾害时,不但会财产造成损失,甚至会有人员伤亡,给刚刚脱贫的家庭带来巨大灾难,这也成为苏北地区脱贫户返贫的重要因素之一。

4.脱贫户因缺乏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而返贫

苏北地区的贫困户大部分从事的是农业,但是农业不仅具有不可预测的自然风险还有其他风险,一旦发生自然风险,大多数单家独户都没有应对风险的能力,最后会导致返贫。脱贫户由于刚刚成为具备农业生产能力的主体,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市场存在的风险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很容易返贫。比如,目前国内农产品的产能基本上是处于过盛状态,但是脱贫户所选择种植的农作物往往是跟风行为,没有经过风险分析,结果只能是产出的农作物卖不上好价钱。因此,如果不能把这些脱贫户组织在一起对其开展有效的市场风险评估培训,这部分脱贫户很容易被市场淘汰,从而再次回到贫困户的群体当中。

(三)观念性返贫

观念性返贫主要是指脱贫户受到当地传统落后观念的影响,依然沿袭过去的陋习,思想上没有主动脱贫的意识,而是寄希望于国家的扶贫政策给予物质上的帮助,“等靠要”的观念严重。在他们的理念中没有主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延续以往依靠政府补提度日。

1.脱贫户因遗风陋习而返贫

苏北地区有操办红白喜事的传统,而且邻里之间还会因此产生攀比心理,当脱贫户家庭出现结婚这种喜事时,会出现“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局面。虽然脱贫户在脱贫后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他们依然没有摆脱过去的某些农村陋习,很容易出现因为崇拜陋习而返贫的情况。调研小组在宿迁市泗阳县调研时发现,当地的结婚彩礼已经远远超出普通家庭的能力承受范围。2019年,泗阳县王码村村民结婚的彩礼至少需要20 万,有的甚至超过30 万,再加上购买或装修婚房、购车、办酒席等,总费用超过80 万。而当地脱贫户一家的年净收入也就5 万元左右,全家至少得攒15年才够结婚。因此这种喜事大操大办的陋习需要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

2.脱贫户因不思进取而返贫

苏北地区扶贫攻坚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是有不少脱贫户存有不思进取的观念,将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与国家“送钱”画上等号,因此,即使脱贫后生活上依然存在对地方政府的依赖,很容易出现返贫的现象。

三、 环境导向的返贫类型

环境导向的返贫类型是从外部环境分析脱贫户返贫的原因,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根据调研小组在苏北地区实际调研的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论文将环境导向的返贫类型分为政策型返贫、供给型返贫和监督型返贫三种类型。(图2)

图2 环境导向的返贫类型

(一)政策型返贫

政策型返贫也是苏北地区脱贫户返贫的原因之一,刚刚脱贫的脱贫户依赖于国家扶贫政策的各种补贴,当扶贫政策调整后,原有的补贴减少甚至取消都会导致脱贫户返贫。调研小组在苏北地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国家对贫困户各种形式的资金补贴甚至占到了贫困户家庭总收入的40%,这种高额的补贴政策并不能使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政策型返贫的实质是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贫困户脱贫的不稳定性。

1.脱贫户因政策的不持续而返贫

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战略以及江苏省的扶贫政策给苏北地区的贫困户带来了不少福利,但是脱贫户还不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收入来源还不稳定。所以当国家或地方政府不能持续为贫困户提供各种补贴,很容易造成其家庭收入下降,当家庭遇到变故时会迅速返贫。

2.脱贫户因新政策的实行而返贫

国家或地方政府新政策的出台也会影响脱贫户返贫。比如,苏北地区农村区划的变更导致脱贫户返贫,脱贫户由贫困地区划入非贫困地区就享受不到国家的扶贫红利;部分地区因为二胎政策的出台导致因育返贫等情况。

(二)供给型返贫

供给型返贫是指政府、社会组织等对脱贫户提供的资金扶持、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不能满足脱贫户的需求使其返贫,实质上是社会各界对贫困户脱贫后给予的帮助不够。政府是精准扶贫的主导者,但是扶贫工作参与的主体是多方面的,除了政府以外,还有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以及爱心人士等,若社会各界对贫困群体的扶助力度不够,提供的物资帮助不足,也会使脱贫户返贫。以宿迁市泗阳县为例,目前泗阳县已基本实现脱贫,但是由于泗阳的教育资源不足、扶贫资金发放不到位、组织的教育培训不能满足脱贫户的需求等原因,导致部分脱贫户仅能维持温饱,面临返贫的风险。

(三)监督型返贫

监督型扶贫主要指由于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缺乏对扶贫工作人员的监督,导致其在扶贫工作中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以及廉政等问题,从而引起贫困户返贫的现象。出现监督型返贫的根本原因在于个别扶贫工作人员未能履行好职责,甚至在扶贫工作中直接挪用、侵占扶贫资金,应该得到政策扶持的贫困户没有享受到国家扶贫战略的红利,那些和扶贫干部关系比较近的群体反而得到了照顾,导致一部分脱贫的贫困户返贫。

1.个别地方政府扶贫工作的短期性导致脱贫户返贫

个别地方因为政府领导任期原因,原有的扶贫政策可能会因为领导的变更而缺乏延续性。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为了所谓的政绩,出台多项扶贫政策,这些政策往往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缺乏长期规划,随着政府领导的更替,很有可能废除或不了了之,从而使享受这些政策红利的脱贫户返贫。比较常见的还有数字脱贫,政府工作报告往往公布脱贫比例、脱贫人数,出现贫困户“被脱贫”的现象。

2.政府部门个别干部的贪腐行为导致脱贫户返贫

个别扶贫干部会利用手中职权在扶贫工作中帮助他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从而损害到贫困户的合法利益。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出现扶贫干部虚报或者少发扶贫资金等以权谋私的行为。比如某些扶贫干部挪用专项扶贫资金以及各种补贴,甚至直接侵占各项扶贫资金,在扶贫资金发放时伪造账目从而达到少发的目的,剩余的扶贫资金用作其他款项;第二,出现为他人谋利的行为。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将与自己关系较好的人纳入扶贫对象当中,暗地里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对法律、规章制度视而不见,从而直接影响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确实需要帮扶的贫困户享受不到精准扶贫政策的红利;第三,与民争利的行为屡见不鲜。少数扶贫干部在面对巨额扶贫资金与扶贫物资时,心里出现不平衡,从而直接与贫困户争利,采用多种方式套取扶贫资金,这些腐败行为直接导致脱贫户返贫。

猜你喜欢

苏北导向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犬只导向炮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