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基础教学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探究

2021-01-05符丽

求知导刊 2021年41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以信息化技术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实践,并促使教育工作者转变教学思路,不断深化教学内涵。教育信息化技术在中小学基础教学工作中有十分多元的应用价值,这一点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推动中小学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既要立足实际,又要突出建设性的思路和工作方法,确保应用实效。文章以此为线索,分析了中小学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背景和主要价值,并结合文章作者的工作情况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中小学基础教学;信息技术;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9.2;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1-0025-03

作者简介:符丽(1981.9—),女,广西博白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教育局电教儀器站,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教研员,研究方向:教学应用。

引 言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信息技术的深层应用正在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全新变革,同时引发了显著的行业与产业革命。在“互联网+”思维的引导下,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应用范畴也日益扩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格外突出,尤其是实体信息基础设施与软件技术的融合,构筑了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系统,有力助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也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推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武器”。在中小学基础教学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方式与手段相当多元化,其功能也十分突出,应用范围日益拓宽,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一、 中小学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背景

教育信息化技术是指基于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软件、技术、系统、平台构建起来的技术集成体,其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帮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信息化技术的“工具属性”而产生的讨论热潮则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谋求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多元应用,营造多元的教学氛围,显然是新课改与新一轮“课堂革命”的重要趋势。

例如,常见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如微课、PPT等,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在不同学科、不同层级的教学中有重要价值。教育部于2018年4月13日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意味着信息化技术的更新换代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更积极作用,而研判信息化技术的教学应用路径和方式,则变得更为重要。

二、中小学基础教学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在中小学基础教学实践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十分多元化。同时,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体现在不同层面和学科中,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其功能性意义不容小觑。

(一)教育信息化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推动现代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密切融合,不仅是教学工作深化和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还是教学朝纵深方向发展的题中之义。显然,以新型信息化技术为依托,教学工作的层次将更为深化,教学形式、手法的完善将更具技术依托,教学的信息化内容和体系也将更为完备。从教学创新发展的需求来说,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改变传统课堂授课方式,改变师生互动模式,提升信息化交流品质,营造开放活泼的教学互动氛围,为教学全面发展注入能量。

例如,中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辅助教学。教师在软件加持下,能够轻松实现几何图形的立体、多角度展示,在课堂授课中配合大屏幕可以让学生清晰、直观地感知几何图形。同时,运用“几何画板”开展数学教学,可以提升中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教育信息化技术对现代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形式的极大丰富必然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二者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关系。因此,信息化技术加持下的教学工作将更具纵深度,同时吸引力将大大提高,这是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方向。

(二)教育信息化技术对教师素质提升有助推作用

教师是教学工作推进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小学基础教学的主要“负责人”。教育信息化技术对基础教学工作的价值可以从教师身上得到直观体现,即教师信息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学信息化质量的优劣。积极应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广大基层教师教学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助推作用,这也是教育信息化技术发挥价值的重要表现。近年来,随着中小学基础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对广大教师的考核、评价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教师必须主动加强学习,参与培训,提升信息化素质和教学能力,以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形势的变化要求,满足新型育人工作的需要。

只有教师具备完善而过硬的信息化素质,中小学基础教学工作才能实现“信息化”,广大学生才能从信息化的应用和普及中受益。反之,如果教师信息化素质跟不上教学改革的需求,学生也必然受到负面影响。教育信息化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质与教学能力,改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帮助教师应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知识图谱,推进一体化、延续性教学,实现教学理念与举措的持续更新。所以,信息化技术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必将对教学工作的推进产生有利影响。

(三)教育信息化技术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是中小学基础教学工作的“主体”,也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对象。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围绕信息化技术特性,打造信息化课堂,营造良好的智能化、数字化学习氛围,确保学生可以掌握信息化技能,全面提升素养。

例如,利用“猿题库”做题软件,教师可以为小学六年级学生布置测试性的家庭作业,让学生限时完成,及时给出软件端的评价。这种测试的好处在于能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学生只要一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操作,小学生也愿意在电子设备的辅助下做题、学习。

教师通过信息化设备和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这种积极性不仅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渗透到课下及生活中,甚至可以经过长时间的推进,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意识。教师巧妙地设计信息化教学策略,对中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认知、记忆、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实践应用等各项能力的培养都有正向推动作用。因此,教育信息化技术对基础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其功能性价值十分突出。

(四)教育信息化技术将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

随着教育信息化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围绕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教育工作者开展了多方探讨,并在基层实践中给出了“行动答案”。毋庸置疑,教育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工具、载体、课程等资源的集成,其不仅为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还为中小学基层教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例如,基层小学教师通过整合国内外的优质课程资源,借助题库、教材库与课程库筛选适用于本年级、本班级的优质资源,制作教材集、题目集,教师既可以将之与本年级的教材对照使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参考,便于学生开阔眼界,提升发散思维能力。教育信息化技术既是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本体的深度融合,也是教学工作细分下资源要素有效配置的反映。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将对中小学基层教学产生积极而正面的影响,也将促进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推进中小学基础教学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建议

(一)推进信息化设备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要想确保教育信息化技术在中小学基础教学工作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并购置相关器材,建设完善的信息化设备、基础设施,为信息化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推进奠定物质基础,这也是推进教学的重要前提。尤其是与日常教学工作相关的电脑、投影仪、大屏幕、电视机、机顶盒、发射器,还有各类信息化图书等,都是信息化教学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对教学有重要影响。

例如,笔者于2010年借调进电教仪器站,2017年7月正式入编电教仪器站,本站的工作就是做好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配备、管理、使用”。在日常工作中,笔者既要指导学校做好仪器、图书、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的规划、建设、配备、管理、使用,同时也要经常深入学校检查实验室、仪器、图书的配备使用情况,做好统计,确保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各种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工作顺利推进和学校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正常使用。可以说,硬件设备与基础设施的完备是推进信息化教学工作的前提,必须给予重视。

(二)提升基础教师信息化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

切实提升基础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对将教育信息化技术转变为教学效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该问题。立足教师信息化技能、素养的培养,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举措,培养教师的思维意识,突出教学工作的指向性和针对性,综合运用培训、再教育、名师讲座、现场指导等手段,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反馈评价有机结合,增强基层教师的危机感和责任意识,确保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学习,以提升信息素养与教学水平。

例如,加强日常培训,提升广大教师与教职员工的信息化素养,对信息化教学工作的推进有积极作用。笔者致力于推进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如2020年对全县中小学功能室工作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培训,第一次约800人,培训对象是全县中小学校长及其他分管领导;第二次约3200人,培训对象是均衡发展工作的分管领导和全县各中小学功能室管理员。总之,切实加大对广大教师及教职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再教育力度,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其综合素质,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转化十分重要,必须长期坚持。

(三)组织实践活动,提升信息化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度

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够切实提升信息化技术与基础中小学课程的融合度,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要开展各类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思维,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转化水平,增强实践引领价值,确保教学深化。

例如,教师可通过制作公益短片和PPT,让小学生理解、认识孤寡老人的艰辛和孤独,从而激发学生“敬老爱老”的意识;之后,教师可以选择特定时间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帮助孤寡老人,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孝心,同时培养学生孝敬老人、献身公益的崇高品德。教师通过开展类似活动,可以提升教学水平,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打造信息化课堂,提升信息化技术教学转化水平

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对新一轮“课堂革命”具有显著影响,这一点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厘清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畴和模式,对落实信息化教学举措具有深刻影响,也能从理念到实践层面改变现有的教育教学思路,改善教学工作。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原本冗长烦琐的课堂教学内容压缩到10分钟左右的课件中,这样不仅可以精简教学步骤,还能够很好地归纳、整合关键知识点,对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应用也会带来积极影响。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下载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以丰富课堂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突出作用。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学生尚处于好奇求知的阶段,对信息化技术、多媒体影像、计算机设备等具有天然的热情和兴趣。广大基层中小学教师要善于把握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将信息化平台和技术巧妙嵌入教学细节,使之“融入课堂,走上讲台”,产生更为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教师要切实提升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教学转化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确保教学工作走深、走实。教师要在信息化课堂建设与信息化教学中发挥“引路人”作用,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在信息化课堂氛围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展现师者风范,增强教学的开放度与自由度,确保学生身心放松、高效学习。

结 语

要想在中小学基础教学中突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功能和价值,相关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深刻认识教育信息化的本质,从教育信息化2.0背景入手,推动相关工作的持续发展。以信息化技术为引领,可以丰富中小学教学形式与内容,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与能力,推动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对促进基础教学水平的发展意义深远。为此,要健全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软、硬件设备,加大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力度,将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活动密切结合,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转化能力,为中小学基础教学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罗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数字化用户,2019(3):236.

[2]贺建军.试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J].考试周刊,2019(54):3-4.

[3]孙俊.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对策初探[J].新课程,2020(12):124.

[4]王彦华.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几个关键点[J].宁夏教育,2020(10):9-10.

[5]李凡叶.教育信息化2.0时代汉中市中小學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汉中:陕西理工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