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研究进展

2021-01-05杨文莉王小莉李亚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8期
关键词:急诊科弹性量表

杨文莉,王小莉,李亚敏

(吉首大学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 长沙 410011)

0 引言

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指个体在应对外界环境变化时产生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动态过程且能随环境改变进行调控和适应的能力,也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质[1]。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心理弹性已被运用到各个领域来反映个体心理健康状态。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枢纽中心,也是突发事件最多,运转负荷最大的场所,特殊的执业环境使急诊科护士承受着远大于其他科护士的执业压力[2]。研究发现,在面临同样的压力和应激事件挑战中,有的护士能轻松应对,良好适应并获得创伤后成长,有的则难于应对并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弹性在两者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3]。急诊科护士的专业水准和心理素养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抢救质量,如何通过自我调适化解压力和冲突带来的心理挑战,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弹性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就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管理者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方向和思路。

1 心理弹性的概念

心理弹性的概念最早可追溯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于心理弹性的定义,国际上尚未达成一致的标准,主流思想主要有:过程性定义、特征性定义、结果性定义三大类型;过程性定义认为:心理弹性是多种能力聚合而成的动态过程,包括个人能力、集体能力、组织能力,心理弹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4];特征性定义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人面对压力和逆境时的积极心理、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人拥有的一种普遍潜能[5];结果性定义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人在面临重大创伤和压力性事件后仍能积极调节适应的结果……不同研究者对心理弹性的定义在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上各有侧重,但核心内涵都包括个体处于困境,个体能够很好去适应两大要素[6]。

2 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现状

当前国内外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创伤、慢病患者,研究方法已较成熟,心理弹性应用到护理领域相对较晚,我国在2010年后才逐步在护士群体中开展心理弹性相关研究[7],研究对象主要是临床护士这一宽泛群体,关于急诊科护士研究较少。有研究报道,急诊科护士是遭受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受害最大的群体,每年约58%的急诊护士遭受各种形式的工作场所暴力[8]。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最迫切的现实问题,综合现有文献发现,当前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主题的关注度还不够。在研究类型方面,国内主要是现状调查、影响因素研究及少数变量间关系的相关性分析:尹祥广等[9]对江苏省7家医院的221名急诊科护士问卷调查显示,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得分远低于国内常模;覃艳丽等[10]研究发现,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和共情疲劳呈现相关性,心理弹性越低,越容易产生共情疲劳和职业倦怠;国外关于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的研究已拓展到心理弹性的干预性研究,Schmidt等[11]研究显示可以通过每日反思汇报来减轻急诊科护士的同情疲劳,增强心理弹性;Ashooh等[12]通过对急诊科护士开展心理教育和培训,大大降低了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心理弹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国内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较少,这可能与我国护士群体心理弹性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整的心理弹性评估体系和统一的干预效果评估标准有关。

3 测评方法

量性研究法:较常用的量表有(1)康纳·戴维森心理韧性量表(CD-RISC):量表由Connor和Davidson[13]共同编制,量表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以0-4评分,得分越高则心理弹性水平越高。该量表已广泛应用于护士、精神科门诊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等,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由于肖楠等[14]结合中国文化背景汉化而成,量表由原来的5个维度变为3个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量表之一。(2)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RS)该量表由Wagnild和Young[15]共同编制,共25个条目,量表是通过对女性的访谈产生的,在运用时可能存在一定的性别异质性,但其适用人群广泛,可适用于所有年龄段人群。(3)简明弹性量表(BRCS)该表由四个维度构成,内部一致性为0.69,每个项目1-5分,因其简洁性和易于操作属性受到研究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的青睐,尚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检测其临床适用性[16]。

质性研究法:主要通过访谈的形式深入挖掘研究对象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提炼出共同的主题。Tubbret等[17]从急诊科护士的质性访谈中析出高心理弹性的7大特征分别是:热情、果断、坚韧、人际关系、诚实、自制和乐观,这与Lin等[18]的研究结果相似,Lin通过对13位急诊科护士质性访谈,旨在探讨急诊科工作环境对他们心理弹性的影响,析出乐观的个人品质使急诊科护士拥有较高的心理弹性,工作中的同伴支持成为心理弹性的保护因素而过度拥挤的环境又给他们带来了消极的情感体验。由于所处地域、不同文化、测评方法和研究类型的差异性,心理弹性水平的评估也受主观异质性的影响,建议今后研究中可纳入客观生理指标及开展心理弹性的纵向研究。

4 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影响因素

4.1 人口学特征

心理弹性受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影响,性别、年龄、学历等都是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尹祥广等[19]通过对211名急诊科护士的调查显示,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急诊工作年限对心理弹性有重要影响,年龄较小的急诊科护士由于缺乏相应工作经验,对工作的把控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应对急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研究生学历的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高于本、专科学历人员,学历高的人能更好地运用医学知识和技术适应不同护理模式变化要求,具有更强的处事和抗压能力;未婚护士心理弹性高于已婚护士,原因可能为已婚护士需要兼顾家庭与工作双重压力,难以平衡两者关系,工作积极性降低;性别是否会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产生影响,目前尚无定论。迟璐璐等[20]对安徽省212名急诊护士调查发现,男护士心理弹性高于女护士,但许珂等[21]通过大样本的流调发现,性别、出生地、聘用方式对护士心理弹性并无产生显著影响。尚需更多研究探讨性别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关系。

4.2 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

个体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具有促进作用,能帮助个体在创伤性事件中产生积极适应能力[22]。罗晓丽等[23]调查疫情防控期间急诊一线人员心理弹性状况发现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正相关,获得越多家庭支持的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心理弹性;积极的应对方式也有利于心理弹性提高,张雷等[24]通过对10名确诊新冠的急诊科护士质性访谈发现,经历创伤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护士显示出更高的心理弹性,积极的应对方式,良好的社会支持是治愈的关键因素。

4.3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我达到目标的信念的强度,自我效能高的人能达到自我情绪的管理和控制减轻压力源的刺激。自我效能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之间起中介作用,自我效能对心理弹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拥有较高自我效能的护士其情绪调节能力和抗打击能力更强,具有更积极的应对方式[25]。建议护理管理者今后应构建以自我效能为基础的急诊科护士培养体系,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急诊科团队的核心应急能力。

5 心理弹性对急诊科护士的影响

5.1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弹性作为健康心理的预测因子,在躯体症状和心理压力之间具有反向预测作用。在调节心理状态方面,包英群等[26]研究发现心理弹性较低的急诊科护士更容易产生敏感、焦虑等应激反应。这可能由于心理弹性低的护士长期面对慢性应激更容易激活交感神经,刺激皮质激素分泌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影响身心健康,同时缺乏心理弹性干预体系,进一步对健康心理提出了挑战。

5.2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生活质量是指个体在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中对自身生存水平的主观体验感。心理弹性是个体生活质量的预测变量,覃艳莉等[27]通过对957名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弹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发现,心理弹性与共情疲劳、生活质量显著相关,心理弹性高的护士其生活质量也较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坚韧乐观的心理特质使其面对继发性应激创伤时用更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寻求外界帮助,加强人际沟通,缓解身心压力,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6 小结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对护士群体心理弹性的研究起步较晚,针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的研究较少且多为量性研究,相关干预研究鲜见,心理弹性是个动态过程,建议今后研究中可纳入客观生理指标及开展心理弹性的纵向和质性研究。

猜你喜欢

急诊科弹性量表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