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公诞生传说地域化叙事研究
——以辽宁地域叙事为中心

2021-01-05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关公关羽辽宁

华 云 松

(沈阳大学 师范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关公诞生传说是关公民间传说的一大分支,在贵阳、宁夏、湖北、四川、浙江、河北、山西、山东、北京、天津、江苏、辽宁、吉林等诸多省份皆有传播[1],但未见地域化叙事方面的专项研究。然而这一研究视角不仅有助于挖掘该传说的地域叙事特色,也有助于关公文化地域性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 叙事结构地域多元化

1. 关公诞生的传说

关公诞生传说的源头是《三国志》,据其中的《蜀书》记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2]。在此基础上,民间对关公的来历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元代刊刻的《三国志平话》曰:“话说一人姓关名羽,字云长,乃平阳蒲州解良人也,生得神眉凤目,虬髯,面如紫玉,身长九尺二寸,喜看《春秋左传》,观乱臣贼子传,便生怒恶。因本县官员贪财好贿,酷害黎民,将县令杀了,亡命逃遁,前往涿郡”[3]。其中对关公来历的叙述已经具有了情节性,“神眉凤目”的描写也使关公形象有了一定的神化色彩。同样产生于元代的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进一步丰富了关公的出身,叙汉末蒲州州尹臧一贵与谋士皮寒犯上作乱,两人请关公为叛军统帅,关公怒其叛乱而杀之,并隐姓埋名亡命江湖[4]。从《三国志》到《三国志平话》再到元杂剧,对关公出身的叙述日益丰富,体现了元代市井说话、戏曲搬演对史传叙事的演义。

2. 关公前世的叙述

关公诞生传说流传于辽宁的鞍山、瓦房店、准喀喇沁、大洼、本溪等多地,具体篇目有鞍山的《关羽出世》[5]27-29、瓦房店的《关公下凡》[6]283-285、准喀喇沁的《关公脸为啥是红的》[7]24-29《关老爷的脸为什么是红的》[8]8-9、大洼的《关云长出世》[9]10-14、《关公与小白龙》[9]151-156、本溪的《关羽的来历》[10]75-78等。本文将上述传说分为若干叙事功能,并归纳其中的故事类型,探究这些故事类型在辽宁地域呈现的叙事结构模式。上述传说的具体叙事功能和代表符号详列如下。

(1) 具有神性的龙或蚕(A)。除《关云长出世》[9]10-14之外,其他传说均将关公的前世描述为神龙,只不过有四爪金龙、蛟龙、赤火龙、黄龙、小白龙等不同龙种之分。《关云长出世》将关公的前世描述为一只名叫露素荣的大蚕,千年来受日精月华而成道,被玉帝钦命为吻露之神[9]10。

(2) 不同原因导致地方大旱(B)。旱灾地域有的传说泛称为山西或晋中地区,有的详称为山西蒲州、湖北襄阳或安徽滁州。旱灾原因少数传说略去不叙,多数集中在上天尤其是玉帝对人间的惩罚上,如《关老爷的脸为什么是红的》叙滁州人糟蹋粮食导致玉帝降罪[8]8,《关公脸为啥是红的》则叙百姓说了玉帝的坏话,灶王爷禀报给玉帝导致大旱[7]25。

(3) 神龙或蚕神与某人交好,受其委托或主动降雨以救旱灾(C)。与关公交好之人身份不一,或为和尚、道士、喇嘛,或为寻常的瓜农、卖豆腐的老汉。他们大多在与神龙或蚕神的攀谈、弈棋等交往中识破对方身份,求其救助受灾百姓。《关老爷的脸为什么是红的》则叙黄龙不忍看百姓饥饿而主动托梦给卖豆腐的老关头,告诉他自己要降雨救民[8]8。

(4) 神龙或蚕神降雨使百姓获救(D)。神龙或蚕神未经玉帝允许,运用法力为百姓降雨,百姓得以摆脱干旱之灾。

(5) 神龙或蚕神因泄露天机将被处斩,遂求助于交好之人救自己顺利投胎转世(E)。神龙或蚕神被处斩的时间多为次日午时,只有《关公下凡》为某日的午后未时[6]284。关于救助的方法各个传说并不一致:有的传说叙交好之人要接住神龙的血保存在木鱼或钟里,如《关羽出世》[5]28《关羽的来历》[10]75;有的叙交好之人要将神龙之头用黄布或红布包好,经49天或100天才能打开,如《关公脸为啥是红的》[7]27《关老爷的脸为什么是红的》[8]8;有的要将神灵的尸体或化身封存在大缸或大钟里,经49天才能揭开,如《关云长出世》[9]11《关公与小白龙》[9]154。只有《关公下凡》例外,叙和尚将救民的蛟龙扣到大钟里,文武官员和黎民百姓趴在钟上,未时之前无论多大的风雷都不能离开[6]284。

根据系统总体损耗最小,并满足节点电压裕度要求,得到柔直系统有功功率最优值为P=201 MW,整流侧无功功率最优值Q1=15 MVar,逆变侧无功功率最优值Q2=13 MVar。

(6) 神龙投胎转世为关公,但因种种意外投生出现问题(F)。如《关老爷的脸为什么是红的》叙因和尚好奇提前打开了封存龙头的包袱[8]9;《关公脸为啥是红的》叙因喇嘛慌手慌脚没找到黄布,用红洋标包裹龙头[7]27-28。以上意外均导致转世的关公生下来脸就是红色的。

(7) 关公转世后被收养(G)。收养者或是和尚,或是一般村民。有姓氏者或姓关或姓张。《关公与小白龙》[9]155《关羽出世》[5]28《关公脸为啥是红的》[7]28-29直言收养者为卖豆腐的老关头。

(8) 收养幼时关公的老人不幸去世,关公的生活又出现波折(H)。如《关云长出世》写关公因仗义疏财导致家业一空,直弄得吃上顿没下顿[9]12。《关羽的来历》则写关公被姜员外收养,但因好打抱不平被姜员外关在小房里[10]77。

(9) 关公伤人性命,被官府缉拿(I)。伤及性命的人各有不同:《关公下凡》叙关公打死了官员的孩子[6]285;《关云长出世》叙关公因生活困顿向昔日的欠债人讨债,对方矢口否认,关公一时怒起不慎伤其性命[9]12。

(10) 关公逃亡中被搭救脱离危险,但面目改换,尤其是脸变成了红色(J)。搭救者或为观音菩萨,或为其他神仙。

(11) 关公得名为关羽或关云长(K)。搭救关公的观音菩萨、神仙、曾与关公前世交好者为其起名为关云长,如《关公下凡》[6]285《关云长出世》[9]12《关羽的来历》[10]77-78。也有的传说叙收养关公者为其起名为关羽或关云长,如《关羽出世》[5]28《关公脸为啥是红的》[7]29。

将上述11种叙事功能加以归纳,并以所列的符号为代表,得出如下故事类型:第一,神灵救世故事(ABCD)。第二,神灵投胎转世故事(EFGHK)。第三,亡命江湖故事(IJK)

通过研究发现,辽宁的关公诞生传说故事类型复合成如下两种叙事结构模式:《关羽出世》[5]27-29《关公脸为啥是红的》[7]24-29《关老爷的脸为什么是红的》[8]8-9《关羽的来历》[10]75-78《关公与小白龙》[9]151-156的叙事结构模式为ABCDEFGHK,是故事类型第一和第二的复合;《关公下凡》[6]283-285《关云长出世》[9]10-14的叙事结构模式为ABCDEFGHIJK,是故事类型第一、第二和第三的复合。

其他地域属于ABCDEFGHK叙事结构模式的还有宁夏的《关公出世传说》[11]7-8,湖北的《午时三刻生关羽》[11]29-31,河北的《关羽原来叫观鱼》[11]65-68《磬生关公的传说》[11]69-70,山西的《解州盐池草龙的传说》[11]32-37,北京的《关公是蚂鳖精变的》[11]43-44,吉林的《关羽是一道红光变的》[11]61-64,江苏的《蚯蚓成仙生关公》[11]71等。属于ABCDEFGHIJK叙事结构模式的有贵阳的《火德星君关羽的传说》[11]3-6,四川的《关云长姓洪》[11]12-14,天津的《露水龙变关公》[11]54-57等。

同时,关公诞生传说还有其他故事类型,如北京的《关公出世》[11]45-53、四川的《天上落下个娃儿》[11]81-86。其中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拜情节,可将其归入兄弟结拜故事类型(本文将其列为第四故事类型)。北京的《关公出世》中第四故事类型与类型第一、第二复合为新的故事类型,四川的《天上落下个娃儿》中第四故事类型则直接与第三类型复合为新的故事类型。通过与《三国志平话》、元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比较会发现,关公诞生传说的故事类型第一、第二与元代的说话、戏曲搬演平行发展,而故事类型第三、第四则与其交叉发展。也有的地域只有上述故事类型中的某一个,如浙江的《关云长是龙血变成的》[11]21、上海的《木龙转世》[11]72-73就只属于第二类型;鄂西北的《武当山土地爷救关羽》[11]444-447、四川的《天神自有羽,无关不过》[11]77-80则只属于第三类型。

总之,关公诞生传说主要包含了4种故事类型,这4种类型或进行多样的复合,或单独出现,在不同地域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叙事结构模式。由于历史上文献的流失与地域传播的局限,上述材料未必能够反映该传说在各地传播的全貌,但至少可以说明,关公诞生传说的叙事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同时,根据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文化传播信源往往与叙事核心的起源有直接关系,最为常见的就是以故事源向周边辐射并日渐扩展[12]176。虽然关公诞生传说的故事源目前尚不清楚,但由于辽宁地处东北,属于该传说的边缘辐射区,所以传播的故事类型比较丰富,叙事结构也更为完善。可见,关公诞生传说叙事结构的多元化很可能是一个渐进的历程,而在辽宁的传播正处于这一发展历程的后期阶段。

二、 艺术虚构与语言表述的地域化

关公诞生传说在叙事虚构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人物和情节设计两个方面,并在辽宁也有比较典型的体现。

1. 人物设计的地域化特征

关公诞生传说中涉及诸多人物,如关公的前世形象、与关公前世交好的人物、收养幼年关公的人物、少年关公杀死的人物、帮助关公改头换面避祸江湖的人物、与关公结拜的人物等。人物设计的地域化主要体现在对关公前世形象及其交好人物的设计上。从关公前世形象来看,西南西北地区认为关公是火德星君(或火龙太子、火文星、火龙星等)下凡;而东北部地区,以及江苏、浙江等近海或沿海一带,则认为关公是神龙转世,其中也包括雨仙、成仙的蚯蚓、黄河的鲤鱼精、蚂鳖精等形象;四川、上海等地则传说关公是天神下凡[11]4-6。如前文叙事功能A所述,辽宁的关公前世形象是以神龙形象为主的,这与辽宁关涉辽河及渤海、黄海流域有密切关系,而且辽宁地域文化的中心层即是辽海文化,这是多数学者基本达成的共识[13]。流传于辽宁大洼地区的《关云长出世》比较特殊,将关公的前世设计为受玉帝钦命的蚕神,但在描绘其法身时,叙其“壮若巨龙,头抵灵山,尾接真武山,上有青云覆盖,下面白雾托身”[9]11,其形象也与神龙无异了。另外,在与关公前世交好人物的设计上,传说中既有和尚、道士,也有瓜农、卖豆腐的小贩等。辽宁传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准喀喇沁流传的《关公脸为啥是红的》中,将与关公前世交好之人设计为一位住在喇嘛庙里的喇嘛[7]24-29,构思颇为独特。

2. 情节虚构的地域化特点

关于关公转世出生的细节,四川的《天上落下个娃儿》叙其是天刚亮时从天上落下来的[11]81。流传地域不明的《飞来儿》叙其是莫名出现在河边草丛中的[11]74。其他传说则有关公生于木鱼、金盆、大钟、磬、灯、木桶等说法。其他如关公前世的来历、关公前世得知旱情的原因、关公前世降雨救民的方法、百姓对关公投生的救助、少年关公杀人的原因、关公改头换面的原因、关公名字的由来等,均是传说情节虚构的着力处,各个地域的呈现也各有千秋。以辽宁为例,从关公前世降雨救民、救助关公前世转世投生、关公名字由来的3个情节,可以进一步挖掘该传说情节虚构的地域化特点。

首先,在关公前世降雨救民这一情节处理上,辽宁有两则传说较为独到。一是《关羽出世》,叙四爪金龙见山西蒲州大旱了三年,就总是偷偷摸摸为百姓降点儿雨,因此触犯天条被囚禁在了玉河。后在玉河龙王庙老方丈的恳请下,借孔子墨水壶里的水为百姓降雨,并招来杀身之祸[5]27-28。二是《关公与小白龙》,叙小白龙是天上管下雨的将军,玉帝长期不指派他下雨,他看到天下大旱寝食难安,就变成个算卦的先生到人间私访,后在山西老瓜农的恳请下,私自用砚台里的墨汁做引子为百姓下了一场黑雨,从而解了旱情[9]151-153。这两则传说的共性特点是极大地提高了神龙救旱灾的主动性,突出神龙一心救助百姓的奉献精神,与其他关公诞生传说刻画神灵应交好之人恳请被动救助旱灾相比,无疑更有利于塑造关公前世的英雄形象。

其次, 在救助关公前世转世投生这一情节上, 一般的传说均将与关公前世交好之人设计为回报者, 辽宁的《关公下凡》则将回报者设计为黎民百姓。 该传说叙襄阳庙中的老和尚根据蛟龙的要求, 把当地官员和黎民百姓都请来, 用钟楼上挂的大钟扣住蛟龙化身成的小伙子, 所有人都趴在钟上。 当大雨倾盆、雷声轰鸣之时, 人们仍趴在钟上没有躲避。 雷雨一停, 大家把钟掀开, 发现钟里有一个小男孩, 这就是由蛟龙转世的关公[6]284-285。 这一情节设计突出了官员和百姓对蛟龙救助旱灾的热情回报, 体现了人与神之间在危难之时的彼此扶持, 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在关公名字的由来上一直众说纷纭,这在前文所列的叙事功能K中可见一斑。在辽宁的传说《关羽的来历》中,叙关公七岁父母双亡,好心的姜员外收养了他。由于少年关公高大有力、好打抱不平,经常有仗势欺人者被关公教训后上门向姜员外告状。姜员外怕关公惹下大祸,就把他关进了小房里。当地百姓因关公能替受欺压的人出气,都尊称他为“公”,又因为他总是被关着,就叫他“关公”[10]77。这是目前所见的比较独特的一个情节设计,也体现了辽宁民间对关公正义形象的维护。

以上虚构的情节均重在突出关公的正面形象。在各地流传的关公诞生传说中,关公的正面形象是主流,但也有地域的传说并非如此。如流传于浙江的《关云长是龙血变成的》,叙一条龙因做错了事而被玉皇处斩,处斩后转世投生为关公[11]21。流传于河北的《关羽原来叫观鱼》,叙黄河里的鲤鱼精偷吃了山西蒲州道观里的供果,道观中的南山道长发现后将其抓住,由此鲤鱼精才得知了百姓遭受旱灾之事,并救助百姓后转世而为关公[11]65-68。可见,在关公诞生传说中以凸显关公的正面形象为主,但也存在着对其正面形象的不同程度的消解,这主要是由于关公形象曾有过一个由鬼而神的演进历程[12]134。后来随着宋、元、明、清统治阶层对关公信仰倡导力度的逐步增强,才使关公正面神灵形象占绝对优势。辽宁的关公诞生传说中未见负面形象,与清代辽宁地域对关公信仰之盛有密切的关系。在清帝王的大力倡导下,关公信仰在清代曾达于巅峰,辽宁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关公信仰更是盛极一时。据《奉天通志》记载:清代将关公列入祀典,辽宁各县祠庙“每月朔望拈香,春秋致祭”[14]。民间更是“家家奉关帝画像,朝夕焚香,店肆皆然”[15]。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辽宁的关公诞生传说是不太可能出现关公负面形象的。

3. 叙述语言的方言化表征

以流传于辽宁准喀喇沁的《关公脸为啥是红的》为例, 该传说叙蒲州喇嘛与赤火龙(后转世为关公)之间的故事, 开篇写喇嘛一人在庙里孤单无聊,赤火龙化身为老爷子找他聊天:“两人到了房屋里坐下后, 老爷子便天南海北地唠起来。 这老爷子真是个说儿茬,肚子里嗑儿不知有多少。”[7]24当喇嘛得知老爷子身份,因旱灾向其求雨时, 老爷子说:“天下几年不下透雨, 是因为有的老百姓说玉帝的坏话, 灶王爷欠嘴禀报了玉帝,所以,玉帝不让行雨龙下雨,罚罚天下的百姓受罪。”[7]25老爷子起初不答应喇嘛私自下雨, 喇嘛哀求道:“仙长,面子事儿啦,看在你我交情上,偷着下点儿不中吗?”[7]25赤火龙因降雨救民而被杀后,喇嘛帮助他转世投生为一个胖小子,即后世的关公。 喇嘛无力抚养孩子, 为此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他想:“我是个出家人, 在庙里抚养孩子,这算咋回事儿? 让人背后说说呱呱多带劲!”[7]28在上述语言表述中,“唠”“说儿茬”“嗑儿”“欠嘴”“面子事儿”“说说呱呱”“带劲”都是辽宁方言, 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这种方言化的语言表述在其他地域关于关公诞生的传说中也同样存在。如流传于四川涪陵一带的《天上落下个娃儿》,其中有一段兄弟结拜的情节,叙张飞提议与刘备、关公结拜,关公高兴地说:“我们三人看哪个先爬上树的就为大哥,要得不!”刘备和张飞都说:“要得,结拜后再来吃酒!”结果张飞力气大先爬上了树,关公第二,刘备爬来爬去都爬不上树,张飞与刘备争当大哥,刘备主张找附近的老人来评理,张飞说:“要得嘛,老头啷个说就作数!”[11]85文中的“要得” “啷个”就明显属于四川方言。这种方言化特点当源自于传说讲述者的语言表达习惯,但却使传说染上了生动的地域色彩。

三、 关公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作为文化形象,“关公”对中国的政治、宗教、外交、经济、民俗、文艺等各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形成了源远流长、流播中外的关公文化。关公诞生传说正是对这一文化形象来历的民间解读,并蕴含了关公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巧妙融合,辽宁传播的关公诞生传说对此也有鲜明的体现。

1. 独特的地域元素

传说中渗透了辽宁独特的地理、历史元素。由于地处塞外,历史上的辽宁地广人稀,这在瓦房店流传的《关公下凡》中有所反映。传说叙关公小时候把襄阳当地一个官员的孩子打死了,在收养他的老和尚劝说下逃亡,其逃亡的路上情况是“在早年人口少,多远下见不到一个屯子”[6]285。这句简短的描述表面写的是襄阳,实质上更形象地反映了辽宁地广人稀的特点。另有一个典型的传说在《关公脸为啥是红的》中,文中叙中天紫微星君玉皇大帝是杀害关公前世的凶手,他当政后实行独裁统治,只喜欢听颂词赞歌,“前几年因听到下界人说他几句坏话,他一怒之下,竟然命令行雨龙王五年不下雨,闹得天下黎民百姓一个个都成叫花子,连稀粥都喝不上溜儿,饿得面黄肌瘦,被逼得闯关东下六府。他这才觉得心中出了一口恶气”[7]26。“闯关东”是东北历史上重要的移民现象,清代从康熙朝开始对东北实行封禁,限制关内向东北移民,但迫于沉重的生活压力和连年不断的自然灾荒,山东和直隶等省农民或从海上偷渡到辽东,或从陆上越过长城走辽西,这些流民大都是在清政府封禁情况下进入东北的,故被称为“闯关东”[16]。《关公脸为啥是红的》将杀害关公前世的玉皇大帝描述成一个独裁者,正是他的专制统治才逼得老百姓到东北“闯关东”,这使关公诞生的神异传说中融入了辽宁的移民史,故事内容也变得更为厚重了。

2. 关公文化与辽宁民俗文化的融合

传说体现了关公文化与辽宁民俗文化的融合。如在《关公下凡》中,关公的前世是一条蛟龙,襄阳庙里的和尚哀求他下雨救旱,他给和尚出主意请露神降雨,他说:“你们通过地方官员在这以前以后的空间地方,搭成个三丈高的法台,再打些獐狍野鹿,作出些好吃的野味东西。派一个童男一个童女,就站在法台上头,拿着酒壶等着。”[6]283-284辽宁地域丰富的山川资源为狩猎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猎物与野味的喜爱也成为当地的民俗之一。传说中蛟龙向和尚介绍的请露神仪式,就包括向露神供奉獐狍野鹿,而且还要作出好吃的野味,这本身就体现了关公文化与当地民俗的融合。再如传说《关公脸为啥是红的》中,写赤火龙降雨后老百姓获得大丰收,他们“过年时不但大烧高香,还大放鞭炮,大办秧歌高跷,大耍狮子龙灯,鞭炮声噼噼啪啪昼夜不断,锣鼓铙钹镲‘咚咚锵锵’声震九霄”[7]26。这番景象不仅写出了辽宁百姓庆丰年的热闹,更体现了当地扭秧歌、踩高跷的民间独特娱乐风俗。

3. 关公文化与辽宁藏传佛教文化的融合

传说体现了关公文化与辽宁藏传佛教文化的独特融合。大多数关公诞生传说均将与关公前世交好者塑造为和尚或道士的形象,但在流传于准喀喇沁的《关公脸为啥是红的》中,将与关公前世交好者塑造成一位重情重义的喇嘛,这与辽宁地域的蒙古族崇奉藏传佛教关系密切。据辽宁《阜新县志》载:“蒙族醉心佛教,祸福咸赖于佛……每夏历五月十三日,全村男妇蒙人同若干喇嘛咸集敖包前奉经致奠,祈赐人安年丰……每农隙时,沿村挨户备办肉食,定期延喇嘛抵家奉经。”[17]185《朝阳县志》载:“佛喇嘛有自远方来者,不问其道行如何、年岁大小,男女往拜如狂,闾里为空,纳贽磕头,以得一击为荣。凡物不惜执以布施无吝色,有以重币请至其家,竭诚致敬,事出甘心,有人谓为无益,愠如也。”[17]245当时蒙古族对喇嘛的极度崇敬在传说《关公脸为啥是红的》中得以鲜明的体现,喇嘛形象的塑造无疑是关公文化与辽宁藏传佛教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通过辽宁关公诞生传说,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辽宁的地理特点、历史事件、民俗偏好与宗教信仰。这一传说不仅传播了关公文化,也成为辽宁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体现了关公文化与辽宁地域文化的巧妙融合。这种情况在其他地域也同样存在。如流传于宁夏灵武县木桥乡的《关公出世传说》记载,当地正月二十三日的燎干节,就源自于火德真君为救老百姓免于火灾而想出的办法——老百姓在火上跳来跳去,就相当于被烧死了,为此火德真君被贬下凡,托生为关公[11]7-8。这是将当地的民俗节日燎干节与关公诞生传说相融合了。又如流传于鄂西北的《武当山土地爷救关羽》,写解州书生庹羽为替百姓伸冤,杀死了当地的贪官恶霸熊虎,被官兵追赶时为武当山土地神所救,从此不仅变为红脸,还改名为关羽[11]444-447。在各地的关公诞生传说中,救助关公者被塑造为观音菩萨、各路神仙,此传说则塑造成武当山土地神,明显是将湖北的名胜武当山融入到传说之中了。在关公诞生传说中,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四、 结 语

关公诞生传说是关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流播于各地的过程中,形成了叙事结构多元化、艺术虚构与语言表述地域化的特点,尤其体现了关公文化与地域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文化元素的巧妙融合。“故事的生成与演变,是以相应的生命场为环境动力的”[18],如果说关公文化是关公诞生传说在各地流播的根本动力,丰富的地域文化则是该传说得以广泛流播的重要助力。正是在这双重力量的推动下,各地关公诞生传说的叙事才会同中有异、异彩纷呈,辽宁的关公诞生传说即是一个鲜明的印证。

猜你喜欢

关公关羽辽宁
“关羽”去世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辽宁之光
关公面前耍大刀
关公
关公
华容道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