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32 例登革热患者临床分析

2021-01-05周勇曾丽杨忠平李世新陈邑洪林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0期
关键词:对症登革热收治

周勇,曾丽,杨忠平,李世新,陈邑洪,林瑛

(1. 西双版纳传染病院/ 云南省登革热和热带病防治工作站,云南 景洪 666100;2.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云南省虫媒病毒研究中心/ 云南省登革热和热带病防治工作站,云南 普洱 665000)

0 引言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通过白蚊或埃及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病毒性热带传染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西双版纳州于2003年首次发现周边邻国输入性病例,近10多年都有边境输入的登革热病例[2],我州分别在2013年、2015、2017、2019年出现4次本地登革热流行。我院为西双版纳州主要收治登革热患者的定点医院,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32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进一步做好我州今后登革热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报告如下[3-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9 年7月至2019 年 11 月收治的432例病例中7月收治20例,8月收治36例,9月收治178例,10-11 月共收住198例。其中男226例,女206例,年龄1-83岁,7岁以下儿童23人,平均年龄35.92;有基础疾病者101例,其中高血压36例,糖尿病2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26例,其它疾病11例;重症预警78例,二次感染者5例。

1.2 诊断标准。参考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 年版)中登革热的诊断标准[5-6]。

1.3 临床症状与体征。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为:发热428例(99.1%),乏力400例(92.7%),肌肉骨骼痛373例(86.4%),头痛346例(80%),皮疹367例(61.8%),纳差288例(66.7%),恶心192例(44.5%),畏寒182例(42.1%),呕吐90例(20.8%),皮肤瘙痒80例(19.9%),腹泻76例(17.7%),寒战 75 例(17.5%),咳嗽71例(16.5%),眼痛70例(16.2%),出血(牙龈出血、鼻衄和/或便血、月经量增多)71例(16.4%),失眠58例(13.4%),心慌、胸闷55例(12.7%),颜面潮红69例(10.6%),结膜充血65例(10.0%),淋巴结肿大 61例(9.4%),耳痛54例(8.3%),腹痛28例(6.4%),咽痛22例(3.4%),口干、口苦12例(2.7%),其他眼部症状6例(1.0%)。

1.4 实验室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查登革热NS1抗原确诊。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白细胞减少353例(81.71%),最低0.8×109/L;血小板减少371例(85.88%),最低4×109/L,肝功能损伤342例(79.17%)其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升高298例,最高达498.7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升高321例,最高达758.7 U/L;AST/ALT最高达3.1,心肌酶损伤213例(49.31%);部分患者伴有低血钾症66例(15.28%),少数患者有肾功能损伤18例(4.17%),详见表1。

表1 342例登革热患者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

1.5 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一般处理:卧床休息,清淡普通饮食,多饮水;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监测神志、生命体征、液体入量、尿量、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凝血功能及重症预警指征等。对症支持治疗:本组病例均在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中成药炎琥宁粉针剂240 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以清热解毒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未发生不良反应,大大减少了重症患者的发生率。高热患者一般采取冰袋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予柴胡或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退热处理,杜绝使用酒精擦浴及使用乙酰水杨酸及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降温,防止溶血和增加出血风险。血小板低合并出血,轻者给予酚磺乙胺或氨甲环酸止血治疗及口服利血生片、鲨肝醇胶囊升血小板药物对症支持治疗,重症患者给予输注血小板。本组有 57例血小板低于 30×109/L,其中7例,输注血小板治疗。对肝功能异常患者;予还原谷胱甘肽注射液或肌苷注射液保肝、护肝治疗。呕吐者给予胃复安注射液肌注治疗;腹泻者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镇静止痛:可给予安定、罗通定等对症治疗;皮疹瘙痒者予扑尔敏或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低钾血症者予氯化钾注射液补钾。

2 结果

432例患者住院天数为最短 6d,最长15 d,平均 7.5 d;退热时间最短1天,最长5天,平均4.6天;皮疹消退时间最短3天,最长5天,平均3.4天;白细胞及血小板恢复时间最短4天,最长7天,平均4.2天;肝功能及心肌酶恢复时间最短15天,最长30天,平均20.1天;本组所有病人经常规对症、支持及积极防止并发症治疗后,病情痊愈出院,零死亡病例。

3 讨论

通过上述资料表明,本辖区登革热发病有如下特点:以青壮年发病为主,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骨骼疼痛、恶心、呕吐、纳差、皮疹等,部分患者有出血症状。本组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大部分符合典型登革热的表现,除了发热、皮疹、乏力、全身肌肉骨骼疼痛外,大部分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有咳嗽、眼痛、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耳痛、口干、口苦12例(2.7%)、咽痛等少见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伤,其发生主要因DV进入机体后形成病毒 - 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进而导致血小板溶解,肝功能应急性损伤表现为登革热急性期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伤,登革热属于自限性疾病,DV进化中,其核苷酸的变异会导致病毒毒力的变化,侵入宿主后,宿主能减慢病毒的合成速度,进而降低发生病毒血症的可能性。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一般处理及预防性治疗等措施。

血常规检查是发热性疾病的必检项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计数减少是临床辅助诊断登革热的重要指标。本组 432 例登革热,入院时白细胞降低329例(76.2%),入院中期白细胞降低353例(83.5%);血小板入院时血小板降低346例(80.1%),入院中期血小板降低371例(85.9%)。特别是对重症预警患者,能否及时的得到救治,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诊断指征。

总之,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及时灭蚊、防蚊、消除蚊虫滋生地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该病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及边境接壤地区对疑似登革热患者要高度警惕,及早行病原学检查,一旦确诊,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防疫部门应尽快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本病的进一步流行和扩散,并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临床救治。

猜你喜欢

对症登革热收治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中药泡茶要对症 体质差异方不同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四种中药茶 对症助消化
关于公安机关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问题的研究
登革热是什么
老人穿衣也要“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