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秘境·寻踪

2021-01-04杨晓星

美术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工笔画作画作品展

学习绘画已有20余年,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绘画一直伴随我一起成长,慢慢地它成为我形影不离的老友。我们第一次接触便一见如故,在这个相遇相知的过程中,是它引导我去观察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它给我力量,给我指引前行的方向。是它让我一点点去认识、去了解生活的美好,让我感受到温暖,让我从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落中走出来,是它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是那种从小就很喜欢绘画的人,记得在很小的时候,翻到爸爸以前的一些绘画书籍,被书中那种用线去造型的绘画方式所吸引,对于书中造型的精准特别的痴迷,不上学的时候就会经常拿出来翻着看。后来当我接触到专业的学习之后,才知道当时那本书是大名鼎鼎的荷尔拜因的素描作品,虽然只有薄薄的几页,但它在我心中的厚度却从来没有减少过。

走绘画这条路首先就是自己喜欢,其次受父亲的影响也比较大。我的父亲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喜欢绘画艺术。小时他经常教我画画,也一直很支持我画画,所以父亲也算是我绘画的启蒙导师。在我慢慢地懂事之后,选择绘画这条路,父亲和母亲一直都是非常支持我的,让我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都是让我自己去抉择,我也很感谢他们给我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让我能够在绘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练好国画的基本功是我一直去做的一件事情。在这期间大量地去临摹、写生,让我受益颇多。《八十七神仙卷》是帮我解决线描基础的一个非常优秀的临摹范本,我前后临摹过三遍,每次临摹都有不同的感受,从中汲取了很多宝贵的营养。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是对线条个性语言的加强,通过临摹《维摩演教图》让我生发出许多自己对线条的理解和看法,也引导我去形成自己的线条语言。在临摹设色范本的时候,我选择了《簪花仕女图》和《捣练图》这样的一些作品,后来又临摹了《韩熙载夜宴图》,让我充分地感受到了工笔画渲染的魅力。

我在创作《边界》系列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思考怎样去把写实题材的东西,表达出一种梦幻空灵的效果来,那些年都在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这一方面的绘画方式和绘画语言。

绘画需要仪式感,绘画前的研墨是个仪式,研墨的过程也是让人静心、碾气的过程。作画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研好的墨,需要过滤掉墨中的沉淀和油脂。颜色也是如此,先用温水把颜色泡开,再过滤掉上面的杂质。然后加水,用极淡的颜色去反复叠加,这样在画面中就不会留下笔痕,呈现出的效果也会让人觉得薄中见厚、匀净、通透。这样的作画方法虽然很慢,但我很享受这样的作画过程,因为它最后带给我的惊喜让我觉得非常的值得。

画中渲染的部分,我还是延续了之前单色叠加的渲染习惯,这些方法也都来自于对宋画的研究和前期的临摹。用色上我个人比较喜欢用透明的植物色颜料,包括画面中的白色我也喜欢把纸本身的颜色留出来。所以在画《边界》系列的时候,画中所有的白都是纸本来的颜色,没有用过一点白色颜料,在整个作画过程中有节制地去控制这些白是画中比较难把握的部分。在这个系列里云雾是贯穿整个画面的,所以在表现云雾这种有形无形、似与不似的半透明形态的时候,就是在考验一个画家对于渲染的能力。对于留白的这种表现手法,需要处理的虚实关系也会特别的多,都是通过对比来表现不同层次的白。分染和罩染的遍数多则三四十遍,少则四五遍。这种单色叠加的方法只适合做加法,画过了就只能重画,不可以覆盖,也不可以去洗,因为这样的处理方式会破坏画面中匀净、通透的效果。这种一遍遍反复叠加颜色的过程,也让我非常着迷。这种感觉就像是小河里逆流向前冲的小浪花,重复着而又奋力地缓缓前行,当你还沉浸在渲染的快乐时,那一朵朵的浪花便在纸上逐渐清晰。

2021年我开始探索一些新的东西,在绘画的道路上,我一直都是一个勇于去探索去发现的人,我尽量地去开发自己绘画最大的可能性。把水墨跟工笔结合,可能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材质上我现在用的是生宣或半熟的纸,还是用勾线填色的方法去画,这其中很难控制的是水份的比例,在生宣上作画如果水多了就很容易渗出去,水少了又达不到你想要的那种自然饱和的效果,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练习,这些技法性的东西都可以解决。有时候正是因为生宣本身的那种材质特性,激发出我的创作热情,所以在画面需要的时候更多会应用一些水墨不断流淌变化的效果来渲染它的环境和气氛。这种结合也让我觉得绘画突然间变得轻松起来,不至于像之前画工笔那样的谨慎,让我能够更多地体会到绘画带给我最初的那种喜悦和那种自由随意的状态。

画小仙灵系列是在疫情期间,这段时间一直在家里呆着,经常会和我两岁的小外甥女玩,从她的眼睛里你可以读到儿童对这个世界的期盼、好奇、单纯和美好。她的那种情绪的自然流露常常能够治愈我,温暖我。所以我就开始尝试小仙童系列的创作,小仙童的原形也是来自于我的小外甥女,我希望通过一个小孩内心无忧无虑的世界,去展现人性的那种自然流露出的真善美。在小仙童系列里我加入了一些插画的表现形式,插画的那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也是中国画可以去学习和融入的一个很好的表现手法。能够把中国画与插画相结合,是我一直想要去研究的一个方向。

最近,我开始想要创作一些关于唐三彩系列的作品,在画这个题材的时候我经常去中国国家博物馆看展,去找一找创作的新思路,每次去中国国家博物馆都会有很多的收获。中国国家博物馆里面的唐三彩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既肃穆又庄重,还能感觉到它略有一丝神秘的气息,这也是我特别喜欢三彩的原因,所以我就在我的《菩萨造像》里面应用了三彩这样的颜色。

繪画是我的生活,更是我的信仰。在绘画的道路上,我一直会保持一颗绘画的初心,我也会不断地去探索,潜心研究,自我突破,守护这份自己热爱的事业。

绘画也是一门单纯的艺术,我们不能给它附加太多的条件,否则绘画的本质会变。有时候觉得绘画就是一场修行,当你尝尽其中的百般滋味,创作才能圆满结束,然后再去创作下一张作品,进行下一场修行。

杨晓星

1987年出生,山西忻州人。毕业于北京城市学院,获学士学位,师从王冠军。现为解放军艺术学院助教、北京画院王冠军工作室助教、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王冠军工作室助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燕山画院特聘画家。

作品入选201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金陵文脉——2014年全国中国画展览,201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5年“翰墨齐鲁”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5年纪念潘絜兹诞辰10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20厦门全国小幅工笔画双年展。作品获2013年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2014年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优秀奖,2014年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作品展优秀奖等。

猜你喜欢

工笔画作画作品展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作品展
小主编作品展
指纹来作画
巧巧手
陈孟昕工笔画作品
小主编入选作品展
吴绪经工笔画
作画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