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丰杰教授顺期而治谈“调经重在滋阴”

2021-01-04王海静贺丰杰朱虹丽李小宁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0期
关键词:阴精卵子滋阴

王海静 贺丰杰 朱虹丽 李 楠 李小宁 陈 梅 白 俊 庞 羽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陕西咸阳 712000;2.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妇科,陕西宝鸡 721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压力日益剧增,生活方式及饮食的改变导致临床上“闭止倾向性月经失调”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治疗难度大。西医学上“闭止倾向性月经失调”多由于卵巢功能低下甚至早衰、甲状腺功能低下、高催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宫腔粘连等疾病引起,治疗大多是针对其原发病,用外源激素调整体内激素的分泌,但治疗周期长、预后欠佳等一系列问题始终存在。贺丰杰教授多认为“闭止倾向性月经失调”多以阴血津液亏损为主要病机,或兼它证,治疗当以滋阴为主,调整月经当以“全周期滋阴养血,后半周期补阳以温阳”为纲,临证合理加减用药。

1 调经以顺期为本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人部·妇人月水》[1]中云:“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信、月水、月经。”月经周期的时间特点和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密切相关,夏桂成教授曾提出月经周期按照“天人相应”的理论符合阴阳消长转化的规律,与年、月、日、时相的节律均有一定的关系[2]。月经周期分别经历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这四期从阴阳节律变化角度看,分别为行经期重阳必阴、经后期阴长阳消、经间期重阴必阳、经前期阳长阴消,直至行经期月经来潮,又开始新的周期[3]。月经病顺期而治的疗法也称为中医周期疗法,是在辨证辨病的基础上,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时期的阴阳变化,分别调方用药,整体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为月经如期而至或受孕奠定良好的基础[4]。

2 调经以滋阴为重

2.1 阴精为月经之根本

《素问·上古天真论》[5]“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其中二七和七七涉及女性生殖,即月经与胎孕。月经是女性生理特点之一,其与天癸关系密切,“天”言其来源于先天,“癸”言其本质属天干中的癸水,天癸在生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月节律与月经的周期性相合[6],是促进生殖功能的一种物质,就其物质性而言,显然天癸属阴,为阴精(元阴、元气)。然朱丹溪认为,日为阳,月为阴。天大于地,太阳始终如一,而月亮却有阴晴圆缺,从这个自然现象来说,就是“阳盛阴衰”的体现,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多处于阳有余阴不足。《灵枢·五音五味》[7]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故月经以阴精为本,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体质特点,月经病从阴阳论则为“阴虚”,从气血论则为“血虚”,常以阴不足为病机根本。

2.2 阴长为月经之始端

传统中医学认为[8]月经是天癸、脏腑、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子宫产生的生理现象。肾与胞宫关系密切,《素问·奇病论》云:“胞络者,系于肾。”肾在月经生成中起着主导作用,肾藏精,主生殖,生成、贮藏、施泄精气;精生髓,髓充脑,作为元神之府,主宰包括月经在内生理活动;肾主一身阴阳,阴血充足,胞宫满盈;肾乃天癸之源,天癸乃天之水也,又为月经之本;肾主冲任,冲为血海,任为阴脉之海;肾为气血之根,月经物质基础是也。现代医家大多认为肾在整个中医生殖轴中,具有类似于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参与卵巢排卵及性激素分泌的调节调控[9]。

天癸即元阴、肾精。明·张景岳《类经》:“夫癸者,天之水,干名也……故天者,言天一之阴气耳。”就其功能性而言天癸乃动力,为元气之来源。源于先天,为先天之阴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成熟泌至,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胞宫行经及生殖机能,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异曲同工[10]。其最主要是与下丘脑、垂体、卵巢分泌的激素类物质的功能相似[11]。这些理论可作为《内经》中“月事以时下”的现代科学解释。罗元恺[12]认为天癸是与生殖密切相关的精微物质,即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成熟、破裂的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天癸在女性的生殖中,具有类似于西医生殖轴中垂体前叶产生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因此天癸可能有类似垂体的调节功能[13]。虽然古籍中没有相关“补天癸”的记载,但天癸源于先天,藏之于肾,可以通过滋补肾精肾阴以调节天癸盛衰[14]。

冲脉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场所,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冲,故称“血海”。与肾脉相并而行,肾中真阴滋于其中。妇女以血为本,月经以血为用,冲脉充盛则月事以时下,故冲脉为月经之本。任脉乃“阴脉之海”“谓之任脉者,女子得之以妊养也”,任脉与全身阴脉汇于膻中穴,主一身之阴经,故为“阴脉之海”,凡精、血、津、液皆属任脉所司,对女性的生理起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为妇女妊养之根本,故称“任主胞胎”。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流注冲任,冲任二脉相滋,肾气下传,天癸下行,通过冲任二脉下注气血于胞宫胞脉[15],使卵泡正常发育、成熟,而冲任通盛、气血调和,才能顺利排出卵子,保证正常的生殖功能。不论是元阴、肾精,还是天癸、血液均属阴精范畴,均与卵泡的发育、成熟密不可分,因此说阴长为月经之始端。没有良好的增生期子宫内膜,无言良好的分泌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分泌不良”往往基于增生不良。此期的“阴长程度”直接影响卵泡卵子的发育,特别是子宫内膜的增生程度,“阴长不及”也许就是临床中“薄型子宫内膜”导致的月经过少及不孕症的症结所在。

2.3 滋阴为调经之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说明决定人体生理活动的是阴气而不是阳气,滋阴极为重要。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明确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认为“阴气难成易亏”,认为精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不断消耗,易损难复,故阴常不足,同时还提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16]。后世医家也有相似观点,如明代医家刘纯在《玉机微义》[17]中指出,天为阳,地为阴,天大于地,日明于月,在自然界存在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女子一生以血为用,经、孕、产、乳等特殊生理过程均与血有关,故常处于阴血相对不足的状态,因此滋阴为女子调经之法,其贯穿在整个月经周期中。

行经期以“重阳转阴,排出经血”为特点,根据阴长阳生、互根互长之理,重阳必须依赖阴的支持,阴不足则重阳的基础不实,转化时必有影响,转化后阴长不及可导致病理变化,如卵泡募集数量不足、卵泡生长发育缓慢,激素水平不够,则使子宫内膜修复延缓而出血延长,引起月经紊乱。《黄帝内经》云:“阳盛则阴虚”。妇人经血下泄必易耗血伤阴,有学者[18]认为“行经期肾阴癸水下泄,要适量加入滋阴养血之品”,在行经期“泄”时,以养血滋阴之品促阴长,协助重阳的顺利转化。

经后期“阴长阳消”,经血已下,胞脉空虚,胞宫藏而不泻,促使“阴长”,是“补阴”的最佳时期,阴长奠定了其物质基础,推动月经周期的演变[19]。《傅青主女科》所制养精种玉汤主要运用滋阴补血的药物达到血中补阴,阴中养精,养精才能种玉,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同时又把血、阴、精联系在一处,这一理论与西医学上月经期后进入卵泡期,依赖雌激素促进卵泡发育,正反馈下丘脑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完成排卵之论相同,因此“滋阴养血、阴中育精”是贯穿整个经后卵泡期的主要治法。

经间期即“氤氲之时”,是重阴必阳的结果。“重阴”是指经间期癸水之阴达到整个周期的最高水平,具有癸水之阴的物质如卵子、血海内膜、周身气血达到充盈的过程[3]。现代医学此期是子宫内膜经历从增生到分泌的过程,卵子成熟、内膜增厚开始转化,这与中医理论中氤氲之时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不谋而合”。此期临床病理特点主要是阴虚癸水不足。卵泡的发育依赖于肾阴癸水的滋养,如不足则影响卵泡发育,或长势缓慢,或卵泡虽长大,但张力不佳、形状欠圆,甚至无法顺利排出,因此调理肾阴癸水极为重要。

经前黄体期的主要特点是“阴消阳长”,但阳长需建立在阴长至极的前提下,与阴密不可分,阴精生长而精卵发育,重阴必阳,排出卵子,从而分泌孕激素,开始阳长,故阳长是在阴长的基础上产生的,阳长赖阴,阳长极,所需更多的阴液物质来支持,如阴有所不足,则阳长亦受影响。正如张景岳提出的:“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此期类似于黄体期黄体分泌孕激素,孕激素相当于“阳”能够帮助子宫内膜在增生的基础上转化为分泌期,从而排泄经血。

3 调经当以“全期滋阴养血,后半周期阴中求阳以温阳”为纲

中医认为闭止倾向性月经不调的病机分虚实两种,虚者多因经血亏少,冲任亏虚;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阻滞,壅塞冲任,血行不畅所致。临床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者多见,尤以肾虚、血虚、血亏为主,夹杂他证。基于“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而闭也”等理论,贺丰杰教授认为治疗此类病症首先要重视填补肾精,以“全期滋阴养血,后半周期阴中求阳以温阳”为纲,兼化瘀通络,临证之际在温润填精,通涩互用。

贺丰杰教授临证中自拟方——滋肾养血汤,此方以四物汤补血养血为基础,加之健脾、补肾、疏肝、行气之药,同时顺应月经周期加减用药。滋肾养血汤主要组方为:熟地、山萸肉、山药、赤芍、川芎、当归、枸杞子、菟丝子、鸡血藤、石楠叶、香附、砂仁。方中熟地、山萸肉、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血。菟丝子温肾补阳,阳生阴长,阴中有阳,源源不竭,张锡纯谓之补益之功能生肌肉。方中当归、赤芍、鸡血藤滋阴养血活血,能增加内膜生长的速度。石楠叶养肾气、补阴衰,有学者研究[20-21],石楠叶为女子起阴之良药,能够唤起性兴奋,对治疗女性性冷淡有良好的效果。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通络脉,与当归相伍则畅达血脉之力益彰,静中有动。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为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良药,李时珍称其“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同时加之山药、砂仁健脾益气开胃,补而不滞。全方共12 味药配伍滋肾阴、养精血,补肾阳温而不燥,兼调肝肾脾三脏,动静结合,补而不滞,以达到促进卵子生长发育成熟、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增加内膜厚度的作用。研究表明[22-23],以益气养血活血、补肾填精为主,佐以温补肾阳、理气之剂,可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子宫血流量,并促进子宫内膜相关生物活性因子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月经期——滋肾养血缩宫汤:经期以疏泄为主,在滋肾养血汤基础上加桃仁、红花、泽兰、益母草等活血化瘀之药祛瘀生新,行气活血,使精血泻下顺畅,除旧则新生。经期损耗阴精,祛瘀而不忘乎补阴精,以促进阴长,协助重阳的顺利转化,为新周期的开始奠定基础。

经后期——滋肾养血育泡汤:经后期经血下泄,胞宫胞脉相对空虚,此时期以阴长为主,维持肾之阴精增长,为阴长的最佳时期,“阴”涵盖了精、血、津、液等物质,并不单单指肾阴。《道德经》[24]云:“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此时当养阴而助“阴长”。因此“滋阴养血、阴中育精”是贯穿整个经后卵泡期的主要治法,使天癸充盛,血海依时满盈,为卵泡发育提供物质基础。此期在滋肾养血汤基础上常酌加紫河车、阿胶、黄精、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炙龟甲、炙鳖甲等血肉有情之品滋补精血。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写道:“阿胶是‘血肉有情之品,滋补最甚’。”滋养胞宫脉络、充盈血海,促使卵子发育成熟、子宫内膜生长,为重阴转阳奠定物质基础,为孕育做好准备。

经间期——滋肾养血促排汤:在经间期则“重阴转阳”,阴精化气,气属阳,氤氲之候,阴阳互相转化,阳气蒸腾,鼓动卵子排出;《女科准绳》“天地生物,必有氤氲之时……凡夫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氲之侯……顺而施之,则成胎也”,此期是种子的最佳良机。此期机体通过重阴转阳,排泄阴精(卵子)以纠正此时的阴阳不平衡关系,《黄帝内经》记载“无阴则阳无以化”,因此此期应当滋补阴精之品以助阴阳转化。“女子以肝为先天”“滋肾必疏肝”,同时加以疏泄、理气、活血等药物鼓动卵子排出,为种子育胎提供良好的基础。在滋肾养血汤的基础上酌加肉苁蓉、肉桂、柴胡、急性子、皂刺、泽兰、路路通等温补肾阳、疏肝理气、活血调经之品,促卵子顺势排出。

经前期——滋肾养血促黄汤:经前期是在阴长至重的基础之上,阳气渐生至重阳的阶段,此期阴阳俱盛,为孕卵着床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张景岳在附子、肉桂等补阳药中加入大补阴精、滋肾水的熟地黄、枸杞子等补阴药,使其补阳而不伤阴,阳气得阴相助,化生无穷,水火既济,创立了后世应用极为广泛的右归丸,此方益火之源,培右肾之元阳,为阴中求阳的代表方剂,迄今依然为妇科最为重要的基础方剂之一。故此期在前方补肾填精基础上温补肾阳,治疗酌加巴戟天、仙茅、锁阳、淫羊藿、肉苁蓉、续断、补骨脂等以使黄体功能正常甚至增强[25],维持基础体温高相状态,即维持阳长至重,重阳延续,才能顺利转化,排出精血,为行经期做好准备。且临床研究发现[26]补肾药如菟丝子、淫羊藿、锁阳、枸杞子等可以显著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性腺轴的功能,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从而促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激素的生成,改善卵巢的激素水平,提高生殖能力[27]。

4 结语

月经周期是一个阴阳、动静转化和气血变化的过程,月经产生如季节之变化、海之潮汐、月之盈亏。这一周期变化的基础是肾气,动力是天癸,表现在血海。贺丰杰教授临证中顺应月经周期规律变化,不同时期用药侧重点不同,但仍强调滋补阴精之重要,在调经整个过程中全周期滋阴,在后半周期阴中求阳以温阳,这一理论与现代医学治疗薄性子宫内膜、卵巢功能早衰或闭经所运用的人工周期治疗方法相类似。

经后期滋养胞脉胞络、充盈血海,补阴精、促阴长、助重阳,为重阴转阳变化奠定物质基础,精血源足充盛,血脉通利,冲任胞宫精气血液灌注改善,从而促进胞宫内膜充盈生长、卵子成熟泌至、胞宫内膜由增生向分泌开始转化;经前期因重阳至重较快,阴虽有消,但消中有长,而且长达到中高水平,若有消无长或是长不能达到中高水平,则阴虚及阳,必导致阳长不足,因此继续补肾滋阴,阴中求阳以温阳,阴中补阳,水中补火,以促进后半周期孕激素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并维持足够时限,使子宫内膜充分转化,为孕育胎儿或经期完全脱落做好准备,此法对于治疗闭止倾向性月经失调性疾病效果较为明显,然临床亦不可完全拘泥于此,需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审时度势,选方用药。

猜你喜欢

阴精卵子滋阴
从阴精亏损论治老年病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从阴精亏损论治膝关节液不足*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经期短未必老得更快
健康养生月历(十月)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徐静蕾 冷冻卵子
卵子不是你想冻就能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