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习近平讲话精神看高等职业院校师德建设的“新常态”

2021-01-03许馨芷陈婧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立德师德新常态

许馨芷 陈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以品德立身,对知识言传身教。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讲话中提出,好的老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并以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作为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中共十八大提出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十九大再次明确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要性。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师德的关键论述

自从2011年我国第一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以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训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对教师工作和道德建设提出了指导性和决定性的论述。

随着中共十八大工作会议中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和强调了“立德树人”在师德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在2014年发表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教师,是最崇高和古老的职业之一;教师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塑造灵魂、生命和人的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传播者。好的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是高尚、纯粹、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并且有着对职业的忠诚和热爱。好的教师要做到“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同时,对行为“失范”的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依法惩处,绝不姑息。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2017年中共十九大会议中进一步强调了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并重申要将该任务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完善、落实。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次公开讲话中分别提出,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并且始终做到“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自己先“明道”,然后再“传道”,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社会和职业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的重要论述,并且要求将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做好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不断的在工作中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教师节节日祝贺时重申,教师们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才是好教师的标准。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将“立德树人”的观念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才能有力地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同时,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做好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要做年青人才的学术楷模、道德楷模和创新楷模。

二、新时代高职教育师德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也日渐丰富,其中,主要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立德树人”理念的讨论和总结。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总结,我们发现,新时代我国高职教育中师德建设尚且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大部分的学校有着规范而严格的工作原则,教师自身都能严于律己,关怀学生,勤恳教学,诲人不倦,起到良好的师范表率作用,但是在学校政治建设和教师个人理论学习层面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评价体制不完善,对师德建设的规训作用不强

多个研究指出,高职院校现存的师德考核监督体系不完善,在实际操作中,对教师师德层面的评价被长期轻视,甚至忽视。有的学者认为,这归因于师德评价机制乏力,缺乏激励性反馈;同时由于学校层面对师德建设的不重视,部分即使程序化和规范化的师德评判机制也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制度本来的监督表现力。

同时,有的学者还指出,部分学校出于对教师考核评级的片面追求,放松了教师学术研究中的道德伦理审查,放松了对教师学术研究中学术规范的约束,这使得部分教师为了完成学校制定的考核要求,而不顾学术规范,降低學术标准,从而产生了学术失德,乃至师德失范的问题。这不仅损害了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水平,更影响了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评价,甚至对整个学术界的未来发展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当作为教师考核的唯一评价体系都无法对教师师德进行有力的规训时,学校教师师德建设就缺少了最有力的监督体系。

(二)教师个人理论学习不充分,对师德建设的战略认识不足

从教师个人层面来看,现存的研究发现,尽管很多教师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能为人师表,自我监督,自我规范自身的行为,但是大多数的教师个人对我国教育领域的理论学习不足,没有把提升个人职业道德上升到学校及国家的战略层面。尽管对师德的讲究从春秋战国就已经被人们口耳相传,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新时代的师德建设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自上任以来,发表了多个针对教育领域和教师师德建设的讲话,但是部分学校和教师个人对这些讲话的内容缺乏系统的学习,也没有对相关的理论内容进行深入的梳理和学习。部分教师觉得国家的政策和文件规定是制度层面的事情,和个人无关,从而轻视了自身对相关理论和观念的学习和更新。对于学校下达的对先进思想的学习任务不以为然,甚至敷衍了事。当教师个人对师德理论的学习不够充分,就容易造成他们缺乏全面的、先进的“树人观”,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难免与时代的要求相脱节,与社会的期望相违背。

(三)部分教师德育观念不坚定,对师德建设的理想追求不当

有部分研究指出,部分教师对师德建设不以为然,罔顾对自我道德发展和对学生道德教育的要求,为师不表,不敬业不爱岗,缺乏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在教育工作中浑水摸鱼。由于师德建设的理想信念不坚定、不到位,部分教师会在工作中轻视对自身的道德约束,出现“请客送礼”“拉帮结派”“学术抄袭”“滥用职权”等不良行为,个人道德水平严重滑坡。还有的教师会在教育工作中轻视对学生思想层面的引导和规范,片面地强调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暴力体罚,接受学生及家长的请客送礼,错误地对学生的不当行为进行教育,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

甚至,随着近年来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个别信念不坚定的教师可能存在被国外/境外不良意识形态所影响的现象,从而被不良的意识形态影响个人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形成以功利主义为上的价值观,并逐步脱离国家与社会所期待的“立德树人”的追求,对个人发展和学校建设带来负面后果和更多的挑战。

三、高职教育师德建设的建议

(一)将师德培养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建设的“新常态”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国家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日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今天,教师师德的建设和完善也应该逐步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常态”之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同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国的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除了在经济发展上要适应新常态,文化、科技、教育领域的发展也需要迎来新的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讲话均不断地重申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并且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教师队伍应该做好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四有”“六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树立牢固信念,不断地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建立健全立德树人的“传道”机制,成为师德建设的奠基者。

(二)完善师德监督制度,体现教师工作“先进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因此,为共同推进教师师德的建设,完善师德监督制度,规范师德评价体系,体现了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先进性,也体现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要靠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则要靠千千万万的教师的先进性来体现。

对于现存的“学校不重视,教师不上心”的师德建设现状的不足,只有建立动态化、规范化、多维度、能落实的师德监管体系,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才有制度保证,有参考依据,才能对表现优异的好教师进行有效的激励,也更能对行为“失范”的教育工作者依法依规惩处。

(三)聚焦“失范”教师事例,强化教师职业价值观念“核心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同样的,强调教师道德规范,落实师德建设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是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对于此前出现的“失范教师”个案,学校应该召集教师共同探讨和分析每个事例背后的成因,强化教师对于“爱国”“敬业”“诚信”等的正确价值观的追求和学习。

切实发生的教师失范事例能更好地说明现实问题,比起单一地学习理论知识,案例的使用能更好地让教师感受到师德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教育者先受教育”,習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教师的道德信念,坚定教师的职业追求,方能保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对学生正确地言传身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立德师德新常态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致良知与师德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