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高职院校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查研究*

2021-01-03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院李海艳韦永生

区域治理 2021年48期
关键词:二者教职工贵州省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院 李海艳,韦永生

一、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在文件中被定为核心,“二十字”的总方针也在文件明确提出。这“二十字”包括生态、产业、文化、人才、组织这五个方面的全面振兴,“五个振兴辩证统一,要统筹推进,实现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1]。自文件出台以来,贵州省高职院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并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二十字”总方针进行整合,结合省内高职院校在“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在更新教育知识、革新专业设置、培养技术人才、打造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提升省内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和创新策略的思维水平,从省内高职院校学科专业结构入手,以产教融合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统筹资源,加强高职院校、政府、企业的紧密联系,从而整合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合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贵州省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还可以挖掘更多有益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更有意义的是,可以探索出更加有效地推进贵州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以下简称为二者)工作有效衔接的融合机制[2]。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贵州省高职院校推进二者有效衔接的工作现状,找出贵州省高职院校在推进二者有效衔接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贵州省高职院校推进二者有效衔接指明方向。

(二)研究对象和内容

本研究使用的是“问卷星”软件,通过在线发放和回收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21所高职院校的116名教职工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最终收回有效样本数量116份。

(1)21所学校分布在贵州省各个地区,如,贵阳市(贵阳幼专、贵州省财政学校、贵州省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黔南州(黔南职院、长顺职校、黔南医专、黔南幼专),黔东南(三穗职业技术学校、贵州省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凯里校区),六盘水幼专、毕节幼专,遵义播州职业技术学校,黔西南州(兴仁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安顺职业技术学校等。

(2)接受调查的教职工中,79.82%的 教 职 工 为20-30岁,12.28%的教职工为30-40岁,4.39%的教职工为40-50岁,3.52%的教职工为50-60岁。教职工偏年轻化,90后年轻教职工占绝大多数。

(3)涉及专业有7个,36.84%的教职工是文史类专业,10.53%的教职工是理工类专业,4.39%的教职工是外语类专业,0.88%的教职工是医学类专业,5.26%的教职工是艺术类专业,17.54%的教职工是体育类专业,24.56%的教职工是其他专业。

(4)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以下8个方面:

①贵州省高职院校学生贫困的原因。

②贵州省高职院校教职工对脱贫攻坚的了解度。

③贵州省高职院校教职工对乡村振兴的了解度。

④贵州省高职院校针对二者工作采取的举措。

⑤贵州省高职院校干部帮扶政策落实情况。

⑥贵州省高职院校教职工对二者有效衔接的了解度。

⑦贵州省高职院校哪些学科设置可以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

⑧贵州省高职院校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有哪些特色或者是亮点工作?

三、贵州省高职院校推进二者工作有效衔接调查结果

(一)贵州省高职院校学生贫困的原因

大多数教职工(72.41%)认为学生贫困的原因是学生家中人口多,读书费用负担重;也有大部分教职工(59.48%)认为贫困学生家位于边穷地区,有部分教职工(28.45%)认为学生来自孤儿单亲家庭;有部分教职工(22.41%)认为是因为学生父母下岗导致学生贫困,有部分教职工(28.45%)认为是学生家有危重病人;有部分教职工(22.41%)认为贫困是因为学生家遭受了自然灾害。

(二)贵州省高职院校教职工对脱贫攻坚的了程度

几乎所有教职工(98.28%)认为他们都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只有少量教职工(1.72%)认为他们对脱贫攻坚工作不太了解。由此可见,贵州省高职院校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推广和普及做得很好。

(三)贵州省高职院校教职工对乡村振兴的了程度

几乎所有教职工(95.69%)认为他们了解乡村振兴工作,只有少量教职工(4.31%)对乡村振兴工作不太了解。由此可见,贵州省高职院校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推广和普及做得很好。

(四)贵州省高职院校针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采取的举措

贵州省高职院校教职工认为其所在学校在校农结合、文化扶贫、党建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上都做了不少工作。根据教职工统计结果显示,省内高职院校在这几个方面的举措可排列为:教育扶贫(97.37%)> 文 化 扶 贫(70.18%)>党建扶贫(56.14%)>校农结合(53.51%)>生态扶贫(38.6%)。

(五)贵州省高职院校干部帮扶政策落实情况

大部分教职工(81.02%)参加了学校的干部帮扶,只有少量教职工(18.97%)没有参加学校的干部帮扶。由此可见,贵州省职业院校在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中,院校和教职工都给予了很大力度的支持。

(六)贵州省高职院校教职工对二者有效衔接的了程度

本次研究中设计了若干关于二者有效衔接的基本问题,例如,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几个原则?②高职院校如何推进二者的有效衔接?③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实施过程中面临几大难点?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是以下哪几条?⑤乡村振兴战略首次提出的时间是何时?通过对教职工答题的结果分析得知,广大教职工对高职院校推进二者有效衔接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不够彻底、深刻。

(七)贵州省高职院校哪些学科设置可以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

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教职工给出了不同的观点,有的教职工认为,学校的师范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茶艺专业、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等可以很好地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有的教职工认为,食品农产品专业、旅游与茶叶专业、加工制造类专业、交通运输类专业、医药卫生类专业有助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有的教职工认为,播音与节目主持(含节目主持、新闻采编、旅游导游方向)、电影放映技术、节目制作、酒店管理、电影放映与营销、电子电工技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有助于学校推进二者的有效衔接。

(八)贵州省高职院校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中有哪些亮点工作

在调查中,教职工认为学校的亮点工作有派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实施资金帮扶、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送教下乡、下乡推广普通话、就(创)业培训、开展科技扶贫、科技下乡和志愿者下乡等活动,此外还有将科普知识与技术送到乡村领办幼儿园或小学、下乡免费体检送药品、项目引介、产业指导、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培训、对农产品进行公益LOGO包装设计以及网络销售等。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分析了贵州省高职院校推进二者有效衔接工作的现状,得出了以下结论:(1)总体上,大部分教职工对当前高职院校推进二者有效衔接工作都有着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也都积极投身到了院校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2)少部分教职工对二者的工作认识不够深刻,除了与本身专业有关之外,也与学校的学科设置、地理劣势等有关。(3)贵州省高职院校的学科设置都各有特色,例如,师范类、社会服务类、农产品食品类、医药服务类等,这些学科设置从人力、智力上推动了二者的有效衔接。(4)各个高职院校在推进二者衔接工作中有诸多特色亮点工作,例如,派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实施资金帮扶、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送教下乡、下乡推广普通话、就(创)业培训、开展科技扶贫、科技下乡和志愿者下乡等活动,以及将科普知识与技术送到乡村领办幼儿园或小学、下乡免费体检送药品、项目引介、产业指导、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培训、对农产品进行公益LOGO包装设计以及网络销售等。

(二)建议

1.优化学科设置,加深政策学习,提供人才保障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教职成〔2020〕7号文件,即《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文件指出,落实上级指示、工作方针,致力于做好基础工作,着力发现自己的短板并及时补齐,构建具有中国思想、贵州民族特色、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高职院校的现代化教育水平,培育特色社会紧缺型人才,为国家的综合国力贡献更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资源。省内高职院校首先在设置专业时,要考虑到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其次,提升教职工对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从而优化专业设置,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所需的人才,尤其是在新兴产业方面研究开设新专业。最后,从思想意识入手,抓住思政课程这片精神领地,向学生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鼓励学生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学生勇于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

2.建设“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农村”的综合平台,构建职业院校教育促脱贫攻坚、助乡村振兴体系

高职院校可以以高职人才培养与国家乡村振兴所需人才匹配为目标,努力推广建设“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农村”的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平台挖掘知识型、技术型、综合型人才,为二者有效衔接工作出谋划策推陈出新,从方方面面助力二者有效衔接。其次,高职院校和政府相关人员可以提供各个方面的咨询、解释、指导等服务,并利用现代化技术辅助农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出有效的教育思路,完成深度融合,开展校企融合、校农合作完成资源的共享[3]。平台的建立意味着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遇到的困难可以集思广益,并从各行各业提出相关见解,从而可以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

3.发挥各个特色专业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省内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各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鼓励各校的特色专业师资力量和学生群体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例如,民族师范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食品农产品、旅游与茶叶、加工制造、交通运输、医药卫生电子电工技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酒店管理、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等专业。同时,加强高职院校教职工对贵州省二者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理解,鼓励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和投身到贵州省二者工作中,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发展需要,提炼专业知识,提出专业设置建议和方向。另外,从学生角度出发,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为贵州省二者工作的有效衔接作出贡献。最后,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充分发挥科研的力量,总结高职院校推动贵州省二者工作有效衔接的成功案例,加强对高职院校对二者有效衔接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力图为二者工作的有效衔接贡献高职院校的力量。

猜你喜欢

二者教职工贵州省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浅谈高中工会女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鉴赏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