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企业融资方式的优化与创新建议

2021-01-02刘婷婷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融资效率旅游

刘婷婷

(青海西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0)

一、前言

旅游企业是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在营商环境日益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的背景下,旅游产业在相对程度上比以往能够获得更大程度的融资规模,但是,其融资效率和融资可得性依然存在提升空间,特别是在旅游企业同质化现象难以避免、金融体制改革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旅游企业都值得针对自身的融资方式创新开展深入的探讨。

二、旅游企业筹融资途径选择及融资问题

1.旅游产业组织融资途径及其现状

无论是直接融资途径,还是间接融资途径,各类旅游企业和其他组织形式的旅游服务组织在融资规模和融资效率方面都存在很大程度的限制性和效率提升空间。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三种融资途径,一是直接股权、债权融资形式的筹资形式。也就是说,旅游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单位向资金供给方直接进行股权融资协商或债权融资协商,同时,避免了中介金融机构的利息差,从而实现融资成本的削减、融资效率的提升。例如,面向公司等经济组织的商业票据、借款协议、有价证券购买协议等形式展开的直接融资,使得旅游企业可以获得更大范围内的闲资,但是众多旅游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依然存在欠缺;二是来自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尽管旅游企业可以向商业银行获取到一定规模的产业融资,但是相对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集团而言,不少中小旅游企业依然不易获得大规模、低利率的银行信贷融资。特别是国有旅游企业也可以获得政策性银行的融资,但是不具备足够资质的中小旅游企业确实存在这方面的融资限制,使旅游企业融资可得性受限;三是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具体表现为旅游企业借助于小额贷款、信托公司、普惠金融机构等形式开展长期、短期的筹资活动,使旅游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较大程度缓解。但是其劣势是,融资额度小、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2.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欠缺

由于旅游企业或其他涉旅游产业的经济组织存在法人主体多头难以监管、企业治理结构不足、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现象,旅游企业的融资风险管理活动存在很大的不足,导致投资者、金融机构等资金供给方难以提供更广泛的融资途径。一是产业法人主体地位不明确所致的融资风险。由于存在景区资源多头监管、尚未规划归入监管的景区资源等因素影响,旅游企业要想实现资产权益的整合,难免会存在很大困难,导致旅游产业依托的资产标的不明确、法人载体不明确,进而不利于旅游企业充分高效地开展融资活动和融资风险管理活动,导致融资偿债风险、融资信用风险偶现;二是旅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由于部分旅游企业根本不具备完善的内部章程和岗位分离机制,或者说旅游企业尽管具备了权责分离机制,但是企业对内部控制流程的执行存在形式主义,导致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活动存在不足;三是旅游企业的融资计划监督机制不完善。作为内部控制要素的重要组分,旅游企业一旦缺少了相应的内外部融资监督机制,企业融资可行性评估、融资风险控制流程的执行就难免存在弱化环节,使融资无序性和低效率性风险增加。

3.融资时间和融资规模存在的不足

由于旅游企业对传统融资工具的应用不熟练,企业资质提升缓慢,同时对创新融资工具的应用探索不顺畅,导致旅游企业难以灵活、及时地获取筹资。一是应用融资工具的时间规划不足。由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存在周期性和不稳定性,再加上企业对预期资金计划的编制不完善,企业进行短期、长期贷款活动的临时性过强、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偏高,融资效率难以获得保证;二是针对创新途径的融资组织形式探索不完善。尽管旅游产业资源存在受到多头监管的现状,但是旅游企业也不能因此就对旅游产业投融资活动持有过于消极的态度。也就是说,由于旅游企业没有积极地成立具备单一法人单位的产业联合单位组织,导致分散的旅行社资源、景区资源、旅行广告公司及景区配套酒店资源整合效率不高,融资条件难以达标。

三、提升旅游企业融资效率的建议

1.提高管理者对融资的认识,优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权重比例

要解决旅游企业在融资规模和融资效率方面的不足,企业管理者需要改善融资认识、通过多元化融资方式的拓展间接地转变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从而提升融资效率。一是需要旅游企业改善融资认识。由于旅游产业具有资产收益方向单一、盈利能力薄弱、服务附加值低等特征,企业要想获得可靠的直接或间接融资,管理层就需要逐步地优化经营管理模式。从营销策略、定价策略、产业规划和创新商业模式入手提升经营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优良的经营资质,以及更良性的资产质量用于融资抵押,或在融资协商活动中拥有话语权,从而融通到股权投资占比高、债券融资成本低的资金。例如,提升旅游企业的商业信用,便于应用商业票据获得更便捷的债权融资;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商业银行融资。中小旅游企业需要逐步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企业治理结构等银行信贷合规性条件,以使企业在融资审批力度加重加深的情况下提升银行融资的可得性。同时,保证银行融资主要应对短期融资需求、股权融资主要对应长期融资需求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地方旅游企业要积极研究、充分利用来自政策性银行的优惠融资,从而降低来自银行层面的融资成本。例如,国开行针对扶贫旅游项目存在财政贴息的融资额度,那么旅游企业就需要积极研究政策审批条件,使自身旅游项目的运营符合融资条件,从而降低融资成本;三是保证直接、间接融资的权重合理。这要求旅游企业定期评估资本结构,特别是需要评估直接和间接融资活动的风险可能性权重和损失性程度。同时,完善编制多种融资形式下的风险矩阵和风险清单,使股权融资、信贷融资、债券融资、小额企业贷款融资等形式的融资风险得到合理权衡,最终实现旅游企业融资活动的风险最小化、效率最大化。

2.构建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体系

应对旅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现象,旅游企业需要构建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从而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体系,最终保证旅游企业能够广泛地应用来自个人投资者、金融机构等资金供给方的融资途径。一是需要明确多头监管背景下的产业法人主体地位。这要求各级旅游产业单位,包括旅行社、民营和公立景区等单位在内的旅游产业组织实施一定程度的重组并购活动,使产业优势资源得到整合,融资资质逐步提升,最终保证企业融资可得性的稳步提升;二是需要健全内控制度背景下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这要求旅游企业独立构建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使经营和融资风险信息收集、风险清单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出具的分工细化,最终保证旅游企业对融资风险的有力控制;三是完善旅游企业的融资计划监督机制。这要求旅游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组织要素,使信息沟通要素、内部监督要素基本确立,从而保证企业融资活动的信息沟通真实、可行性评估全面、融资风险控制流程的可靠执行,最终增强企业融资活动的有序性、提升融资效率。

3.探索创新型融资工具及其应用,优化融资时间计划

为保证旅游企业逐步提升融资活动的广泛性和规模性,旅游企业需要探索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天使融资等形式的创新型融资工具,具体而言,需要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需要积极探索创新途径的融资组织形式。这要求旅游企业分析现有条件和一切积极因素,在成立产业联合组织的基础上,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资产特征进行放大分析,使分散的旅行社资源、景区资源、景区配套酒店资源和旅行拍摄资源等产业资源得到高效的聚集和配置,从而形成分梯度、有特征、定价合理的旅游服务产品,以保障企业融资可抵押标的进一步扩大,企业资产性特征的增强,最终便于旅游企业探索应用限制性条件更多的创新型融资工具。例如,针对单个景区项目的建设,需要不仅放大其门票资产权益的特征,同时也需要放大其景区特许经营权,以及旅游房地产资产的收益性,通过专项基金、产业联合的公司债券等创新形式,从而扩张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二是完善融资活动的时间计划。要应对旅游产业的周期性和不稳定性,企业财务管理者需要妥善地分析和反馈内部财务报告、行业环境报告,使企业资金计划的编制符合经营特征,特别是需要强化融资计划的时间规划,使企业长期融资的占比逐步提升、短期融资的预测更加准确,最终杜绝临时性融资成本过高的现象。例如,针对中短期的融资计划,旅游企业需要结合宏观政策和经营现金流评估融资需求的同时,结合新旅游项目的开发进行完整的融资计划编制,以期实现企业长短期融资的效率提升。

四、结语

旅游企业要想实现自身融资可得性和融资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就需要深入分析发现企业自身风险管理活动、内部控制制度、融资计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科学地探索互联网时代、金融深化时代下的融资创新策略,包括借助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体系、探索创新型融资工具、优化融资时间计划等建议,从而实现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水平、财务效率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融资效率旅游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融资
融资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旅游
5月重要融资事件
跟踪导练(一)2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