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问题与应对措施

2021-01-02严懋隆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33期
关键词:内源股权上市

严懋隆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1)

上市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而言,其内部资金来源比例较低,并且由于其已经上市导致内部股权份额远远大于债权份额,进而出现上市企业负债水平低,短期负债远大于长期负债,最终导致上市企业的融资水平受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上市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内部融资结构。具体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加速股票市场的发展、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加强对股权融资活动的管理等手段优化融资结构,为上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推力。

一、上市企业融资概述

1.融资概述

融资,顾名思义是企业为了生存发展所采取的筹集资金的方法。一般来说,融资活动是指有资金、货币需求的单位或者个人与所有人之间进行的流动活动。而在大的角度来看,融资活动可以看做资金的所有者以一定方式进行以多补少的经济活动,也就是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从微观角度而言,融资一般是指资金融的过程。对于企业乃至上市公司的融资活动而言,融资是指企业内部进行资金筹集的活动,在上市企业对自身实际状况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有科学的认知和预测之后采取相对应的融资决策,通过选取最正确和合理的渠道来进行外部资金的筹集活动,确保企业自身发展所需资金要求,满足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目的。上市企业开展筹资活动,一般主要包括三个目的:企业扩张、企业债务偿还以及混合动机需求。

2.上市企业融资渠道和优缺点

上市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方式。内源融资是指企业自身通过积累的方式所能够提供的资金。一般在上市企业的初步发展阶段都会采取靠自身资本来实现融资活动,进而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并扩大生产规模的目的。内源融资的模式下所具有的优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内源性融资具有较强的自主性,通过企业自身对于资金的积累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自主性较高的同时不容易受到企业外部力量的限制和影响。其次,内源性融资活动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廉,上市企业采取内源性融资不需要支付较高的融资手续费用以及押金费用等,在较大程度上为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最后,内源融资在企业内部股东权益以及每股收益上的影响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是非常小的,对于股东而言是比较稳妥的融资方式。与此同时,内源融资也存在着相应的不足之处。首先,其缺点主要包括融资规模比较小。由于内源融资主要依靠上市企业内部资金支撑,而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现有资金相对数额有限,不能够满足企业长远发展以及进一步扩大规模的需求,因此,在资金需求规模上,内源融资具有相应的不足之处。其次,内源性融资在股权分配时容易受到股东的控制,进而导致一系列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产生。最后,当上市企业内部股利比较少的时候,内源性融资活动会对企业进行外部融资造成不利影响,甚至限制企业的未来发展。

外源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进行合理决策之后,所选取的一定渠道的外部资金筹集方式。外源性融资通常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更加适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市企业自身所具有的资金不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求,企业需要通过采取外部融资方式来向社会以及外部市场进行资金筹集,以实现企业扩大发展的需求。相较于内源性融资来说,外源性融资同样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外源性融资通常能够筹集到的资金数额比较大,上市企业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向外界进行资金筹集活动,能够有效打破内源融资所带来的资金规模限制,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撑。其次,相较于内源性融资,外源融资所能够采取的渠道和方式丰富多样,包括发行股票、债券以及银行借款等多种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外源融资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一些缺点。首先,外源性融资所需要提供的成本是比较高的,上市企业为了获取外部资金支撑,需要承担部分手续费以及利息,甚至还包括律师费用等显性成本。除此之外,外源融资还让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其次,由于外源性融资所能够提供的资金量比较大,借贷方通常对融资方也具有比较严格的考察要求,如果上市企业自身条件不能够达到要求,则会影响上市企业的融资活动。

3.上市企业融资现状

企业的融资结构对上市企业的影响很大,在大的层面来说,上市企业的融资结构对市场资本结构以及资本运转状况都会产生影响,而在小的层面讲,企业的融资结构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近些年证券市场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上市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多。但在此过程中,上市企业的融资结构却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在企业融资过程中过于重视获取资金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许多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快速增值进行融资,同时也为融资结构出现问题埋下了伏笔。传统的企业融资结构主要分为三种模式:内源和外源融资、股权和债权融资以及直接和间接融资。每种不同的融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发展模式,也各有优缺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二、上市企业融资成本对比分析

目前,我国国内上市企业融资主要分为两种模式: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在这两种融资模式中,受环境和其他要素影响,融资成本不一样。

一方面,对于股权融资而言,其显性成本或直接成本主要包括筹资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首先是筹资成本,一般是指上市企业在股权融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支付费用,如手续费、公证费、广告费、资信评估费、律师费等等。其次是资金占用费,这部分费用主要是企业向股东支付的股息及红利。此外,股权融资还有一些隐性成本,一般指机会成本和代表成本,由于企业资源是有限的,在选择股权融资后必定会流失其他融资方式产生的机会成本。

另一方面是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成本是指市场企业在发行债券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和股权融资类似,如手续费、资信评估费等。在这二者融资模式中,其融资模式的选择会造成不一样的成本。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金融市场发展起步晚,市场制度和约束性不强,导致股权融资成本信息不及时、不确定。因此,不少上市企业选择债券融资,同时债券融资可以折旧抵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如果企业选在股权融资能加强管理人员监督,约束其行为,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可减少因选择债券融资产生的员工消极怠慢行为。从这方面看,股权融资有利于促进公司内部管理,完善管理结构。因此,企业在选择融资模式时,不仅仅看经济成本,还要兼顾企业未来发展,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上市企业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资金来源比例低

导致上市企业融资结构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上市企业内部资金来源比例低,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内部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盈利留存与折旧收益,但由于我国多数的上市企业在盈利方面能力不足,导致不能获取大量经营收益,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企业的内部留存收益是比较少的,甚至不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要求。企业为了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向外部寻求资金支持,但通过该方式所获取的资金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并且面临着更高的经营风险,加剧了企业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内源融资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内源资金缺少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面临的风险就会提高。因此说,企业内部资金来源比例低影响了企业的融资结构合理化。

2.债权融资比例低

上市企业融资结构中,除了内部资金来源低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债权融资偏低。在上市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股权融资,多数的上市企业采取股权再融资的方式提高企业的股权融资比例,而上市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获取企业生产资金,从性质上而言其属于长期资金,甚至可以长期为企业占有的资金,并且不需要企业支付额外的利息费用,但并不代表这样的方式不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其风险主要表现在,进行股权融资之后股东人数增多,股东权益被稀释,企业的所有权开始分散,不利于原始股东对企业的管理。除此之外,股权融资成本较高,进行股利分配时通常是在税后利润中进行分配,加之股票发行本身所需要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鉴于目前的经济环境,我国的融资市场发展状况并不是很好,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难以把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来说,企业内部股权融资比例过高,债权融资比例低是目前企业融资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3.短期负债比例过大

顾名思义,短期负债是指在较短的期间内必须归还的债务,相对于长期负债而言,其归还期限比较短,上市企业的短期债务期限通常是一年或者一个业务周期。短期负债成本低、取得容易。虽然短期负债对于快速解决上市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短期负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偿还所借资金,导致企业的资金压力过大,资金风险增加。除此之外,短期负债的利率变动较快,企业在偿还利息时存在着差异。相对而言,长期负债需要企业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归还所借债务,虽然短期看成本较高,但是由于资金归还期限长,企业可以在长时间内获取资金使用效率,并且利率相对稳定,在某个业务环节里,不需要考虑偿还债务的问题,不仅有利于企业进行债务的管理活动,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促进企业发展。总体来说,目前大多数上市企业的融资结构中,都存在着短期负债高于长期负债的现象。

4.融资渠道选择过于偏差

在对我国上市企业的融资活动进行了解调查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所采取的融资方式过于单一或者偏重某一种渠道,比如对外源融资过于重视,而忽略了内源融资。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融资偏向过于倾斜,不利于企业的实际发展。虽然外源融资具备数额较大,融资便利,并且对企业未来发展乃至资本市场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这并不代表内源性融资没有了用武之地。上市企业对于外源融资的过度依赖,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上市企业内部资金压力的紧张,当需要采取内源融资方式时,并不能提供这样的能力,上市企业很容易陷入比较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总体来说,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于上市企业而言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上市企业也应该通过对自身实际状况的了解来选择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不应该过于偏好某类融资方式而导致企业陷入经营风险之中。

四、上市企业融资结构存在问题的优化建议

1.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程度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更为缓慢,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多数上市企业融资结构存在畸形的问题。在理论层面,上市企业进行债权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的方式所需要的成本比较低,并且选择债权融资方式的企业并不用稀释原始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由此可见,大力推动债权融资模式对上市企业的发展具有促进意义,但这离不开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首先需要国家以及相关部门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我国目前有证监会和银保监会,但并没有债监会,在政策层面的支持还是相对匮乏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来规范债券市场。其次,市场的开放程度也应该进一步提高,市场灵活性的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债券市场的活力。最后,想要提高整个债券市场的活力,不得不重视投资者这一环节,通过给予投资者更有利的政策支持,促进债券购买量的提高,激发投资热情。

2.加快股票市场的改革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时间比较短,在部分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管理涣散以及上市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大多数上市企业更倾向于股权融资,企业增发股票也会对股价产生影响,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下,由于价值总量是固定的,股票数量的增多应该会导致企业的股价下跌。所以说,我国的股票市场尚不健全,应该对股票市场进行改革。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规章制度实现避免乱发股票的目的。除此之外,证监会应当加强对于企业增资配股等方面的管理,利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把控上市企业的融资活动,进一步推进股票市场体系建设。

3.加强上市企业的内部管理

针对目前上市企业治理结构混乱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公司的治理效果,应当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在上市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中,管理人员和股东的最终目标通常是存在差异的,具体表现在追求短期或长期盈利还是扩大市场等方面,管理人员与股东的意见不一致直接表现在企业内部的融资结构中,影响融资方式的选择。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促成管理层和股东的意见一致,以便于选择更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融资方式。除此之外,应该建立一套更加有效的内部体系,充分提高管理人员以及董事会的积极性,确保企业决策,监督和执行权的相互制约。最后,上市企业应当注意把控经营过程的财务风险,面对企业负债过多、资金风险的问题,上市企业可以通过引入负债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进而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上市企业的融资过程应当充分重视风险管理活动,运用多种有效的融资方式才能够避免财务风险发生,提高市场份额,促进可持续发展。

4.优化融资渠道选择

对于上市企业而言,其内部存在着外源性融资重于内源性融资的问题,因此上市企业应该谨慎选择融资方式。在传统的企业融资活动中,不难发现,股权融资成本是高于债权融资成本的。但在我国的企业以及证券市场中,股票发行的融资成本却远远低于债券发行的融资成本,由此可见采取恰当的融资方式,不仅对企业造成的束缚性较小,并且会为企业大大降低融资成本。除此之外,上市企业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是比较低的,由于债权融资到期必须进行偿还,中国上市企业如果不能够及时偿还贷款,那么就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危机。而股权融资则是通过股利的多少来进行分配,对上市企业造成的强制性较小,企业面临的破产风险也会降低,因此上市企业应该更加倾向于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来进行风险规避。只有采取了科学合理的融资搭配方式,才能够避免企业融资活动所造成的顾此失彼,确保企业赢得资金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发展实力。

五、结语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上市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市场份额获取更长远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内部筹资结构来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上市企业还应该积极了解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需求,通过聘请的外部专业人员以及内部工作人员的有效配合来选择最佳的融资渠道和方法,合理利用内源融资以及外源融资的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资金支撑,同时确保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受到潜在风险的影响,确保企业具有较高的发展实力。对此有关部门应当不断完善股票市场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健康的经营环境。对于企业而言,应当提高债权融资比例和长期负债比例,切实保障企业资金链完整,实现优化上市企业融资结构的目的。

猜你喜欢

内源股权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12.99万元起售,UNI-V 2.0T正式上市,UNI-V iDD全球首秀
施氮量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内源激素作用的影响
A公司股权激励研究
猪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评定方法
股权继承中的风险防控
改制企业应加强和完善股权管理
外源现代中的公正问题
5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