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高潜人才成长平台助推首钢股份高质量发展

2021-01-02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首钢人才队伍人才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首钢集团所属的上市公司及钢铁板块平台管理公司,始终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坚持“制造+服务”,汽车板、家电板、电工钢等市场占有率、产品研发力连年稳步提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绿色发展,成为全球首家全流程超低排放企业。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直以来,首钢股份强化自身定位,通过不断优化人才队伍体系建设,搭建成长平台,致力于培育一批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高潜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施背景

1.制造业快速发展形势对企业高潜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健全完善中国制造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提供人才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才是资本和底气,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新的形势对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首钢股份瞄准世界一流,在制造、研发、市场和服务等领域快速追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潜质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以人才发展赢得机遇、赢得竞争、赢得未来的重要保障,更是建设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钢铁上市公司的必然要求。

2.钢铁市场激烈竞争格局对企业高潜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强的挑战

“十四五”期间,钢铁业供给侧改革将持续推进,市场形势依旧非常严峻,市场环境相较于“十三五”更具不确定性。面对新形势,首钢股份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巡视巡察整改和“三降一减一提升”、对标一流工作要求,持续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精益制造、精准服务,构建“资本+经营”双轮驱动体系,深挖板块协同价值创造,应对钢铁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因此,充分挖掘人力资本价值,培育高潜人才,是实现人力资本保值增值,为企业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3.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对企业高潜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重的任务

围绕建设首钢股份发展整体愿景目标和战略定位以及经济发展“新常态”,首钢股份深刻领会人才强企战略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把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人才工作科学发展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支撑。到2020年底,首钢股份30-40岁年龄段的职工占比近70%,为充分发挥好人力资源存量优势,自2016年开始,持续深入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各序列人才选拔、评价、培养、使用及激励等各项机制,实现三支人才纵向晋升通道畅通、横向互通机制完善的良好人才发展局面,有效激发了人才队伍活力。首钢股份虽然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内外标杆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如存在着部分序列人才队伍建设存在潜在断层风险、培养手段相对零散、缺少成长平台等问题,不能满足高潜质人才自我进步、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主要做法

1.系统规划,全面构建高潜人才全生命周期发展体系

首钢股份党委根据集团公司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提出构建敏捷型人才供应链管理体系目标,同时基于员工职业发展全周期及价值全周期理论,梳理分析三支人才队伍群体特点,结合首钢股份实际情况,建立高潜质人才全生命周期职业生涯“远航”发展体系,按照储备、骨干、核心、关键、战略等不同层次人才定位需求,设计“海浪、扬帆、起航、引航、领航”五个层次人才发展与培养平台,形成延续性进阶式的高潜质人才培养与发展地图,分阶段分层次持续推进,并针对不同阶段的人才能力特点和成长要素,量体裁衣,制订体系化人才培训实施项目,有效实现三支人才序列高潜人才培养统一指导,加速人才成长。

2.抓点带面,扎实推进高潜人才网格化培养发展策略

结合“远航”发展体系,系统化设计网格化人才培养策略。针对三支人才各序列高潜人才各阶段成长与发展需要,设计“星训营”“青训营”“卓训营”“特训营”进阶式系列人才培养项目。针对不同序列同一阶段人才培养需求,同等设计相应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三支人才序列高潜人才网格化培养发展策略。如按照“起航”阶段人才发展定位,首钢股份成功设计并实施了三期“青训营”系列人才培训项目,包括2018年经营管理序列的“蔚蓝青训营”、2019年专业技术序列的“科技创新青训营”、2020年技能操作序列的“未来工匠青训营”。作为“远航”人才发展体系的重要环节节点的青训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整个人才发展网格化培养体系的推进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期青训营在借鉴集团公司青干班办班模式的同时,结合首钢股份实际需求,对模式进行了拓展,在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管理模式、文化价值建设等方面持续创新,逐步形成科学化、特质化、多元化、长效化的“四化”经验做法:

一是创新项目课程体系设计,结合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三期青训营素质模型,课程设计更加科学化。为把三期青训营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实效、办成品牌,公司党委对青训项目高度重视,提出“锤炼作风、提升状态、开阔视野、发掘能力、强化定位”办班目标,强调“要高标准、严要求。从思想上、精神上、能力上,全方位提高参训学员的综合素养,打造一支适合首钢股份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青训项目设计实施提供了指导意见。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上,坚持因需施教、学用结合、体现特色的培训原则,通过对首钢股份战略发展需求、三支人才队伍岗位工作性质、特点以及对优秀人才代表所表现出的典型特质、行业前沿领军人才突出素质进行归纳提炼,推导出首钢股份领导人员、技术专家、工匠人才等不同核心人才群体关键能力模型及相应维度特征,以此为基础系统化开展课程体系设计。第一期青训营培养目标为优秀基层领导人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结合首钢股份实际,从行为完整性角度考虑管理自我、管理团队、管理业务和管理协作等要素,构建出“领导五力”素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确定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队建设与素质拓展等七个教学单元;第二期青训营培养目标为优秀科技专业人才,从技术领军人才能力要点出发,构建“一核四力”素质模型,设计确定价值观念塑造、创新思想开拓、思维能力培养等六大单元开展课程。尤其是第三期技能操作序列青训营,在产线任务繁重,没有可借鉴经验条件下,通过对大量参阅文献、外部交流及内部访谈调研,系统分析工匠型人才特质,总结归纳提炼推导出首钢股份工匠型高素质技能人才“CSA”素质模型,设计确定工匠意识塑造、工匠精神养成、工匠能力提升、理论实践融合、综合素养拓展、选题研修交流等六大模块学习任务,填补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路径和方法论空白。三期青训营针对能力模型的搭建和体系化课程内容的设计,有效实现了培训需求和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

二是找准特色文化定位,赋予青训营项目独特气质与灵魂,体现培训的特质化。针对三期青训营培养定位不同、学员群体不同、岗位性质不同等差别因素,创新赋予了三期青训营不同的文化定位与内涵。第一期经营管理序列青训营以“忠诚、干净、担当”为班训,着重培养学员担当作为的意识与能力;第二期专业技术序列青训营以“忠诚、求是、创新”为班训,着重培养学员突破创新的意识与能力;第三期技能操作序列青训营,以“忠诚、专注、精益”为班训,着重培养学员精益求精的意识与能力。不仅如此,每期青训营内部各学习小组也根据自身专业和学员构成特点,构建学习小组文化,自行设计小组学习理念、学习目标和小组LOGO等文化元素,如在技能操作序列青训营中,每个学习小组结合自身特点,自主命名为星火组、团结组、精工组、卓越组、技无双组等5个学习小组,有效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同时注重培养学员提升自主管理能力,通过自主制定《青训营班级管理规定》,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有效保证了青训营项目的顺利开展,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完成率百分之百。

三是创新人才培训管理逻辑,丰富教学模式,搭建多元化学习共促交流平台,提高教学模式多元化。在经营管理序列青训营教学中,整体项目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促使学员将所学系统知识与岗位实践融会贯通,更好地掌握运用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整合线上学习、线下辅导及对标企业学习等多种形式,创新性将行动学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工作坊、沙盘演练等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构建学员沉浸式培训体验,强化学员参与感、获得感和应用转化,打造“知识输入-刻意训练-成果输出”的闭环学习过程,同时为加强学员经验与成果交流共享,搭建iDrive云盘共享平台,实现学员与学员、单位与学员交流的及时性和时效性。第一期青训营成功的培训模式复制推广到其他两期青训营项目,确保了整体培训效果。在科技创新人才青训营教学中,大胆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整合大块时间针对性开展大数据分析、科研项目管理等专业力培养,取得了良好预期效果。在技能操作序列青干班的教学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技能人才能力短板,在改进培训方法上下足工夫,通过搭建专业内互促、工序间协同的学习交流平台,按专业交叉、工序交叉形成5个学习小组,按照专业协同、工序交叉形成8个课题小组,学习小组实现日常学习打破工序、专业障碍,提升全工序、全专业视野和格局;课题小组实现围绕共同的研究课题开展头脑风暴、换位思考等,使学员在特定专业线实现全工序前后融会贯通,达到启发思维、开拓视野、共促提升的良好效果。为促进理论知识与业务实践的快速有效融合,引入课题研修管理教学模式,邀请国家级、行业级工匠型人才将课题研修贯穿青训前中后期,有效推动了培训项目的价值成果转换;同时工匠型人才现身教学和引导,对高技能人才在业务能力提升同时,潜移默化培育了工匠意识、工匠精神,清晰了自身发展动力,激发了自身成长驱动力。同时在技能操作序列教学中,创造性建立“双导师”制,为每个课题小组分别安排一名专业技术专家导师和一名技能操作工匠导师,签订为期三年的师徒培养协议,不局限于青训期间进行全方位指导、辅导和培养。

四是创新人才长效培养管理机制,注重人才培养工作的延续性和持续性,实现培训成果输出和人才培养输出长效化。将青训营等人才培训项目定位为“远航”人才发展体系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专注创新并构建人才长周期培养与发展机制。持续关注青训营等重点人才培养项目结束后各类人才的工作、学习、思想状况,注重持续完善人才中长期培养、评价和管理机制,通过持续构建和优化的课题研修、项目攻关、导师辅导、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人才培养渠道和平台,实现高潜人才的定向培养、复合培养和周期培养,不断促进各序列人才自身能力的提升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2018年青训营的45名学员,已有29名学员在经营管理序列相关岗位承担重要职责,其中,中层领导岗位1名,助理岗位4名,基层领导岗位24名;2019年青训营的45名学员,已有18名成长为专业技术序列高层级职务人员,其中,首席工程师1名,高级主任师4名,主任师13名,主管师27名;2020年青训营的45名学员,已有13名成长为技能操作序列高层级职务人员,其中,首席技能专家2名,首席技师11名,技师及高级技师26名。来自智新电磁公司的轧钢工徐厚军说,通过参加青训营的学习,不仅提升了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更开拓了思路,促进了思想认识的转变与提升,精神状态与面貌焕然一新,也激发了广大青年向上发展的无限内生动力。现在,徐厚军已经成长为首钢股份最年轻的首钢工匠。

3.文化先行,注重将价值理念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结合首钢股份对三支人才核心骨干培养需求,包括三期青训营在内的各类重点培训项目,始终注重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信仰教育放在首位,坚持把学习党史、国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点内容,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书籍作为必读书目,要求学员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感悟进行研讨交流,切实引导学员学懂、弄通、做实。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三期青训营项目分别组织赴太行干部学院、八路军纪念馆、张家峪烈士陵园等地开展现场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全体学员高昂的学习热情、端正的学习态度、严明的纪律作风,给太行干部学院等外界单位、公司领导以及众多授课教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首钢股份青年骨干培训班树立了良好形象,甚至被作为教材留在了太行干部学院。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夸赞我们青训学员说道“我们的队伍像太阳”。

二是强化企业文化导入与培养,传承首钢文化之根。注重将首钢历史文化、企业文化导入各类高潜人才培养体系,为帮助高潜人才学习掌握首钢以及首钢股份企业发展史、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文化融入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自主开发和开设《首钢企业文化历程》《首钢股份企业精神及文化解读》等课程,将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教育贯穿于培训管理全过程。邀请集团公司和首钢股份有关领导、专家授课,深度解析首钢集团和首钢股份企业文化、发展历史和战略规划等内容,明确公司对三支人才高潜核心骨干人才的需求定位、培养要求与发展希望。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深入挖掘首钢精神内涵,促进学员树立和坚定了正确的价值观念、核心意识。“一天打八仗,三天不卸甲”“做天下主人,创世界第一”“回马坡前不怕鬼,强敌面前不服输”等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首钢故事,从老首钢人的现身说法中铺陈开来,强化了学员对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辱感,坚定了为公司砥砺奋斗的决心,确保了高潜人才的忠诚度和留任度。

根据企业“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首钢股份下一步将充分研判客观环境和人才发展态势坐标,深度聚焦高质量发展和人才结构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以“拥抱技术、拥抱赋能、拥抱变革、拥抱未来”的改革新姿态,聚焦“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着力完善高潜人才培养的“远航”发展体系建设,持续培养造就视野开阔、引领发展、善于管理的领导干部队伍;培养造就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具有深厚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造就本领高超、技艺精湛的高技能操作人才队伍,为建设有世界竞争力的优秀上市公司培育充满活力和能力的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首钢人才队伍人才
人才云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中石化海外技术支持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