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理解女性,如何留住女性?

2021-01-01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物化小城镇大城市

守 一

为破解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困局,湖南省湘阴县“鼓励农村女青年留在家乡”近日引发热议。有观点认为这有物化女性之嫌,隐含着女性要在婚姻关系中照顾男性的刻板印象,将女性视作男性的附庸。

日前,湘阴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解释,前述答复并非物化女性、歧视女性,仅为倡导和鼓励,而非强制性地要求农村女青年留在家乡。

这样的说法,恐怕还是难令人满意。政府部门发声,性质显然不同于个体的言论,而是代表了公共部门的价值倾向。在“倡导和鼓励”的旗帜之下,似乎明示着对当地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问题的归因,就是女青年没有选择留在家乡。不问原因,不尊重个体选择,不免给人一种“走了就是不对”的印象。这有些简单,也有道德绑架之嫌。

不能说这种想解决当地男女青年比例失衡的初衷有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方式,常常比解决问题的热情更重要。现实中,不少年轻女性之所以选择远离家乡去城市打工生活,除了工作机会考量之外,大城市对女性往往更友好,她们更能感受到性别平等的氛围。因此,这样的“倡导和鼓励”,可能效果会适得其反,让一些女性更生“逃离”之心。

任何人在判断是否离开家乡去别的城市发展,都会权衡利弊。除了自身因素之外,就是比较两处综合环境的优劣。得承认,从就业机会等方面看,女性流向城市是短期很难逆转的趋势。有媒体选取北上广深等沿海发达地区和个别中西部、东北城市在内的10个核心城市,在对这些城市户籍人口数据的梳理统计发现,10个城市都存在户籍人口女多于男的现象。而在一些省份,越是發达城市,似乎越容易呈现出女多男少。背后原因很多,比如大城市服务业更发达,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容易找到工作等。

要和大城市硬拼经济和工作机会,小城镇的确有心无力,但在改善人文环境、生活品质等方面,还是大有空间,而这可能才是地方“鼓励农村女青年留在家乡”最明智的做法。大城市“有工作没生活”,近年来也颇有共鸣。很多去大城市打工的人未必能扎根,只是暂时没有更好的选择。小城镇做好自我提升,为女性提供更平等、友好的生活环境,起码减少“赶”女性离乡的硬伤,自然会有效果。总之,留住离乡女青年,行胜于言。

而在改善“软环境”方面,地方政府的意识转变至关重要。以这次“鼓励女青年留乡”为例,一个让广大女性倍感不适的情况是,当地似乎至今没有搞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没有表达出纠正和致歉的意愿。其实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其没有理解和共情那些离乡的女性。如果连这样的公共对话都难以做到平等、体面,又怎么能让女性放心地留乡?

猜你喜欢

物化小城镇大城市
论物化批判的四重路径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动漫show :《肆式青春》:大城市的温情,北上广的爱
大城市里的小象
北边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基于卢卡奇物化理论分析手机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数据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