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科学绘本开展科学活动的方法探究

2021-01-01柯梦蝶

考试周刊 2021年88期
关键词:科学活动探索

摘 要:科学绘本不同于其他的绘本故事,它是将难以理解的科学现象及道理通过图画、文字等形式进行介绍、解释的一种文学材料。它能将抽象的科学现象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使科学活动变得更加灵动和容易理解,从而充满生趣。文章以科学绘本《风到哪里去了》为例,探索如何利用科学绘本去组织开展大班科学活动《循环的秘密》。

关键词:科学绘本;科学活动;探索

科学绘本是将难以理解的科学现象、科学道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画、文字的一种文学材料,让幼儿在优美的图文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那么该如何进行选材,如何备课,如何进行组织呢?下面笔者就以绘本故事《风到哪里去了》为例,浅析如何利用科学绘本故事开展科学活动。

一、 选择绘本资源,贴近生活

科学绘本有趣、神奇、五彩缤纷,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因此首先要从幼儿的生活入手,从他们经常看见、认识、了解的地方入手。要注意科学绘本的生活化、趣味化、游戏化,选择以图画为主,并具有一定情节、直观想象、趣味性浓、吸引力强的科学绘本。如在关于“春天”的晨间讨论环节:春天来了,春风吹在小朋友们的身上非常舒服,但是一会儿又不吹了,有个小朋友就问:“风到哪里去了?怎么一会儿有,一会儿又没有了呢?”这时大家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当他们问教师时,教师只能以抽象的科学语言解释给他们。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更形象的解释给他们听呢?一次偶然机会,笔者看见了一本绘本故事《风到哪里去了》,笔者决定选择这本科学绘本来开展一次科学活动。选择这本绘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图画有吸引力

图面是绘本内容的主体,具有讲述故事、解释科学现象的作用,所以图画是否“好看”,画面是否突出,内容是否新颖,关系到能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绘本《风到哪里去了》画面上小男孩、风、山坡、河水、蒲公英、海洋、春夏秋冬等画面非常逼真,配上语言文字,再通过教师的介绍引导,幼儿能很自然地发现、积累关于自然界中的循环知识,逼真的画面很清楚的表达了循环的知识点,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和理解。

(二)故事有情境性

《风到哪里去了》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看见“白天不见了,黑夜来临了”的自然现象,然后问妈妈:“白天到哪里去了?”然后又看见下雨了、雨停了,问妈妈:“雨到哪里去了?”风来了,风又走了,又问妈妈:“风到哪里去了?”的故事。通过小男孩看见的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连贯地组成了这个科学绘本内容,故事内容非常适合幼儿园的孩子,具有情境性。所以在开展大班科学活动《循环的秘密》时,活动也是以小男孩为主体,孩子们通过绘本中小男孩问的一系列问题来发现相应的科学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三)内容有科学性

要将精彩有趣的绘本故事生成为生动形象的科学教育活动,选择适宜的绘本是关键。选择绘本时,要关注故事内容本身是否具有科学性,科学素材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否适合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风到哪里去了》绘本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并抓住生活中的风、四季等出现“循环”的科学点。在大班科学活动《循环的秘密》中,教师通过生活中的白天、黑夜、雨的循环等自然现象,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循环现象,从而上升到生活中的循环想象,激发幼儿的探索愿望。

(四)筛选抓科学点

教师在设计科学绘本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目标对科学点进行价值判断,并做适当的筛选和修改。解读绘本内容,寻找其中的科学点时,一要关注所选科学点要跟绘本主要内容紧密联系,二要选择对幼儿最有价值的科学点,对绘本故事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如,《风到哪里去了》科学点在自然界中的风、白天黑夜、蒲公英、水、四季等的循环,教师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进行一些适当的筛选,设计大班科学活动《循环的秘密》,此活动的目标将重点落在了时间的循环、雨的循环、四季的循环、小鸟迁徙的循环、树叶生命的循环上,通过五个循环小故事,帮助幼儿初步发现自然界事物“循环往复”的有趣现象,让幼儿萌发对自然界“循环往复”现象的探究愿望。教师对绘本画面进行筛选和修改,让每张畫面都能最大限度地为科学活动服务,通过画面的观察和阅读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和感知科学现象。

二、 设计活动内容,创新过程

好的科学材料选择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那该如何运用这个科学绘本设计相应的科学活动内容呢?围绕科学绘本中的科学元素,精心设计每个活动环节,这是开展科学活动的关键。巧妙的活动设计不仅能激发幼儿探索兴趣,还能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现科学问题、解决相应科学问题。

(一)观察画面,大胆猜想

绘本中的图画作为文学和视觉的结合,是幼儿获得科学知识最直观的途径,而这种知识活动的过程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兴趣,设计活动时,笔者让幼儿大胆猜想。第一环节笔者设计的是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以“抬头看天”为题,引导幼儿回忆,初步发现天空中的秘密。在第二环节理解“循环”时,第一个“时间的循环”时,以一张太阳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大胆猜测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原因是什么?幼儿通过太阳的颜色、位置等大胆猜测,最后猜到了是傍晚时分的太阳,而当视频中出现的真是傍晚时的太阳时,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一下子就迸发出来了,使得他们对后面的活动更加充满期待。这种活动能使幼儿在大胆猜测,积极思考的过程中,让思维处于灵动状态,不但激起他们科学探索的热情,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课件辅助,视听结合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感官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从而突出科学绘本和科学活动有效结合的灵动性。在设计这次科学活动中,那该如何为幼儿解释“太阳下山,白天过去,黑夜来临”这一科学现象呢?同时,里面涉及了各种抽象的“循环”现象的解释,这也就成为本次活动设计的一个重难点。所以笔者就巧妙的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flash,制作各种动画效果,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让幼儿在动画中认真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认真观察动画画面,从课件中自主探索得到答案。并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循环顺序图”,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白天、黑夜的时间循环”“雨的循环”等。

(三)解读画面,有效提问

在科学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关注画面的重点和细节。教师在解读画面时要根据不同的图画、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提问方式,如:猜想式、开放式、递进式。这些不同的提问方式能得到幼儿不同的回应,多样的提问方式能引发幼儿多维度思考,提高其思维能力。如在“雨的循环”中,教师提问:雨到哪里去了?雨会落到哪里去呢?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种递进式的提问,能追随着幼儿的思维不断地深入和拓展,更好地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索欲。

(四)活动延伸,经验拓展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教师制造悬念和质疑是常用的手段,能将活动的科学知识点进行丰富和拓展升华,从而激发幼儿结合生活再次进行探索的愿望。在《循环的秘密》最后一环节,教师提问:教师和小男孩一起发现了时间的循环往复、雨水的循环往复、树叶生命的循环往复、四季的循环往复、小鸟迁徙的循环往复,那从早上到晚上,生活中有没有出现什么循环往复的事情呢?这时候,就有一位小朋友说:“小宝宝出生,长大结婚,再生小宝宝,再长大结婚……循环往复。”可见,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理解了“循环反复”的意思,从自然现象拓展升华到生活经验中,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丰富和拓展。

(五)亲身实践,操作体验

科学活动特别关注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而科学绘本教学面临的又一个问题是:如何让幼儿进行操作,单纯地倾听、观看、猜想只能提高幼儿一段时间的兴趣,最后也会变成教师讲解、幼儿倾听这样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所以亲身实践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

俗话说的好:“实践出真知。”科学绘本教学更不能脱离幼儿的动手操作,在活动中通过一些动手操作环节,不但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活动中的科学现象,更能提高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在设计科学活动《循环的秘密》时,笔者加入了操作“雨、水蒸气、云”三者循环的操作环节,幼儿在“雨的循环”环节,通过“观看、猜测、操作、验证”等手段,摆一摆、贴一贴、说一说,更好地理解“雨的循环”过程。

三、 規范科学语言,组织严谨

科学活动中的语言不像语言活动中的语言,科学语言更需要严谨,更需要科学性。在《循环的秘密》科学活动组织中,教师提问:“抬头看天时,能看见什么?”当幼儿回答晚上看见星星月亮,同样一个问题,教师进行总结时,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总结可以是:“晚上会看见星星月亮,星星一闪一闪的,像在眨眼睛。”但是在科学活动中就不能这么总结,因为星星产生的科学原理并不是这样。另外,因为本次科学活动的科学点在于“循环往复”,所以教师对“什么是循环往复”一定要进行精确、科学的解释。通过查阅资料,可知“一次又一次重复出现,有规律的事情才是循环往复”。所以在最后总结环节,幼儿才能科学地了解什么是“循环往复”,在最后环节也才能升华到生活中的“循环往复”。

一个成功的科学绘本教学活动从前期的选材、筛选内容、确定目标、设计活动内容到组织活动,都要遵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去观察和思考,抓住科学绘本故事中的科学点,提炼科学绘本故事内容和着重点,巧妙设计环节,多形式、多方法地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愿望,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科学现象和科学道理。教师借助科学绘本开展科学活动,把幼儿带到故事情境中,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发现科学现象和科学道理。

参考文献:

[1]张俊.幼儿园科学探究的教与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2]李吉林.情境教学的萌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7.

[3]李甜.《了不起的粪便》教学案例评析与反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7):97-98.

[4]陈雅典.从绘本故事到科学活动:以绘本故事《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为例[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9):189-191.

[5]陈美华.借助绘本阅读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13(8):32-33.

[6]马娟.在绘本中绽放科学之花[J].新课程学习,2013(9):60-61.

[7]王丽.在幼儿园开展“科学绘本阅读”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2013(10):98-99.

作者简介:

柯梦蝶,江苏省昆山市,昆山高新区翰林幼儿园。

猜你喜欢

科学活动探索
如何实现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生活化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