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孩子的倔脾气

2020-12-30马志国

中华家教 2020年10期
关键词:暴徒管教脾气

马志国

转移目标更痛苦

这位母亲总打儿子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转移作用”。人们常有这样一种心理倾向,把自己对某一对象的愤怒或喜爱的感情,由于某种原因无法面对对象直接表达或发泄,而转移到替代性的对象身上,从而缓解心理压力。但转移作用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位年轻妈妈就是把对丈夫的怨气转移到了儿子身上来宣泄压力,却自食了乱用转移作用的恶果。孩子不哭,是一种反抗:为什么毫无道理地让我蒙受了不白之冤?孩子不哭,也是一种防卫:凭什么伤害我这样一个弱小的无辜?孩子不哭,还是一种轻慢:有这样软弱无能的妈妈,我为什么要哭?

我一直主张打孩子在必要的时候也是一种惩罚措施,但最好不打孩子,更不能没有道理的乱打孩子。孩子虽小但心里那杆秤却很准,他十分清楚自己是否该打。父母没有道理的惩罚,往往是导致孩子犯倔和对抗的首要原因。

孩子犯倔,不听话,和父母对着干,还有年龄特征方面的原因。四五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是不平衡、不安定、不调和,和处于第一反抗期的两岁孩子一样,情绪不稳,脾气暴躁,变化很大。他们精力旺盛,话语不断,喜欢戏剧性表演,喜欢做模仿性游戏。他们表现粗野,胡闹,毫不顾忌别人的心情,有人称之为是软硬不吃的“小暴徒”:他们的语言是小暴徒式的,一些使父母不知所措的品格低下的语言开始从他们的嘴里跑出来;他们的行为是小暴徒式的,动辄踢打哭闹,激怒时挥舞拳头,无所顾忌;他们对人的关系也是小暴徒式的,他们最喜欢拒绝别人的要求,最喜欢和别人对抗。

孩子不服打,脾气倔,还有个性特征方面的原因,一个孩子一个脾气。所谓脾气,在心理学上叫作气质。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其中胆汁质的孩子大多脾气急脾气倔。这样的孩子在父母管教的时候,很容易和父母对着干。孩子脾气倔,讲道理不听,有时候还是任性的表现,是故意要引起大人的关注或者是要挟大人。这时,你越是紧张、害怕、着急、上火,孩子就越起劲儿。

TIPS不要将自己的痛苦转嫁到孩子身上,要学会理解孩子。

理解并读懂孩子的心

首要的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读懂孩子的心。孩子不听话,不接受大人讲的道理,往往因为大人不懂“小人”心,没有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一位妈妈领着三岁的女儿逛商店。妈妈兴致正高,女儿却总是心烦意乱发脾气。妈妈哄、妈妈劝,怎么也不管用。直到妈妈蹲下身来,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孩子的角度看去,眼前看不见色彩斑斓的商品,而是晃来晃去的人腿。

就是这样,孩子眼中的世界常常和成人的全然不同。作为家长应该唤回自己的童年,唤醒自己的童心,学会置身孩子的立场,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生活,孩子的心才能和我们相通。读懂了孩子的心,我们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就会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误。

比如,即使孩子有过错也不会盲目惩罚,更不会拿打孩子来宣泄自己的怨气;比如,四五岁孩子软硬不吃,我们也会多一分理解;比如,管教胆汁质的孩子要多一些策略,不去轻易触动倔脾气;再比如,孩子犯脾气是任性地要挟大人或是要引起大人的关注,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与理睬。这样孩子感到没趣反倒会平静下来。

苏联抗德英雄舒拉小時候也有过任性的表现。一次他非要在饭前吃粉羹(本该饭后吃的一种食物)不可,为此大闹起来。他的父母并没有哄他,而是先后走了出去,屋里只剩下舒拉自己。最初,他仍然大声哭闹:“给我粉羹!”“我要粉羹!”哭喊了一阵后不见回音,没有“听众”还闹给谁听?舒拉自觉没趣就用木块码东西玩了。还有一次,他任性哭闹时,偷偷用捂着脸的手指缝看爸爸妈妈是否同情他的眼泪。然而他们照旧做着自己的事,谁也没给他当“观众”,不去理睬他。事后,才去给他讲道理。就这样,很快治好了舒拉任性的毛病。

不管怎样,有一点是不能忘记的,那就是孩子正处在这个让人困扰的年龄,许多情况还是需要坦然相对的。也许,在爸爸妈妈的苦恼没有消除的时候,孩子已经变得安定而顺从了——孩子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平衡的时期,就要成为小学生了。所以,许多情况不予理睬顺其自然就是好办法。

猜你喜欢

暴徒管教脾气
又有暴徒辱国旗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假如有暴徒
正面管教在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体会
二则
管教晚矣
酒精脾气等
WHERE ARE WE GOING, DAD
树的怪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