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拒绝“剩宴”

2020-12-30

中华家教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司马光光盘饭菜

司马光教子节俭 赵锐

北宋时期,曾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位极人臣,风光无限。但司马光为官几十年,却依旧住破屋,穿旧衣,吃粗食,日子过得很是穷困。这不是因为他的收入少,而是因为他不愿接受朝廷赏赐,而且还几乎把全部俸禄都用在了公务上。不过,司马光自小不喜奢华,崇尚节俭,这种在外人看来很“苦”的日子,他却过得很是舒心。

司马光没有孩子,过继了侄子司马康为养子。司马光教育儿子要节俭,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儿子。为了让儿子明白节俭的道理,他特意写了《训俭示康》,他在文章中说:我只求衣服能御寒、食物能充饥,这是出自本性,而不是为了博取好名声而故意穿破衣、吃粗食。节俭的人,贪欲少,就不会被外物所惑,进而走正道;而奢侈的人,贪欲多,容易被外物所诱,进而走入歧途……

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司马康在生活中也逐渐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不过,当母亲去世时,极为孝顺的司马康关心则乱,把父亲之前的那些教诲抛之脑后了。想到母亲在世时没过上一天富足日子,司马康便暗自发誓一定要大办丧事,好让母亲的最后一程走得风光一些。

司马康知道父亲的脾气,不敢直接同父亲讲,便先和亲戚朋友商议。亲戚朋友也觉得司马光身为朝廷重臣,夫人去世,若是把丧事草草办了,势必惹人耻笑,于是便都跟着司马康,一起去找司马光“商议”。

大家仗着人多势众,七嘴八舌地向司马光施压。司马光看这阵势,若是不说实话恐怕过不了关,于是便把家里的真实情况告诉了众人。可是,他堂堂一个朝廷大员,说没钱,又有谁会信呢?无奈之际,司马光只得拿出自家的账本供他们传阅,众人看了账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傻了眼。

其实司马康也知道家里的确没钱,他向父亲施压的目的并不是让父亲自掏腰包,而是想让父亲同意外出借钱。他站出来说道:“没钱,可以借啊!”

司马光狠狠瞪了儿子一眼,坚决反对,说道:“人都死了,丧事办得再隆重又有什么意义,不过是做给活人看的罢了。而且自己没钱,却借钱充场面,行奢侈浪費之事,也不符合我的一贯作风。”说完司马光就愤愤然地离开了,众人面面相觑,尴尬地散了,徒留下涨红了脸的司马康站在原地默默流泪。

最终,司马光卖掉了几亩薄田,为妻子买了一口棺材,草草办完了丧事。

自那之后,节俭观念更深刻地烙在了司马康的心中,司马康为官后,也像父亲一般,成了一位勤俭清正的好官。司马光去世后,司马康面对父亲的丧事,不再想着排面,而是遵从父亲遗嘱,拒绝了朝廷的赏赐,一切从简。至此,司马康彻底完成了对父亲节俭品质的继承。

司马光一生节俭,一方面是因为他本性如此,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知道勤俭有助于引人走正道、做清官。司马光一生崇尚节俭,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这样严格要求儿子,用讲道理的方式把节俭的种子埋到了儿子心中,同时用日常的节俭行为浇灌培育,让节俭这棵小树在儿子心中生根发芽,并最终枝繁叶茂、参天耸立。

让孩子好好吃饭 王霞

作为一名老师,除了组织课堂纪律之外,最闹心的就是组织孩子们午餐。可以说每天的午餐都像是一场战役:有的孩子不会用餐具,有的挑食,有的只玩不吃,能把饭菜撒一地。

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某地保健中心曾花了5年时间,对1594名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然有一半以上的儿童都在饮食方面存在不同的问题。

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在家庭和大人。

老人们常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比较贫乏,吃饱饭是件很幸福的事。那个时候,还没到饭点,孩子们就巴望着吃饭。吃起饭更是狼吞虎咽,哪里还用大人操心。如今的孩子从一落生开始,各种花式的食品就源源不断。就像我认识的一名家长所说,不提家里的各种零食糕点,就是正餐,为了让孩子爱吃、吃好,她买了各种食谱和烘焙工具,蒸烤煎炸花样百出……还有一名在网上“晒”早餐的妈妈,据说保持早餐不重样都快一年了,而且食物要做成各种形状,用的餐具也非常别致。我不知道孩子是否能因此多吃几口,但绝大多数父母是没有时间做到这样的。即便你可以做到,学校能做到吗?将来工作单位的食堂能做到吗?所以这种做法我个人认为并不值得提倡。

其实,哪有天生就不好好吃饭的孩子。除了过多的食物麻木了孩子的味蕾,掠夺了他们的食欲,还有一些其他的不良喂养习惯。比如一家子都哄着孩子吃饭,孩子成了饭桌上的焦点。想象一下,如果吃饭时大家都盯着你,都给你布菜添饭,这饭能吃得好吗?还有如今食品丰富,满桌子的菜吃不了就倒掉了。大人都失去了对食物的敬畏,又怎么要求孩子不挑食,爱惜粮食呢?

要想改掉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毛病,首先大人要好好吃饭,做好吃饭的榜样。妈妈要减肥,爸爸要应酬。但孩子并不太懂这些,他们只是直观地认为,吃饭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合理科学安排膳食,尽量在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

当孩子不再是餐桌上的中心,反而会安静下来,学着大人的样子好好吃饭。当然这并不是一两顿饭就能达到的。也许孩子开始还是不能安静吃饭,那也不要紧。大人吃好了,和气地提醒一下孩子:我们都吃好了,给你十分钟,希望你能好好吃完饭。待时间一到,就要停止进食,也不要训斥孩子。当孩子过后感到饿时,可以给一两块并不美味的饼干,并友善提醒下次没有饼干了,吃饭的时候要好好吃饭。

此外,要把吃饭的权利和责任交给孩子。做饭前征求一下老人和孩子的意见,在条件允许时尽量做大家想吃的,如果做不到也要和孩子解释清楚。饭桌上一视同仁,最好实行一段时间分餐制。按需分配,每个人都把自己的饭菜吃干净。

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比如帮着择菜、淘米,让孩子知道家长做饭的辛苦。有了自己的劳动在里面,相信孩子会更珍惜食物,而且充分的劳动和运动也能增加孩子的饥饿感,自然也就想吃饭了。

当然,父母有责任给孩子提供健康合口的食物,也不能用“不许吃饭”来威胁或者惩罚犯错的孩子。

总之,当孩子不肯好好吃饭时,大人应该好好反省,通过调整自己对待孩子吃饭的态度和方法,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中养成好好吃饭的习惯,保证身体的健康成长。

打卡21天 争做“光盘”行动人

幼儿升入中班后,在幼儿园开始使用筷子吃饭,因为使用得还不熟练,盘子和碗里经常会剩下许多细碎且不容易夹上来的饭菜,造成了饭菜浪费,时间久了幼儿也容易养成剩饭的习惯。为了提高幼儿使用筷子的能力,我们在活动区投放了类似筷子的自制玩教具,幼儿可随时进行“夹豆”“夹纸球”等游戏,锻炼手部肌肉,增强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帮助自己使用筷子。同时,为了增强幼儿勤俭节约的意识,我们在班级内组织幼儿开展了“光盘行动21天好习惯培养”打卡活动,和幼儿一起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争做“小小光盘行动人”。

幼儿在园的三餐两点都可以参加光盘打卡活动,只要把盘子和碗里的饭菜吃干净就可以到“21天光盘行动好习惯打卡”墙上进行打卡,幼儿自选(以贴贴画或盖小奖章等)喜欢的形式进行记录。活动过程中幼儿参与积极,吃饭时会认真地把饭菜吃完,还会骄傲地把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和碗展示给小伙伴和老师看,每顿饭后也会迫不及待地去选择贴画或盖章记录自己的打卡进度。

幼兒在班级“光盘行动”中养成的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也带到了家里,影响了家人。记得一次早晨,扬扬奶奶送完扬扬后久久不肯离开,站在门口观察扬扬吃早饭,到班级门口的“21天光盘行动好习惯打卡”墙处不断地拍照片,并高兴地向我说起了扬扬最近的变化和新的想法:平时扬扬和父母与爷爷奶奶一起住,爷爷奶奶照顾扬扬一家三口的起居,爸爸妈妈有不爱吃的菜或吃不完的时候,饭菜经常会剩下,奶奶每次都是笑着说一句:“没关系,剩下就不要了!”扬扬看到了偷偷和奶奶一起商量,想让奶奶帮助他一起制作一个光盘行动打卡表,帮助一家人记录下“光盘”时刻,让家里人都不再浪费饭菜。扬扬的提议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扬扬还成了家里的节约粮食小标兵,全家人都行动起来,向扬扬学习。

经过21天的打卡行动,大多数幼儿剩饭的现象明显好转。我们为参与打卡的每一位幼儿颁发了“光盘”行动人奖状,养成了“光盘”习惯的幼儿们还主动向父母宣传,家长们纷纷反映解决了幼儿在家剩饭的问题,家长们也更加注意吃干净碗里的饭菜了。正是这些小小宣传员们的宣传,我们班的“光盘行动”宣传员已经从38名幼儿发展到76名家长,我想这个数字还会成倍的增长,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争做“光盘”行动人。

(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 孙楠)

猜你喜欢

司马光光盘饭菜
我最喜欢的作业
光盘小熊
永不说假话
司马光说谎受责
司马光“警枕”夜读
保护CD
真会做生意
石器部落
想变成狼的狐狸
司马光砸缸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