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龙点睛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
——以印刷企业管理实务课程为例

2020-12-30俞忠华滕跃民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印刷育人思政

俞忠华,滕跃民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0093)

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 (教高〔2020〕 3 号) (以下简称 《纲要》) 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要求高校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战略。《纲要》明确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1]。

课程思政是一个开放的课题、一首永恒的旋律、一项宏大的工程、一座高大的丰碑,课程思政改革和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主旋律,其意义非常重要和深远[2]。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 在多年的课程思政改革实践过程中探索出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课中课”同向同行模式、“道法术器”育人模式。在“课中课”的推广中,学校探索了课程思政“三寓三式”方法和手段,成功打造了“课中课”的升级版(2.0 版)。该成果获得了2017 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018 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寓”是指在“课中课”教学中“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方法;“三式”是指在“课中课”教学中“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的手段[3]。本文以上海版专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印刷企业管理实务课程为例,探究“画龙点睛式”教学模式在该专业必修课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践。

一、印刷企业管理实务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印刷企业数量增速快,竞争异常激烈。现代印刷企业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与此相应,企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如果仅仅掌握现代印刷企业管理基础知识与技能显然已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上海版专印刷企业管理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是将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融于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课程实施、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中,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课中课”教学模式。不仅传授印刷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运用企业管理的工具和方法解决印刷企业中一些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科学地实施课程思政已成为高职教育领域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有效途径。

二、印刷企业管理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印刷企业管理实务是本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纲要》明确指出专业课要根据所属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结合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自觉强化育人理念,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政育人资源,建议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行业领域,涉及的文化、历史角度,以及所涉及的国家、国际等视野,拓宽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的广度、深度等维度,通过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来有效提升专业课的立德树人教育功能。

(一)多维度挖掘思政元素

印刷企业管理实务是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在“课中课”理论的指导下,将企业管理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育人功能,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表1 为该课程的主要知识模块与思政元素及融合手段二维表。

表1 课程的知识模块与思政元素及其融合手段二维表

(二)“三精”教学法下的“三式”教学模式

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是育人的基本实现形式,也是学校最具效能的实现形式[4]。上海版专创新“课中课”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精”选案例,“精”彩分享,形成了“三精”教学法,使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印刷企业管理实务课程在“课中课”模式下,依据各章节知识点和技能点对应的不同思政元素,并选择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予以实施:

其一,“画龙点睛式”教学法就是基于对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的阐释,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法、职业素养等的“点睛”教学方法。

其二,“元素化合式”教学法就是使印刷企业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管理技能、思政要点这三种教学元素合而为一,实现课程知识与思政育人的双重效果的教学方法。

其三,“专题嵌入式”教学法就是将某个思政专题嵌入教学,但并不打破原有的教学结构,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的认识[5]的教学方法。

三、印刷企业管理实务课程“画龙点睛式”教学过程

“画龙点睛式”是“课中课”中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模式,可独立使用,也可与其他两式组合使用。在印刷企业管理实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很多知识点通过“画龙点睛式”教学模式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知识育人、思政育人。

(一)点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案例1:

课程:印刷业的发展历程。

课程章节(项目):企业管理必备基础。

任务:对印刷行业的认识。

教学重点:人类生活离不开印刷,走进专业、了解专业、热爱专业。

教学实施:教学中穿插播放纪录片《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学生学习王选精神不仅要了解他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和他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引发中国印刷技术革命的非凡历程,更重要的是学习先辈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不惧挑战的创新精神,细致踏实的工匠精神,以及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

案例描述:讲述我国印刷行业的发展。作为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发明国,中国在世界印刷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古有毕昇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今有“当代毕昇”王选带来继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界的“第二次革命”,因为他,印刷告别铅与火的时代,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王选院士被誉为中国现代印刷革命的奠基人,由他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开创了汉字印刷一个崭新的时代。因为他,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王选院士坚持科研积累、独具慧眼、无惧质疑坚持创新,带领团队产学研结合,最终突破核心技术难关,彻底改变印刷行业。2018 年12 月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王选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同时还获得“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者”称号。

通过“画龙点睛式”教学,巧妙完成“画龙”——学生了解印刷业发展史,实现“点睛”——把王选院士爱国、敬业的精神提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同时激发学习王选院士敢于质疑和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学生今天学印刷,明天做印刷,通过学习印刷业发展史,增强民族自信,立志为建设明日之印刷强国而努力学习。

(二)点睛综合素养

案例2:

课程:印刷现场管理。

课程章节(项目):生产现场管理。

任务:现场5S 管理(以下简称5S)。

教学重点:5S 改善印刷企业现场问题。

教学实施:印刷企业现场的物品种类繁多,要分清“要”与“不要”,严格遵守“三定原则”,形成制度标准化,使员工对再小的问题也乐于改善,最终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将责任心内化为自觉意识,外化于自觉行为。

案例描述:讲述印刷企业现场的特点。印刷企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其产品批量大、品质规格多,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实施5S 管理是对现场活动进行合理的计划与控制,充分利用人、机、料等资源,保持整洁的环境、完好的设备、有序的物流,及时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印刷产品。

一是整理——适度选择与舍弃。重点是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为下一步整顿工作做好铺垫。投射到日常的人生管理,就是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人生的各个阶段需要面临各种选择与转折,每一个抉择都非常重要。

二是整顿——科学布局与定位。重点是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位、定量、定容,达到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容器,在正确的地点,放正确适量的物品。延伸到生活中,那就是在懂得取舍之道、明确是非与去留之后,要对人生进行战略性规划。“人生如棋”,要像下棋一样冷静地去规划人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科学布局、合理定位,也就是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途径做正确的事。

三是清扫——清除垃圾净心境。印刷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纸屑等垃圾,从而使环境变脏,可能导致设备精度降低、故障多发、产品质量不稳定,脏污的环境更容易使人产生负面情绪,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自我人生定位,当遇到合适的工作、生活或学习际遇时,只有用坚定的信仰和良知来洗涤内心世界,才能抵御外界各种不良诱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四是清洁——保持卫生有保障。整理、整顿、清扫后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就是对前面3S 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持。很多事情只有坚持理念与自我,才能真正达到保障有力。“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这是毛主席说过的话。好多事情明明知道是对的,但往往因种种原因未能保持下去而留下遗憾。

五是素养——习惯成文化。这是5S 活动的核心。5S 要以人为本,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因为习惯的产生往往建立在不断坚持的基础上,从形式化、行事化,再到习惯化,所谓习惯成自然。生活中一直强调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多时候是在不经意中显露,在不假思索中完成的。这种气氛,其实就是文化,就是文明的萌芽。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效果是否能看得见,知行合一是要领,持之以恒是关键。学习、工作、生活中的5S 亦如此。著名学者胡适说过:“种下思想,收获行动;种下行动,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品德;种下品德,收获命运。”印刷企业的5S 管理通过“画龙点睛式”教学,完成“画龙”——学生了解5S 活动实施基本要领,实现“点睛”——激发学生提高个人综合素养。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要将责任心内化为自觉的意识,外化于自觉的行为之中。

(三)点睛辩证意识

案例3:

课程:绿色印刷的实施。

课程章节(项目):绿色印刷。

任务:绿色印刷实施策略。

教学重点:实施绿色印刷战略。

教学实施: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不仅是历史性话题,也是时代性课题。教学过程中穿插播放主题为“聚焦绿色化”的《2019 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宣传片,组织“倡导绿色印刷和绿色生活”的专题讨论,探究如何从身边做起营造和谐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生命之根,是中华文明发展之源。

案例描述:讲述中华文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发育成长,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绿色印刷和其他行业一样,需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中国印刷业绿色发展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要事。印刷业的发展,无论从印刷工艺改进、印刷材料研发,还是从产业布局调整的角度,都要坚持长远观、大局观,必须保障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

印刷业从铅排铅印到激光照排,实现了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2019 年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聚焦绿色化,站在生态文明高度引领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包装印刷减量化生产。大会破解VOC 治理难题,倡导做好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推动印刷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画龙点睛式”教学,完成“画龙”——学生了解绿色印刷内涵与目标,实现“点睛”——认识“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毫无疑问是中国21 世纪最大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印刷业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才能实现印刷强国梦。

四、“画龙点睛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教师只有不断地拓展专业知识,在纵向和横向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主动开展价值引领的意识,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才能在开展课程思政时游刃有余,获得学生的认可[6]。

专业课程教师不仅要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同时必须具备将所授企业管理基本原理相关案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教学能力,做到不生搬硬套和牵强附会。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要有机融合,不断深化“三寓三式”,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7]。教师这种能力通常可依托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进行培训,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校际间的优质资源的共享共用。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还可以引入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提升与激励机制。

(二)科学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纲要》提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要尊重所属的专业教学体系,遵循教学整体规律。教师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精深理解,准确梳理,挖掘出思政元素,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其有机地融合。所以专业教师必须在讲授印刷企业管理相关理论之前,科学地设计好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任务(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 →确定案例主题→精选教学案例→教学过程设计→案例总结反思。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不仅要挖准、挖深思政元素,同时要根据思政元素维度差异,选用恰当的融入方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的效果。

(三)将课程思政和生活与职业生涯有机结合

印刷企业管理实务课程涉及的管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较深刻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将其适当拓展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生真谛和职业生涯的思考,提升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8]。如在讲解印刷企业现场管理的5S 活动时,从印刷企业生产现场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方面开讲,拓展到对学生身边的生活现场(如寝室、食堂等场景) 5S 管理以及对人生职业规划的思考。古有“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学生从贴近现实的思政案例中领悟5S活动实施要领:一方面,学生听起来亲切,容易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形象地实践现场管理基本原理,通过“画龙点睛式”的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将思政育人融于其中。

(四)将企业管理基础知识与学科前沿热点结合

印刷企业管理实务课程主要介绍印刷企业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既讲解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生产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印刷设备管理等传统的生产过程管理,同时也讲解印刷ERP 系统、精益印刷、绿色印刷等印刷企业管理新模式。课程思政只有与时俱进,自觉结合企业管理新思想、印刷行业新发展,才能有效地设计好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热情的思政案例,画好“龙”,点出“睛”。

总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教师应从教育的“育人”本质要求出发,增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意识[9]。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又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教师必须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10]。要精、准、深地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元素,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和专业实际设计教学案例,而不是单纯地“专业+思政”。要在课程关键知识点之间、专业与思政之间寻求平衡,探索、创新科学的融合实施手段,充分发挥专业课堂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书育人主渠道作用。

猜你喜欢

印刷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出版物印刷将是喷墨印刷应用新的爆发领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