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专业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研究

2020-12-30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殷玲玲

亚太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殷玲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人才不但要具备现代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学校应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做到敢于创造和敢于创新,积极培育出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传统的职业教育存在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技术教学的问题,在教学中采用的模式是以学科专业为本位、以学校与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这种模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发展是职业教育未来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一、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的现状

纵观社会发展的前景,很多就业领域开始出现就业难和技工荒的现象,导致职业教育陷入一定的困境,即职业院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学的知识无法在实际的社会生产中应用,而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也存在重金难求的问题。当前,职业院校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二者之间存在比较大的矛盾。

职业院校是我国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纵观当前职业院校的授课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中等职业院校的传统授课方式是先进行基础文化课,再进行专业基础课,然后再进行三段式的专业课,总体上来说教学是以学科为中心,注重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理论课学习和实践课学习是相互分开的,这种教育模式将学生当成了教育的对象和客体,缺乏学生学习主体的突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限制与束缚。授课中重视教师的主导,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在课堂中的理论知识教育,轻视了现场的实践教学。因此,学生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厌学的心理,使所学的知识无法快速地为自己所用。

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避免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脱节

传统的职业院校所采用的教育模式,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自分离的问题,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上相互分离,缺乏有效的衔接,因此无法形成有机的教学体系,具体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存在脱节的现象。传统的职业院校教学中,很多理论课的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较低,因此在实践操作课程的教学方面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导致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学生掌握和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无法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比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职业院校教学模式中,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对实践应用环节、实际操作环节比较感兴趣。但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分离,则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则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加强实践训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互转化,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三)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同实践衔接起来,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组织成为有机统一的教育体系,始终坚持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出发,树立职业本位的思想,将素质教育、知识能力贯穿在课程教学的始终。因此,教育的针对性更强、适应面更高,打造的教育课程体系更具特色,所培育出的学生则是素质过硬、技能过硬的优秀人才,更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满足企业的招聘需求。

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模式探究

(一)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教学过程的开展离不开课程的支持,通过构建科学合理且完善的课程体系,可以满足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培育出适应社会、企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所以,要加快推进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改革,坚持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既要兼顾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组织,又要兼顾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以此来设计好职业院校的课程,增强课程设置的实用性、系统性以及创新性,使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符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招聘的需求。

(二)教材编写上要坚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教材是授课的基础,为了促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学匹配相应的教材。教材在编写上要注重将技能提升作为重点,并将实践锻炼作为课程内容的主线,通过整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职业院校专业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要由教师、行业协会、企业管理人员、行业专家、学生代表等共同参与,使教材在编制上更加科学合理,可以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并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

(三)打造校园和企业共建的实训中心

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要具备可以实现“一体化”的基地,为此学校可以同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基地可以建立在学校,企业为实训基地提供相应的设备和机器,并选派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实训基地也可以建立在企业,这样学生能够到企业中参与生产,并认识到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内容,将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课程,使学生能够对企业的运作流程熟悉了解,继而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就业。在进行实习、实训时,企业专家、技术管理员、教师等可以组建实习小组,以此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加快培育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应制定专门的制度,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开展专业的实践训练,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增强。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面向社会、企业以及生产,参与到技术转化、技术改造、技术开发中,将所掌握的技术应用到实际的企业生产中,从而锻造一支既能够开展理论教学又能够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职业教育专业课教育队伍,为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为了改变职业院校教育模式同实际的社会企业需求不一致的矛盾和问题,要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深化教学改革工作,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创新,要将市场作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基础,积极采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手段来培育市场所需要的技能型、知识型、智慧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院校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专业课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