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

2020-12-30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城北中学刘光雄

亚太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层次化数学教师初中生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城北中学 刘光雄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特点,是开发与优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科目。但是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会采用“一刀切”的策略传递数学知识,要求全体学生学习同样难度的数学知识,给部分学生带来了繁重的学习压力。当初中生无法及时完成数学任务时,便会产生受挫感、失落感,如果这种经历越来越多,那么初中生将失去学习信念,无法自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但是,分层教学法不同,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认知为基础,尊重生生差异,且提倡根据学生差异去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因此,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兼顾各层学生的认知差异,更易于促使更多的学生实现学习进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分层教学活动,全面优化本学科的教育效果。

一、坚持科学分层理念,体现动态发展特点

科学的分层教学活动建立在合理的学生分层结果基础之上,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判断分层结果。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会根据考试成绩划分学生等级,但是这种单一的评价手段却难以全面反映初中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具体表现,结合具体的学习成果划分学生层次。在这个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坚持隐性分层,这是出于保护初中生心理健康的考虑决定的。部分初中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敏感、脆弱,可能会误解分层意图,认为自己落后于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暂时隐瞒分层结果,为学生真诚讲解分层目的,赢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二是要坚持动态分层的原则,这是因为每一个初中生的学习成长速度都不一样,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初中生的动态学习变化,灵活调整分层结论,以便确保每一个初中生都可在分层教学指导下实现学习进步。

在实施分层教学指导时,笔者全面观察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行为,确定了如下分层结果:

A 层学生是指能够在数学考试中始终取得上游成绩,在数学课堂上能够边学边思,及时跟上教学节奏,且能积极发挥个人学习能力,积累丰富学习方法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整体素养水平较高,能够实现自主学习,以探究方式获取数学知识,有时会结合一定的数学知识进行发现与创造活动。

B 层学生的人数最多,是指在数学考试中平均成绩水平处于良好状态,数学学习十分端正,而且能够用功学习,能够按时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差异性也是比较突出的,部分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迈向A 层学生群体之中,但是如果不努力,或者学习心态出现了问题,便会产生学习退步,甚至可能会进入C 层学生群体,所以需要额外关注与赏识引导,保证这部分学生能够不断突破自我、提高自我。

C 层学生是指数学学习水平低下、平均数学考试成绩处于及格或不及格状态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问题生”,学习进度缓慢,学习情绪较差,学习能力低下,也是实施学生转化工作的重要对象。

二、灵活确定分层教学目标,兼顾各层学生学习需求

在人的一生奋斗过程中,如果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那么则会体现出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并不会根据课时任务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是一股脑传递数学知识。这就导致初中生并不了解课时学习内容,也无法准确判断自己可能取得的学习进步。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设计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自主开展数学探究。同时,为了兼顾各层学生的认知差异,教学目标也要体现出层次化、梯级式特点,以便全面调动各层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使其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当初中生突破了目标任务之后,便会积累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初中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及时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促使学生进入正面的学习循环状态,使其切实实现学习进步。

就如在“比较线段的长短”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低、中、难三层教学目标:

“低”难度教学目标为:借助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比较线段的长短,能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判断线段的长短。这一教学任务以初中生的动手操作与直观观察为主,所以比较适合C 层学生,便于学生实现学习进步。

“中”难度教学目标为:能够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数学道理。这一教学任务将动手操作与数学概念结合在了一起,便于学生积极利用直观认识理解抽象数学原理,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难度不高,所以比较适合B 层学生。

“难”难度教学目标为:能够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性质去解决现实问题,在解题时积极展开动手操作练习。这一教学任务需要在“做中学”活动中进行,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抽象与知识迁移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较高,所以比较适合A 层学生。

在数学课堂上,如果学生完成了本层次教学任务,便可主动尝试更高层次的目标任务,及时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但是,如果学生感到十分吃力、费劲,但是却无法突破目标任务,那么则可自觉降低目标要求。

三、建立分层作业结构,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初中生需要自主完成的基本学习任务。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采用的是“题海战术”,所有的学生要同时完成统一的作业任务。然而,初中生的课后时间有限,如果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写作业,但是却无法及时进行解题反思,那么即便他们完成了作业任务,也难以及时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同时,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知识内化效果都不一样,需要有针对性的、专项的作业任务,才能真正优化自身的解题能力。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将分层教学理念沿用到作业设计环节,全面分析与追踪学情特点,以科学、系统、分层的设计理念呈现层次化的作业结构,以便切实优化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使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

如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教学中,笔者根据本班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表现设计了层次化数学作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练习,以便及时帮助初中生自主巩固数学知识,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低难度水平的数学作业主要是围绕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这两个数学知识进行了全面分析,设计了一些选择题与填空题。这一作业任务适合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低下的C 层学生,便于他们及时巩固知识记忆。中难度水平的数学作业则是围绕“垂直”这一重要概念设计了一些选择题、填空题与主观证明题,需要学生积极利用垂直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等知识进行解题应用,比较适合积累了一定解题经验的B 层学生。然后,面对本班综合素养水平较高的A 层学生,笔者围绕相交线、平行线、补角、余角、对顶角等知识,设计了一些证明题与推理题,便于学生积极展开数学应用与逻辑推理。

四、完善分层教学评价,促使学生实现异步成长

教学评价将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但是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以纸笔考试为主,反映的是学生在某一周期内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实践证明,过度依赖这一结果性评价手段会导致初中数学教学陷入“应试教育”,难以真正全面反映初中生的数学素养,且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难以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与诊断等作用。而且,分层教学理念十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需求,所以需要层次化的教学评价去反映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与学习情绪,保证初中生在层次化教学评价活动中准确判断自己的数学学科能力,查漏补缺,从而切实优化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益。由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完善层次化教学评价结构,稳步引导学生实现学习进步,促使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发展。

在实施教学评价时,笔者会认真考虑初中生的学情差异,保证教学评价可以对各层学生产生鼓励作用。比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要求本班A层学生自主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定理,要求这部分学生自主经历知识发现过程。对此,笔者会利用习题检测来进行教学评价,客观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效,再以客观、公正的评语分析学生现有的不足,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面对B 层学生,笔者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使其客观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效与学习方法,以便及时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使其坚定学习信心,积极展现自己的优势与特长。面对C 层学生,笔者会使用课堂观察记录表这一教学工具,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等方面,不断鼓励与赏识这些学生的积极表现,帮助这部分学生优化学习感受,使其逐渐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另外,在使用考试评价这一常规工具时,笔者会认真分析学生的性格与心理承受力,从纵向、横向这两个角度合理应用考试评价。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改革评价可以全面兼顾学生的学习差异,让各层学生及时取得学习进步,全面优化初中生的学习感受,稳步提升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分层教学改革,根据学生差异引导学生实现异步成长,促使初中生在差异性、层次化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全面展现自己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潜能,让更多的学生实现学习进步,使其逐渐爱上数学学习。

猜你喜欢

层次化数学教师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面向量化分块压缩感知的区域层次化预测编码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铁路传送网OTN设备互联互通开销层次化处理研究
舰船系统间电磁兼容性的层次化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