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管窥

2020-12-30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城关第三小学余锦武

亚太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运算数学知识素养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城关第三小学 余锦武

一、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数学运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技能,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任务之一。而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来完成,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需要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外,还应当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发散性思维在数学学科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学生在分析数学运算问题时通过举一反三来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或者是在运算同一道数学问题时采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对其进行数学分析能力或习惯的培养,而分析能力或习惯是需要学生付出时间和精力才能实现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多次反复的练习,从而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四则运算”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向学生列举数学问题:“4×2×3=?”,学生依照四则运算的法则进行常规式解题,即4×2=8,8×3=24。然后教师将其变形,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将问题变成:24÷3÷2=?24÷4÷3=?或者是24÷(4×3)=?学生通过练习变形后的数学问题结合原题及四则运算法则,找出运算规律,使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让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提高,令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获得培养。

二、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学生的心理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或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以实现。所以,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对数学数据的分析能够更加的严谨和深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积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自主完成数学分析,或者是在后续的小组讨论中发表个人看法和交换彼此的分析想法使数学分析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探究性数学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小区的花园内有三种花,它们分别是菊花、牡丹、月季,这三种花分别占据着整个花园总数的三分之一、七分之一、四分之一。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结合以上已知的数学条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创设数学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作答。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获得有效的激发,同时以自由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性数学活动,还可以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这样既带动了学生自主完成数学数据的分析,又锻炼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另外,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不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何种问题,教师都应当给予认同并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创设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有效让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着重强调数学应用性,培养数学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小学数学学习的关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然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接受事物的方式常常以直观感受或实物图片为主。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抽象的数学知识也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为了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的应用性,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从具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并利用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性增强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条理性,使学生的数学抽象思想和逻辑能力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记忆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室楼这一生活实际,带领学生走到操场观看教学大楼。学生发现大楼顶端的架构都是三角形,其目的便是要稳固房屋,由此帮助学生记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征,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得到提升。再如,在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通过公式推导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3倍”这一抽象数学关系。为了让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强,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的漏斗和与其同底等高的圆柱形量杯进行课堂教学实验。在实验中,教师将圆柱放在讲台上,圆柱的正上方3 厘米处悬挂着漏斗,教师邀请三名学生来到讲台做此次实验的助手。首先,教师将漏斗口堵住,让第一名学生向漏斗内倒水,直到漏斗中充满水停止。然后,教师打开漏斗口使漏斗内的水流向圆柱形量杯中,发现量杯内的水大约占据量杯容积的三分之一。接着,邀请第二名和第三名学生重复活动,最后发现向漏斗内倒入三次水,便可以使圆柱形量杯中装满水。由此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 倍。此次数学活动不但帮助学生验证了数学公式的推导结果,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于圆柱圆锥知识的理解,使抽象的数学符号代表的数学含义变得具象化,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公式所代表的数学意义,发掘出数学知识的本质。通过这种方式,也使得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归纳证明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让学生数学的想象力有所提升,从而拉近学生和数学学科的距离,使数学学科的学习更加趣味化。同时,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启发数学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也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培养数学建模及想象力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有限,常常以直观的实物或图像为学习依据,而数学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学生需要借助想象力或数学模型来完成数学学习。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构建数学模型,锻炼学生数学想象力,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例如,在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问题中,传统的解题过程是利用字母或线段等抽象的符号代替题目中的鸡和兔,再列出数学等式。而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课件,利用动态图像的形式分配已知条件鸡和兔,生动形象的动态展示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开发,同时弱化了该问题的难点,使数学问题增加了趣味性。这样直观的展示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建模的作用和建模对解题思路的帮助,使学生能够很容易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选用教学工具进行数学建模,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新知,降低数学难度,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依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模式,通过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借助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学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数学建模以及想象力获得全面的提升,从而实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运算数学知识素养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有趣的运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