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的几点思考

2020-12-30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联合中学杨仕植

亚太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器材案例物理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联合中学 杨仕植

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并且这门学科是为高中的更深层次学习做铺垫,因此初中阶段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且十分广泛。对于这门实验性和理论性极强的学科,从教者不断尝试应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因此本文将从实际出发提几点教学建议。

一、要善用修辞性的语言,化抽象为形象

物理是抽象的,物理语言表达是严谨的,课堂讲解时教师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知识变得有趣味。教师风趣幽默的个人魅力,可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师生关系融洽。在物理课堂里,能让学生因教学内容而会心一笑是难能可贵的,学生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中的学习效果要比在沉闷环境中学习效果好很多。让学生喜欢上物理课,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基本要素。

案例一:在学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时,教师问:“如此熟悉的面孔,请问大家在哪儿见过?”学生很自然地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于是,教师问:“他俩有血缘关系吗?”学生会心一笑,引发思考,为后面教学埋下伏笔。

案例二:在讲解“两灯串联时,其中一只小灯泡被导线短路不亮”时,初学电学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小灯泡为什么不会亮。教师除了要做好演示实验外,可将导线比作高速公路,而有用电器的线路比作又小又曲的乡间小道,电流便是车,当车开到这样的分岔路口,结果怎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小灯泡几乎没有电流通过所以也就不会亮。日后,学生便会对这“高速公路”记忆深刻,也就容易理解用电器被短路这一现象。

二、多演示小实验,展示学科魅力

演示实验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容易唤起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教学中如果能展示好演示实验,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把抽象的物理概念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演示富有魅力的小实验,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重要手段。

案例一:讲解“光的色散”时,如果是晴天,用三棱镜正对着阳光,教室天花板就出现了迷人的“彩虹”,学生显得很兴奋,也就容易理解光的色散。

案例二:讲解“大气压”时,准备一个透明塑料硬质水杯,用一烧红的钉子在其底部开一小孔,用胶水将这小孔堵死(不能漏气),用一个大盆子装适量的水,将少量的纸放入杯内燃烧,然后再快速将杯倒置于大盆子内,便会发现水被吸入杯内,正当学生瞪大眼睛很是诧异时,教师用针将小孔的胶水挑开,水便迅速回落。这水一“升”一“降”便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兴趣浓厚,再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样,孩子们对大气压的认识也就容易了,自然教学效果甚好。

案例三:在学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时,教师课前要将火柴头刮少许将其放在阳光下晒,演示实验时将晒过的火柴头置入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内,用力迅速下压活塞。当学生看到火柴头燃烧起来,显得很激动,因此,对本节重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而且对此知识点记忆深刻,不易遗忘。

三、科学探究实验,要做到有“收”有“放”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教师要保护好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探究性实验要通过学生的探索,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需要学生自己探索的问题,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学生能够自己探索的问题,教师不可指导。但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发挥教师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并不是每个探究实验都一定要七个环节完全交由学生自主完成,可有不同的侧重环节,有时教师可直接提出问题,有时可引导设计实验方案,有时教师可参与实验数据分析。“放手”不是绝对的,该“收手”时则“收手”。探究实验教学做到有“收”有“放”,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关键所在。

案例一:在探究“欧姆定律”时,教师可直接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是什么关系”,学生猜想,师生共同讨论如何控制变量。接下来的任务就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合适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画出实验电路图,然后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还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等。每一个环节都不简单,学生第一次遇到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并将这些器材准确连接起来确实不易,还要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观察电流表与电压表,实验时更何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电路故障。当然,教师并不是袖手旁观,要巡视,帮助那些电路故障难以排除的小组,还可挑选出实验能力强的同学充当“小老师”去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在这个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愉快合作,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案例二:在教学“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这节课时,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方便,不少教师喜欢将本课实验所需器材完全准备好置于桌面,学生由于受到器材的暗示,能较快地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较充足,整个场面热热闹闹,但学生动脑却不足,他们动脑思考的往往仅是如何将桌面器材组装起来,如何发挥桌面上器材的作用,这样,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就不充分。其实,完全可增添一些不必要的器材,如小磁针、小电动机等,要去除器材的暗示,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教师当好幕后的“导演”便可。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获得了感应电流,他们会异常开心,这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高效物理课堂可积极向课后延伸拓展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要求学生课后收集资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优良的情操。如,在学完液体的压强后,可要求学生查找“蛟龙号”深潜器资料,让学生感受“蛟龙”号不只是一个深海装备,更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一种不畏艰险、赶超世界的精神。如在学完“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后可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法拉第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认识到法拉第是一位通过自学成才的伟大物理学家,他的杰出贡献惠及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法拉第所走过的道路说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探究实验可向课后延伸,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不足,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后探究活动简便易行,让人人有机会参与,人人愿意参与,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激发探究的兴趣。在教学“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后,可安排学生课后完成“迷你实验室”中的“自制简易喷雾器”。而在教学“电流的磁场”后,可安排学生课后完成“自制电磁铁”,继续完全独立地探究“电生磁”。

五、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于构建高效物理课堂所给出的策略,而具体的实施方法还需要根据实际地教学对象来进行选择。通过以上方式不仅可以能够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使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内容来解决问题,达到新教改后的教学目的同时,也为同学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做好铺垫。

猜你喜欢

器材案例物理
只因是物理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