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0-12-30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小学谢紫倩

亚太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椅子美术小学生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小学 谢紫倩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比较机械、封闭,以教师的统一讲解与技巧示范为中心,小学生会展现自己的审美观点与艺术感悟,并不善于大胆展开艺术联想与创造。然而,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本就是十分开放的、自由的、个性化的,统一的知识讲解不仅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还有可能会限制小学生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解放学生,尊重小学生的自主感悟,切实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懂得自主创造、大胆创新。

一、创设鉴赏情境,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情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因素,负责启思、集中学生注意力、发散学生思维等,便于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展开多维思考。因此,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调动小学生的感觉、知觉与思维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就要积极创设鉴赏情境,促使小学生积极展开思考与联想。

就如在“走进大自然”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呈现一些自然景观,比如春季的迎春花、柳树、小河等,夏季的夏蝉、暴雨等,秋季的落叶、枯树等,以及冬季的冰霜、雪花等。这些实物照片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使其回想起自己所见到的自然景物。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色彩,如绿色、红色、紫色、白色、黄色等,使其清楚地意识到大自然的色彩是十分斑斓的,即便是同一事物,也会在不同的光线、背景衬托下产生不同的视觉体验。之后,小学生就可以自主利用水彩颜料去制作丰富的色彩,积极描绘自然美景。由此,学生便会积极探究色彩调配的基本规律与色彩知识,这就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感悟,便于学生展开美术鉴赏活动。

二、突出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审美感悟

审美,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感悟所作出的价值判断与艺术点评,因人而异,所以小学生即便面对同一美术现象,也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做出不同的审美判断。对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必用统一的结论去限制小学生的自主思考,而是要鼓励小学生大胆表达、积极创造。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则要突出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展开审美鉴赏。

如在“难忘夏天”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自主利用美术材料去描绘夏天的美景与故事,希望学生能够学会用美术说话,积极展开美术创作,利用直观的美术作品去阐述自己的审美观点。比如,有的学生就以夏日自己与父母在大树下乘凉的惬意生活作为绘画对象,通过颜料与画面客观呈现了自己在暑期放松、惬意的家庭生活。有的学生则选择了某一处夏日景物,如聒噪的夏蝉、叫声清脆的蟋蟀等,客观描述了这些生物的习性与外貌。由此,学生可积极展现自己的审美观点,而这也便于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实现学习进步。

三、丰富生生互动,发散学生的审美思维

在艺术领域,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经历单一、不足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很少有小学生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认知经验得出完善的鉴赏结论。对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组织丰富的生生互动活动,鼓励小学生自主分享个人观点与审美体会,切实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实现学习进步,使其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不断发散学生的审美思维。

如在“各式各样的椅子”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椅子设计图与实物照片,鼓励学生合作鉴赏这些椅子的造型美感与实用功能。在这些资料中,有一个椅子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因为这个椅子看起来像是一个球,学生怀疑人们无法顺利落座,觉得这把椅子会让人摔倒,由此质疑了椅子的实用价值。但是,也有的学生认为这些椅子的造型十分独特,而且颜色十分鲜艳,看起来很吸引人,单纯从美学角度去鉴赏这些椅子的设计图。面对学生的多元看法,笔者会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设计并制作椅子,希望可以全面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优化学生的审美素养十分重要,不仅可以不断优化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体会,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丰富美术鉴赏与创作活动,稳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椅子美术小学生
看不见的椅子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离家出走的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