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文“引”路
——小学低年级群文阅读初探

2020-12-30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钟小玲

亚太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群文狐狸绘本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钟小玲

吕叔湘先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所以,语文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应该让学生获取多样的综合信息,学生的阅读应该多元化。

一、以母爱的感悟为主题

《妈妈睡了》是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也体会了妈妈对孩子的深深的爱。笔者以这浓浓的母爱、亲情为引子,选取了《我妈妈》《我讨厌妈妈》两本绘本展开阅读。先让孩子们观察《妈妈睡了》的插图,说说妈妈睡着的样子的句子。再熟读课文,在读的时候画出第二到第四自然段中描写妈妈的样子,引导孩子们走进三个段落,具体感受妈妈美丽、温柔和劳累的不同样子。接着出示绘本《我妈妈》和《我讨厌妈妈》,让孩子们自由读绘本,感受绘本中妈妈的样子。引导孩子们细致地观察图画,展开想象,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想想自己的妈妈和这三种文本中的妈妈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引导交流,感受妈妈对自己浓浓的爱,也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最后把这种爱迁移到家人身上,引导置孩子们回家制作一张贺卡,夸夸自己的家人,并把贺卡送给家人。

由一文《妈妈睡了》引出多文的阅读,让妈妈对孩子的爱从多个角度不断叠加、丰满。这样的阅读,不仅增加了读书的量,更让孩子体会到了母爱与亲情的温暖。

二、以知识的拓展为主题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讲述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笔者将绘本《一粒种子的旅行》和这一课一起进行阅读教学。课始,以问题“你们知道植物的生长过程吗?”导入,让孩子们知道植物是从种子开始生长的,激发其了解植物种子的兴趣。接着出示《植物乐园》中的一篇文章《神奇的种子》,让孩子们默读《神奇的种子》后,从种子的种类、大小、形状上了解种子的知识。这时候,孩子对种子有了更浓厚的兴趣。随后自由阅读《植物妈妈有办法》并思考:文中讲了几种植物?它们传播种子的方法各是什么?这首诗语言灵活多样,同样说种子的传播,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引导学生圈出种子旅行时的动作如“乘着风”“挂住”“炸开”“蹦着跳着”,寻味词语的准确美妙。有了《植物妈妈有办法》的引导,孩子们就能用同样的方法默读《一粒种子的旅行》。最后,让学生从中选择一种植物,仿照《植物妈妈有办法》二、三、四节的形式介绍,既是对引文的补充,又实现了语言的迁移运用。

孩子们对这一类的文章兴趣渐浓,此时趁热打铁,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这样的群文阅读使知识的拓展不再“浅尝辄止”。

三、以提示语的体会为主题

《狐狸分奶酪》以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对话的提示语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笔者以体会童话中的提示语为教学重点展开阅读,再选取提示语同样丰富精彩的两篇故事《想学捕鼠的梭子鱼》和《住在屋顶的狗》进行群文阅读。学生默读《狐狸分奶酪》后,数一数狐狸和熊兄弟一共有几次对话,要求用横线画狐狸的话,用波浪线画熊兄弟的话。读对话,引出狐狸说话时的表情“笑了笑”,再让学生找小哥俩说话时的动作“嚷着”。在学生体会了“笑了笑”“嚷着”提示语的用处后,让他们自由读后面两次对话,圈出提示语,引导从提示语中体会狐狸和小熊的心理。到这里,学生大致明白说话时的提示语表达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心情等,也初步体会了提示语的作用。这时候让学生默读《想学捕鼠的梭子鱼》和《住在屋顶的狗》,学生就能顺利圈出提示语。两个故事中同样有“笑”的提示语,让学生交流这里的“笑”和《狐狸分奶酪》中“笑”的异同,这样的比较阅读,能更好地理解提示语对于人物性格的作用。最后,出示三篇故事中没有加提示语的句子,让学生试着补充提示语。在拓展阅读中学会运用,本课的教学目标就达成了。

从单篇引路到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途径。如何确定议题?怎样围绕议题展开阅读教学,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多重对话?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将一路前行,一路摸索,为学生铺好一条通往广阔阅读空间的道路,引领学生兴致勃勃地阅读,从不愿读、不会读到爱上阅读、自主阅读。

猜你喜欢

群文狐狸绘本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绘本
绘本
绘本
群文活动
狐狸和猫
狐狸便当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