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心力衰竭病人血常规及肺部超声B线积分的影响

2020-12-29李志刚张毅刚李小莉张培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23期
关键词:心脉淋巴细胞注射液

徐 慧,李志刚,张毅刚,李小莉,赵 燕,韩 冰,张培影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病人心肌急剧缺血缺氧或坏死[1],早期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心脏功能的治疗关键,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是目前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是心力衰竭仍是AMI病人PCI术后常见的心血管不良事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预后。并且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进展至终末阶段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住院率及病死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2-3]。近年来,中药制剂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本研究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AMI急诊PCI术后心力衰竭病人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AMI病人70例,均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急诊PCI术后出现心力衰竭,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71.98±11.98)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指南》标准,因胸痛入院(安静状态下胸痛或胸痛加重)或其他能提示冠脉综合征(ACS)的症状,有心肌坏死证据,如肌钙蛋白 T(cTnT)、肌钙蛋白 I(cTnI)和(或)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心电图有改变;病人均有明确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符合Killip 分级>Ⅱ级;采用常规治疗但效果不佳。排除标准:陈旧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异常,严重感染,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炎,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脉隆过敏等。所有病人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心脉隆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5例。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即术前服阿司匹林 300 mg,氯吡格雷 300 mg或替格瑞洛180 mg,术后根据病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利尿剂、硝酸甘油等。心脉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60443,规格2 mL含心脉隆浸膏100 mg)治疗,即6 mL心脉隆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泵入,20 mL/h,1日2次,联用5 d。首次使用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呈阴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力衰竭症状及体征变化,进行心功能分级评估。两组均于治疗前后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上肢肘静脉血4 mL,采用 LH755 型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行床边肺部超声检查,记录治疗前后肺部超声B线积分等。

1.4 临床疗效评定 显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部分缓解,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无效:症状无变化或恶化,心功能改善不到1级。

2 结 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收缩压、心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高血脂、脑梗死、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肺部超声B线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

(续表)

2.2 两组临床疗效 心脉隆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心脉隆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发现,WBC、NEUT、NEUT%、NLR、LMR、PLR、MPV、PDW、HCT、RDW、B线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MCV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脉隆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发现,WBC、NEUT、NLR、PLR、PDW、HCT、RDW、B线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MCV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s)

3 讨 论

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引起的局部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临床表现常为持续性胸痛、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心肌细胞获得再灌注的有效手段,可以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4-5]。但再灌注后仍可出现心力衰竭,可能与梗死后心脏舒张与收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再灌注后无复流或慢复流、心肌顿抑现象、梗死面积过大有关[6]。

心脉隆注射液是由干燥蜚蠊体内提取、分离、纯化、精制的小分子生物活性肽类制剂,主要成分为多肽、核苷及复合氨基酸等。研究表明心脉隆注射液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多方面作用:温和持久地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心肌细胞Ca2+内流;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压及脉压等,同时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纠正神经内分泌失衡,抑制内皮素的分泌;扩张肾脏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利尿,防治心律失常。本研究显示,在指南指导下的标准化药物治疗基础上,AMI 急诊PCI术后心力衰竭病人使用心脉隆注射液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AMI后心力衰竭,可有效减轻病人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外周血血常规检查是目前各级医院最常用的一种简单方便、经济的检验手段,能为临床工作提供快速方便的指导,对炎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发现,炎症在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与炎症相关,但具有其局限性,NLR是广泛使用的低成本、简单方便、易获得的炎症指标。有研究显示,NLR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呈正相关[7],其预测价值高于单独WBC、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8]。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与组成,可以影响白细胞和内皮细胞因子分泌,激活中性粒细胞,增加氧自由基释放和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加剧炎症反应和斑块不稳定性,最终导致心肌损伤和坏死,增加 AMI心力衰竭的发生率[9]。MPV可以反映人体骨髓巨核细胞增生和代谢活性,反映血小板有效性的指标;而PDW反映血液内血小板体积大小变异,在正常范围内表示血小板体积均一性高,增高则血小板体积大小不均,易形成高凝状态,发生血栓性疾病。有研究发现,MPV、PDW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并可判断病情及预后[10]。PLR将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结合,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机体凝血功能及炎性状态,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炎症标志物。有研究表明,PLR水平在心肌梗死病人中上调,且与病人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11-12]。LMR是将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胡登等[13]研究发现,LMR对心力衰竭病人的死亡有预测价值。HCT、RDW、MCV是影响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脉隆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发现,WBC、NEUT、NEUT%、NLR、LMR、PLR、MPV、PDW、HCT、RDW均较治疗前下降,MCV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脉隆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发现,WBC、NEUT、NLR、PLR、PDW、HCT、RDW均较对照组下降,MCV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肺部超声检查是一种新型无创、快速、简便的无创超声影像技术,通过描述肺间质水肿与空气之间高声阻抗差形成的伪影判断肺水肿的严重性。研究已经证实,肺部超声对心源性呼吸困难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起到早期预警以及预测临床不良结局的作用[14]。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B线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心脉隆组B线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基础治疗方案上联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心力衰竭症状以治标;干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减少心室重构以治本。本研究未能对病人的远期安全终点进行评估,有待于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评价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以获得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

猜你喜欢

心脉淋巴细胞注射液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及经济学评价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企业分拆上市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心脉医疗为例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复方心脉佳对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因子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