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2020-12-29李雅君郑剑

医药前沿 2020年26期
关键词:桂枝传导黄芪

李雅君 郑剑

(内江市中医医院 四川 内江 641000)

临床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之一,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缺氧、缺血,情况严重时出现糖尿病足以及肌萎缩,对患者造成较高的致残率,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为28%~50%,需要重视对其的治疗,在西医治疗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1-2]。在本次研究中,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效率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寻找更好的治疗方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期间,120 例在我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 例,男34 例,女26 例,年龄(37 ~77)岁,平均年龄(55.8±4.9)岁,病程(4 ~18)年,平均病程(9.8±3.0)岁,对照组60 例,男35 例,女25 例,年龄(36 ~78)岁,平均年龄(55.7±4.8)岁,病程(3 ~18)年,平均病程(9.7±2.9)岁,两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患者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障碍、四肢末梢感觉异常;(2)肌电图中表示患者神经传导出现障碍,SCV 小于40m/s-1、MCV 小于45m/s-1。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无恶性肿瘤;(2)患者无精神类疾病,能够正常沟通;(3)患者以及其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患者因为其他因素导致神经损伤;(2)患者存在精神类疾病,无法正常沟通;(3)患者不同意本次研究。

1.4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知识宣讲、运动、饮食指导、血糖监测,根据不同患者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将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5.0 ~7.0mmol/L,将患者餐后2h 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式,患者口服甲钴胺片,0.5mg/次,3 次/d,服用2 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药方:60g 黄芪、30g 白芍、30g 葛根、20g 桂枝、20g 丹参、15g 川芎、10g 当归,针对疼痛感较强患者加9g 川乌、针对麻木情况严重患者加30g 鸡血藤,加水进行煎服,每天早晚各服用1 次。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住院时间、症状好转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患者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腱反射消失,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正常,表示显效;患者症状好转、血糖基本控制、腱反射仍然存在,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改善50%,表示有效;患者上述各指标均无任何改善,表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神经传导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

1.6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更优(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症状好转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症状好转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对比(±s)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对比(±s)

组别 例数 运动神经(m/s) 感觉神经(m/s) 红细胞聚集指数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 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观察组 60 42.82±4.06 49.14±3.56 42.06±3.54 42.11±4.07 9.51±0.20对照组 60 38.21±4.04 46.20±2.18 37.04±1.05 39.87±3.00 10.31±0.22 t-6.235 5.455 10.531 3.432 20.842 P-0.000 0.000 0.000 0.001 0.000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症状好转时间对比(±s,周)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症状好转时间对比(±s,周)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 症状好转时间观察组 60 3.02±0.23 2.10±1.41对照组 60 4.15±1.52 3.91±2.26 t-5.694 5.263 P-0.000 0.000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对比

观察者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对比[n(%)]

3.讨论

临床上,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患者需要一直进行治疗,同时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对周围神经会造成一定影响,使周围神经系统出现病变,在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中是一种出现率较高的病症,目前对其发病机制还不甚清楚,有相关研究认为与血管障碍、神经因子降低以及氧化应激有关[3]。

临床西医治疗中,使用甲钴胺等药物,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但是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不佳,我国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消歇”合并“血痹”、“痹证”的范畴,因为长时间消歇,导致脉络失养,出现血性不畅、脉络瘀阻,在治疗中应当以温经通痹、益气活血为原则[4]。黄芪桂枝五物汤源于《金匮要略》,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方,药方由黄芪、白芍、葛根、桂枝、丹参、川芎、当归,黄芪具有益气行滞、补气固表、托毒排脓的功效,白芍具有凉血清热、止痛散淤的效果,葛根具有补中益气、调经活血的效果,桂枝具有通络温经、助阳化气的作用,丹参具有活血散淤、镇静止痛的效果,川芎具有行气燥湿、活血止痛的效果,当归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的作用,诸药合用具有活血通痹、温经通络、益气养阴的功效,能够改善患者微循环、局部代谢,达到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症状好转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学者王武邦[6]在研究中也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较好效果,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可见该种疗法效果确切。

4.结论

综上所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其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显著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加快患者恢复时间,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桂枝传导黄芪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Huangqi decoction (黄芪汤)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5/6 nephrectomy mice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神奇的骨传导
黄芪是个宝
桂枝香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