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分析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28王双珠

学周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翻转课堂应用

王双珠

摘 要:我国中学教育自新课改以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多次的变革与创新,其中“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概念成为近年来被推广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在具體的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这种现状,本文从翻转课堂的概念、意义以及应用策略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翻转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2-01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2.073

一、翻转课堂概念的提出

翻转课堂以在线教育为主,在进入我国各阶段的教学实践中,这一理念逐渐从基础教育推广至全阶段教育,名称也从“翻转课堂”拓展为“颠倒课堂”,从学科教育演变为全面均衡应用,目前也已经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推进“课堂革命”的关键突破口。

目前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翻转课堂的核心教学理论、应用优势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大部分学者从理论角度出发,以自身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了相关理论观点,基于以上背景,在初中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翻转课堂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它对学生和教师有着双重意义。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与其他阶段有所不同,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学习状态较为浮躁,难免出现兴趣低下的现象。翻转课堂提倡教师转变自身角色,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长期坚持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翻转课堂下的课堂氛围是较为轻松、有趣的,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快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翻转课堂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帮助学生快速学习知识,建立知识结构,增强自身的表现力,同时提升自信,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更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翻转课堂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较为新颖,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其中的理论知识,从实践中总结问题经验,在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课堂中教师的身份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课上教师的话变少了,学生的话变多了,有利于教师细心观察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从而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同时,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升带来的连锁反应,能够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同的学习模式中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将大大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呈现出师生共同成长的良好态势。

三、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独特方法,本文提出四种维度的翻转,分别是:时间翻转、空间翻转、顺序翻转以及评价翻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实践出发,将四种翻转合理应用,糅合在自己的教学模式中,最终形成“四位一体”的翻转课堂,让课堂真正实现“翻转”,学生真正得到提升。

(一)顺序翻转——采用先学后教

顺序翻转指的是教师通过调整课前和课上的学习顺序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课前预习环节。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忽略了预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牵着”学生走,学生基本在被动接受知识,所以造成很多学生虽然认真听课,但是获得的知识技能却寥寥无几。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应为学生准备详尽的预习学案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大意,设置问题、观看视频、阶梯式的预习任务、通过丰富的形式帮助学生在课前熟悉文章,在预习的过程中简单理解字词等基础知识,同时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调动学生的思维。

其中在设置问题这一预习方式中,教师要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度以及题量,预习任务教师要以读和想为主,以写为辅,在设置问题时注意全面性和特殊性:全面性要求教师要从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考虑,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特殊性要求教师考虑到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情况,设置阶梯式问题,令每个学生在预习中都能有所得。在课前观看视频这一方法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录制网络视频的形式,与微课相结合,在视频内容中,教师可以加入丰富的素材,用图片、故事、音频等形式表现书本上呆板的文字,带领学生学习不一样的课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时间翻转——提升学习主体性

时间翻转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上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课下总结知识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大脑中对知识的记忆程度较低,导致学习效率逐渐低下,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时间上实现“翻转”,将教学过程细化。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善于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等环节,自主学习强调教师在课堂中要少说多做。少说即教师要避免用自己的教学思维局限学生的思考,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知识,同时也能提出新问题,而教师要做的就是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下一步教学。

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小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方式在翻转课堂中是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小团体中的归属感能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应有的提升,达到互相帮助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将学生分为6—8人的学习小组,同时在每个小组内构建两人的学习帮扶小组,组内竞赛的同时加入组间竞赛,细化到每个学生,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最后,教师要将一些基础性的读写任务放到课下,通过读、记、写、练四种方式巩固本课学到的知識,引导学生自己罗列文章脉络,梳理文章思路,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帮助学衡养成良好的课后总结习惯,之后教师可以跟进学生的实际掌握状况,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再次总结学生的疑惑点,将其放到课堂上进行二轮讲解,将有难度的知识浓缩到课堂的45分钟之中,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与第一点中课前预习遥相呼应,预习重感受,复习重巩固,通过滚轮式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知识印象,深化各种学习方法的应用。

(三)角色翻转——倡导角色转换

角色翻转主要指两方面,一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二是指课下学习过程重家长的角色转化。

首先,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把讲台交给学生,做一个倾听者。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将时间还给学生,更要将空间还给学生,即课堂中的展示环节。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以故事、剧本的形式呈现的,而且在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色,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展示,帮助学生通过带入文章角色的方式来理解文章。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欣赏课文的讲解完全交给学生,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小老师,在讲台上发挥自己的能力,而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能观察到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的理解程度,但是在采用这一方法时切忌速度过快,因为语文知识的理解需要时间的积淀,所以教师应当稳扎稳打,不仅能展示出丰富的花样,更能在轻松的课堂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知识,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其次,课下学习中家长也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只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完成作业,而不关注孩子完成的作业质量如何,这是因为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家长承担着“监督者”的角色,家长认为孩子的作业质量应当是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导致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顺畅,这十分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家长多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家长在孩子预习课文、复习课文、练习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观看视频,共同探讨问题,在学习中与孩子产生共同话题,缓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绪。良好的家校关系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必经之路。

(四)评价翻转——构建完善的评价系统

评价翻转是指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系统,建立以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同时,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互评。

在语文作业反馈中,教师要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尤其在进行学生的习作评价时,教师不能以固定的考试模板来衡量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同伴之间的优点,观察他人在写作方式上、段落的排列布局上与自己有何不同,通过自我鉴定和他人评价的方式不断发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优点、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期性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则要提高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度,即学生的进步与退步,成绩只是一部分,教师要从日常学习中关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及时发挥正强化的作用。

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建立完善评价系统的重要前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用言语、行为表达对学生的关心,避免过分严厉、尝试与学生做朋友,鼓励学生为老师提建议,敢于对老师发出质疑,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以一颗真诚的心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在不断的交流中实现师生共成长,师生同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翻转课堂是众多教学模式的代表之一,它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以及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我们身为初中语文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深入研究翻转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活学活用,从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平.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8(12).

[2]刘晓辉.中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学周刊,2018(2).

[3]李新芳.中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翻转课堂应用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