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2020-12-28魏月琳房超胡元礼

对外经贸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创新

魏月琳 房超 胡元礼

[摘 要]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黑龙江自贸区)的建立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興龙江经济的重大契机,同时更是一种挑战。只有立足于黑龙江的实际,结合黑龙江的省情,按照国家自贸区建设总体战略和布局的要求进行运作并实施,才能实现黑龙江自贸区创新发展。在充分吸收国内外自贸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黑龙江自贸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从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绥芬河片区的实际出发阐述了自贸区创新发展的具体模式,进而提出了实现黑龙江自贸区发展模式创新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黑龙江自贸区;发展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F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11-0095-05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 (Heilongjiang) Free Trade Pilot Zon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Heilongjiang Free Trade Zone) i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 to revitalize the Heilongjiang economy in an all-round way. Only by operat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Heilongjiang Free Trade Zon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verall strategy and layou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free trade zone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Heilongjiang and the provincial conditions, can the strategic goal of innovating and developing the Heilongjiang Free Trade Zone and entering a virtuous circle be realized. To this end, on the basis of fully absorbing the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ree trade zon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objectively analyzed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eilongjiang Free Trade Zone. And the specific model of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ree Trade Zone is expounded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arbin, Heihe and Suifenhe. Then the concrete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Heilongjiang Free Trade Zone development model put forward.

Key Words: Heilongjiang Free Trade Zone; Development Model; Innovation

自贸区已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阵地,中国也加紧了自贸区的建设。2013年国内首个自贸区正式成立,在此之后,国务院先后批复成立了21个自贸区。黑龙江自贸区作为最新批复成立的自贸区,要积极在自贸区的发展模式上进行探索。

近几年,上海、广东和天津等自贸区的成功设立为黑龙江自贸区的发展提供了典范。2019年8月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在此背景下为促进黑龙江省自贸区发展,创新黑龙江省自贸区发展模式对进一步加强东北亚地区合作,明确自贸区发展道路,整合优势资源,全面深入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自贸区发展模式概述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了当前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趋势,世界各国依赖日益加深,为加强国际化发展,打破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成为了各国贸易连接的中流砥柱。截至2020年,中国已有“1+3+7+1+6+3=21”个自贸区。综合国内外自贸区发展,总结出如下自贸区发展模式:

1.三级管理模式。即中央政府部门授权建设自贸区并对自贸区进行宏观管理;地方政府在自贸区设置日常管理机构,维持自贸区的日常运行;而具体的运作事宜由自贸区的管理部门负责。

2.通关监管服务模式。通关监管服务模式能够整合海关、口岸、商检和税务等管理流程,创新关检机制,进而促进商品进出口。

3.离岸金融业务模式。即积极建立与自贸区相配套的外汇金融管理机制,从而为跨境融资与投资提供便利,注重租赁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自贸区的发展,加强重视金融租赁业务。

4.外商投资模式。即扩大金融服务、物流快递、航空运输、电子商务等服务领域投资,放宽投资要求和经营范围限制,营造平等的投资市场环境。

5.物流配送、转口集散模式。港口装卸、货物储运、货物商业性加工和转运性加工,进行货物集散转运。典型区域为德国汉堡自由港和不莱梅自由区、法国的敦刻尔克、西班牙巴塞罗那自由港。

6.贸工型模式。一种为以加工为主,以转口贸易、仓储运输服务为辅的模式。另一种以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为主,以货物储存、商业性加工为辅的模式。典型区域为韩国仁川国际机场的自由贸易区、菲律宾苏比克湾的自由贸易区。

7.保税仓储与通关监管服务模式。整合海关、口岸、商检和税务等管理流程,创新关检机制。以保税为主,免进口税,允许再保装、分级、挑选、抽样、混合及处理。典型区域是意大利的巴里免税仓库、西班牙的阿利坎特免税仓库。

8.国际自由贸易港模式。即为了满足贸易便利化而特殊设立区域。以不同政策及措施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主要发展模式有以物流转口为主、以贸易港为主和以综合保税区为主。实行“境内关外”管理,配有良好的金融体系和监管系统。

9.商业批发零售型模式。进行商品展销和开展零售业务。典型区域为智利伊基克自由贸易区。

10.分港区模式。即专注于物流和贸易融资的发展;机场区负责航天航空的制造和科研技术的研发;商务区则注重以现代服务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三区协作与协调发展,紧密联系。

二、黑龙江自贸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黑龙江自贸区的建设应该紧紧围绕着本省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探索出自贸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完成各片区差异化的试验任务。

(一)地理区位优势

黑龙江自贸区拥有三个片区,分别为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和绥芬河片区,总占地面积119.85平方公里。哈尔滨片区位于哈尔滨市的西部,主要涵盖了松北区和利民开发区。该片区位于省内多条重要铁路的交会处,拥有完备的铁路运输通道。黑河片区位于黑河市的东北部,与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隔江相望,两地相隔最近距离仅仅750米。绥芬河片区位于绥芬河市东部,与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达27公里。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黑龙江自贸区开展对俄经贸往来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二)自然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森林、农业、矿产和冰雪旅游资源,这些资源是黑龙江省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基础。

森林资源总量大,分布集中。2018年黑龙江省森林面积达1 990.46万公顷,其中人工森林面积达243.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8%,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均处于全国前列。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小兴安岭地区和黑龙江省南部。

农业资源总量丰富,耕地面积大且分布广。2018年黑龍江省粮食总产量达7 506.80万吨,比上年增长1.3%,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41%,粮食产量连续八年全国第一。平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28%,大部分农作物种植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矿产资源储量大,矿产种类多样。截止2015年年底,黑龙江省共发现135种矿物,其中正在开发利用的多达59种。

冰雪旅游资源丰富。黑龙江省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干燥且降雪期长,为发展冰雪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黑龙江省坚持树立“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的旅游品牌,根据地区特点推出不同风格的冰雪旅游产品。

(三)发展基础优势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快速发展工业,中国先后向前苏联等国家引进156项工业项目填补国内空白。这些项目大部分落户东北地区,使东北的工业基础也不断增强。直至改革开放前,黑龙江省已经成为了发展基础好、产业体系完备的工业生产基地。

(四)绿色产业优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黑龙江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重点打造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全省积极推进三江平原灌溉区更新改造的重大水利工程,逐步完善了灌溉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农机合作社,加大农机装配力度。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技术治理病虫,使用生物菌和农作物秸秆等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坚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无毒、无害、无残留的绿色循环体系。截止2018年年末,全省绿色食品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 046.7万亩,比上一年增长了5.4%。

(五)对俄贸易优势

早在上个世纪,中俄之间就已经开展边境互市贸易。黑龙江省拥有国家一类口岸25个,其中旅游口岸17个,对俄边境口岸15个,为中俄之间开展贸易和人员自由流动创造条件。此外,中俄货物运输通道得到进一步完善。2017年,“哈绥俄亚”陆海联运线路全面开通,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东西双向贯通的货物运输走廊。2020年1月,中俄黑龙江大桥竣工通车,为中俄开展货物运输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货物运输通道。

(六)后发竞争优势

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名中较为落后,但是黑龙江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发挥后发竞争优势。黑龙江省注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先进的技术在医疗、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应用。通过“单一窗口”、“互联网+政务”等举措,简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项目、缩短审批时间。

三、黑龙江自贸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黑龙江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全省经济的发展。在自贸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期,黑龙江省须全面深入分析制约发展的因素,克服短板,实现自贸区高质量发展。

(一)应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不够

体制、机制问题是黑龙江省能否完成顺利完成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也是导致地区经济长期落后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一直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等一系列推动经济自身高速发展的动力丧失。回顾黑龙江省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黑龙江省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深远。改革开放前,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大多依靠计划和指令。黑龙江省国有企业占比大,企业自身发展惰性大、政策执行僵化,导致这些企业无法满足改革开放背景下市场的需求。

(二)创新意识淡薄

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长期过度依赖于自然资源,导致部分企业对科技创新不够重视。从表1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的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与较发达的江苏省和广东省相比相差甚远。科研经费投入强度不足两省的四分之一。另一方面,政府在实施相关经济政策的过程中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从而导致政策执行过于僵化。

(三)经济结构不合理

第一,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尽管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受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黑龙江省整体经济仍然是以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千亿级,而江苏、广东两省远超万亿级。2017年年底,黑龙江私营企业户数达到210万,江苏、广东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分别为769万、999万。黑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仍然过小,原来的黑龙江省国有企业主业不突出、管理效率低,这使得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缓慢。

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黑龙江省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失调,农业和重工业比重过大,而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18.34%、24.64%和57.02%。第二产业中大多数为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科技因素在第二产业中发挥的作用较小。第三产业虽然占比略高,但是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效益上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均不占优势。

第三,产品结构不合理。以黑龙江省农产品结构为例,一方面小功率、中低端农机产品多。另一方面高端农机产品少, 大型、高效复式作业农机产品少。产品也主要以玉米和土豆为主,结构单一,种类缺失。

(四)粮食深加工能力不足

黑龙江省虽然是粮食大省,但在粮食的精深加工方面长期处于滞后阶段。产品层次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导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其利润产生严重的错位。据统计,2015年黑龙江省粮食深加工企业仅有276家,其中大部为小型深加工企业,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不强,规模经济优势无法完全发挥出来,导致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五)营商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在黑龙江自贸区建设的过程中,营商环境逐渐成为了推动黑龙江省经济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虽然黑龙江省在不断推动以营商环境为基础的全面改革,但与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相比营商环境的优势并不突出。在政务环境方面,由于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和理解不到位,往往导致政策实施的效果与预期结果存在偏差,使企业错失了一些重要的发展机会。

(六)人才流失严重

從2011~2018年八年间,黑龙江省人口数抽样调查中发现,黑龙江省人口大体呈逐年递减,而且青壮年劳动力占比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人口总数和青壮年劳动力占比同时下降的情况下,表明青壮年劳动力的实际人口数流失更为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对黑龙江省各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统计显示,2017年黑龙江有8.2万人从事信息传播,22.7万人从事金融,10.7万人从事科研。与同批的江苏、山东等其他几个自贸试验区有较大的差距。高新技术、科学研究领域高端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当前黑龙省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最迫切的挑战。

四、黑龙江自贸区发展模式创新的路径分析

近年来,自贸区的功能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黑龙江自贸区应以建设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交通枢纽为目标,探索出“片区内差异化发展、区域间协调联动”的自贸区发展模式。

(一)黑龙江自贸区创新发展的原则

在自贸区发展模式探索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复制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坚持“可复制、可推广”的指导思想,加大在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向其他自贸区经验的借鉴,确保自贸区能够快速成形、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黑龙江省要依据自身各片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要素禀赋程度,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等,创新自贸区的发展路径。

在自贸区建设的过程中,应坚持“统一布局、协调共进”的发展原则。要从全局出发,制定总体规划,进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各片区之间要加强联系,加强经济合作、政策沟通和信息共享。

在自贸区运行的过程中,要依照“规则透明、监管公平、运作高效”的原则。把提升自贸区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作为出发点,制定开放自由的规则,实施公平透明的市场监管,以推动自贸区高效平稳运行。

(二)以哈尔滨片区为中心打造东北亚金融中心

积极拓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程度。在哈尔滨片区内开展金融对外开放试点,允许符合要求的外资金融机构在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的制度创新,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将事前监管改为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简化金融机构前期的审批流程。在保证金融安全的条件下,放宽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拓宽外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

努力完善金融市场开放体系。哈尔滨片区应该利用其区位优势,建立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金融开放体系。对照国际标准与要求,逐步与国际金融市场对接。拓宽外汇的监管,从原来的重行政审批改为重监测,促进区域内资本的自由流动。

大力促进金融业务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借鉴国际通行的金融监管规则,简化有条件企业的人民币的跨境结算业务办理流程,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允许金融机构为片区内的企业提供跨国并购、跨境发放债券等金融服务。

(三)以黑河片区为中心打造大宗绿色商品交易中心

黑河片区应借助互联网发展优势,以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为依托,打造大宗绿色商品交易平台。把绿色农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举全省之力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继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创新,继续扩大绿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政府应继续利用制度创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采取取消部分审批程序或将审批改为备案等方式,确保企业能够高效快捷地入驻自贸区。采用宏观的政策和税收等手段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龙头企业。

黑河片区应该发展第一产业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平台经济,成立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推动“互联网+绿色农业”在片区的推广,形成集物流、支付与结算、信息交互等功能于一身的电商平台,逐步推动其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和定价中心。

(四)以绥芬河片区为中心打造进出口加工贸易中心

根据绥芬河的地理位置和俄罗斯的自然禀赋程度,该片区应重点打造木材、粮食、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对俄进口出加工贸易中心。政府应该在税收、融资、外汇和进出口方面对入区的加工企业提供优惠便利的政策支持。在全区开展“互联网+政务”的试点,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信息共享。推行政务全网通办、全区通办,逐步实现各部门、各区域的协同服务,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海关应该采用“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的监管模式,根据货物的状态分类,进行集中监管。对于优秀的企业可采用抽查或是免检等激励机制,提升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难度。

(五)以冰雪、森林、避暑资源为引领打造现代旅游新格局

首先,应该加快黑龙江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黑龙江省应以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和绥芬河片区为中心,向外扩展整合三地优质的旅游资源。各地根据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偏好等因素对消费者进行细分,打造不同风格的旅游产品。国内旅行社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优化旅行路线,提升服务质量。

其次,要创新旅游产品。从“旅游+”入手,通过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赋予旅游产品更多的内涵。利用黑龙江省的避暑资源推出“旅游+养老”的旅游模式,既可以满足老年人养老的需求,还可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而且,通过这种行业间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而且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最后,要提升旅游业的服务水平。黑龙江省应加快旅游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建设。设立黑龙江省专门的旅游门户网站,提供住宿、美食、旅游景点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在景区内实现智能化的交通系统、票务系统和虚拟漫游系统,增强旅游产品的科技感,从而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六)以信息、智能技术发展为契机打造现代物流中心枢纽

自贸区应发挥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货物运输的基础优势,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先进的现代技术,打造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心。现代物流的发展要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发展目标,全省要以政策创新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以观念创新转变传统的物流企业发展方式;以制度创新提升自由化发展程度。

企业应该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注重从业人员的再培训和再学习,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扩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加强与高校合作,推动新型运输设备的设计与研发。自贸区的物流企业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对标国际货物运输的规则,采用综合化的运输方式。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运输方式的优化选择,以实时信息为支撑打破物流企业之间的壁垒。

[参考文献]

[1]张孝静.沿边开发开放战略下黑龙江省自贸区建设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

[2]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E0103.

[3]黑龙江省统计局.http://www.hlj.gov.cn/szfsjz/sq/jjjs/.

[4]任俊明.黑龙江冰雪旅游迎来省外客人2000万[N].黑龙江日报,2019-03-01.

[5]姜威.农业如何成为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性产业[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7(5):124-131.

[6]趙莹,郑睿.重振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J].商业经济,2018(3):22-23,35.

[7]刘依娜.后发优势理论研究对企业发展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8(8):83-85.

[8]张平,于珊珊,邬德林.黑龙江省粮食深加工产业发展困境与对策[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6):131-138.

[9]武靖州.振兴东北应从优化营商环境做起[J].经济纵横,2017(01):31-35.

[10] 郭振,许林.在自贸区建设中推动黑龙江对俄贸易创新发展[J].对外经贸,2019(11):26-28.

[11] 周文慧.中俄自贸区建设背景下的黑龙江省金融效率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

[12] 蒋昭乙.深化江苏自贸区金融领域开放创新[J].唯实,2019(12):60-63.

[13] 赵蕾.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05):3-6.

(责任编辑:顾晓滨)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创新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