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对有效性的研究

2020-12-28于明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11期

于明

【摘  要】目的:体会对重症脑外伤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遵从治疗措施差异分组原则,择我院2019.3-2020.5内的7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气管插管术)和观察组(37例,气管切开术);观察治疗有效性以及两组患者临床各指标用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性显著较对照组高(97.2%vs78.7%),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用时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重症脑外伤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建议采纳气管切开术,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性并缩短呼吸机使用以及带管时间,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重症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常规气管插管术;治疗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5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0084-01

脑外伤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会损伤脑组织,导致患者昏迷;而脑外伤发病迅速且预后差,因此临床治疗措施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外科手术成为临床治疗脑外伤的重要措施,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处于昏迷状态,因此被称之为“重症脑外伤”;此类患者以“恶心呕吐、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若脑外伤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则会对外界刺激丧失反应,从而诱发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和康复[1]。可见,对重症脑外伤患者开展科学、有效的术式治疗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从治疗措施差异分组原则,择我院2019.3-2020.5内的7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18例男,15例女,年龄53-82岁,平均(67.50±10.33)岁。观察组(37例):20例男,17例女,年龄54-82岁,平均(67.33±10.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用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

纳入标准: (1)符合临床对重症脑外伤的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具备机械通气指征;(3)血压、血流动力学稳定;(4)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为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衰竭;(2)心肌缺血较严重者;(3)合并严重急性感染者;(4)咽部肿瘤者;(5)心源性休克者;(6)恶性肿瘤[2]。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气管插管术:沿口腔插入气管导管,另一端连接呼吸机,借助呼吸机对患者呼吸情况进行观察和控制,在此期间内对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护,若出现异常,第一时间内给予对症处理措施。

观察组:气管切开术: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仰,在肩部下方放置软垫,在气管软骨间隙标记2-4个穿刺点,固定气管,局部麻醉后对标记处作横切口,垂直穿刺气管后连接套针注射器,确定套针管在气管内后以45°角将外套管送入气管,依次撤出注射器、穿刺针芯,气管前臂扩张,借助扩张钳推入管腔内部并抬高,确保钳尖角度同气管一致,扩张钳臂确保气管导管容纳,退出擴张钳,妥善固定。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治疗有效性;显效(手术治疗后病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血气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有效(病灶消失,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改善显著),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3]。

1.3.2观察临床各指标(呼吸机使用、带管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用时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此研究借助 SPSS 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观察的计量资料应用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处理;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性相较

就治疗有效性而言,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高(97.2%vs78.7%),P<0.05。见表1。

2.2临床各指标用时情况

观察组(n=37):呼吸机使用(8.56±2.23)d,带管时间(12.23±2.33)d,感染控制时间(5.23±1.23)d,住院时间(15.26±2.23)d;对照组(n=33)呼吸机使用(13.23±3.36)d,带管时间(15.26±3.45)d,感染控制时间(8.56±2.23)d,住院时间(22.36±3.56)d;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用时较对照组低,P<0.05(t=6.9193、4.3468、7.8471、10.1134)。

3 讨论

重症脑外伤属于临床常见脑部创伤性病变,脑部受创后会损伤神经功能,而重症患者病情凶险且病逝迅速,因此需在短时间内对其开展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多数重症脑外伤患者受伤后会处于昏迷状态,自主呼吸会逐渐的减弱,最终诱发低氧血症,因此为确保重症脑外伤患者呼吸通畅,在治疗时必须开展辅助通气治疗。

目前临床多借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来对重症脑外伤患者实施治疗。

其中气管插管主要经过口腔或鼻腔而将导管插入患者气管内,连接呼吸机后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可为患者提供正常呼吸。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气管插管风险较高,后期极易对患者咽喉造成损伤儿不利于预后情况,且长时间接受气管插管治疗,患者经济负担较重。气管切开术将患者气管切开并置入导管,连接呼吸机后进行通气治疗。经研究证实,气管切开术可有效开放气道,促使患者自主呼吸尽早恢复的同时便于开展人工排痰等护理工作,因此可有效减少咽喉损伤[4]。

此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治疗有效性显著较对照组高(97.2%vs78.7%),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用时较对照组低,P<0.05。证实了对重症脑外伤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治疗的价值。

综上所述,对重症脑外伤患者开展气管切开术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并借鉴。

参考文献

[1]    PAN Xian-bin.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影响观察[J].世界复合医学,2019,005(004):148-150.

[2]    熊丽,张莹,刘斌,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18,15(8):1073-1078.

[3]    叶军,谢志向,魏林平.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探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8,8(23):218-220.

[4]    于强,黄好峰,李习珍,等.深静脉穿刺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2019,09(05):28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