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教育流派若干问题的思考

2020-12-28陈平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1期
关键词:学派

陈平

摘要:流派,是人类文化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流派是由一些主张大体相同,方法及风格基本一致的理论家和追随者组成的一个派别,有自己的主张、体系或理论。教育流派价值取向明确,强调以人为本,聚焦人的发展;教育流派具有开放性,强调相互的学习与交流;教育流派强调实践性,积极寻找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教育流派更有可能成为政府推进项目。

关键词:教育流派;学派;教育风格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1A-0003 -04

“流派”是人类文化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文化趋于成熟和繁荣的一种表现。对于教育流派的讨论,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过程,会对教育发展乃至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流派的内涵解读与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对“流派”的解释为:学术思想与文艺创作方面的派别。也就是说,一般对于流派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学术界及文艺创作中。要成为流派,需要有两个关键要素:“流”与“派”。“派”意为立场、见解或作风、习气相同的一些人。凶为立场、见解等不同,不同的“派”就有了自己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色彩,所以作为流派要有自己的独特性。有了独特性.才有影响力。“流”意为流动,像水流一样不断流传下去。事物凶“流动”才有活力,“派”也因“流传”才有生命力,流传时间越长就越有生命力。“独特性”与“生命力”构成了流派的两个关键要素。

1.流派要有自己的主张、体系或理论

《周易·系辞》提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物各有畴,人凶有不同志向而聚在一起。流派,之所以能让不同的人聚合在一起,就是凶为这些人在学术思想、文艺创作方面有共同的志向与主张。随着社会发展,流派不仅仅局限在学术和文艺界,也出现在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如科学、医学、教育、武术等领域。不同流派的不同的主张、体系或理论,是该流派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核心要素,是流派的灵魂。流派的理论、体系或主张,也是流派组成共同体的黏合剂,是“共同体”不断扩大而又不致离散的向心力。因为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或主张,流派可以让处于不同地方、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时代的人归于一派。

教育也有众多流派。《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流派》一书中,列举了几个主要流派:可持续发展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全纳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建构主义教学、多元智能教学、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等。每一个教育流派都有自己的理论主张,如:“可持续发展教育”主张教育要“培养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多元文化教育”主张“通过多元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民族、社会群体间的文化差异,正确判断其他文化与自己文化间的关系及相互的影响,养成处理不同文化的得当的行为模式,促进个人的自我发展”[1]。

我国对于教育流派的研究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有了很大的进步。进入21世纪后,人们开始重视教育流派的研究及实践探索。在由国务院和教育部组织的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活动中,获得基础教育成果奖的有417个,其中有江苏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北京的“马芯兰小学数学教学法”、上海的“后‘茶馆式教学”等。这些成果,可以看成是中国基础教育比较成功的教育流派。“情境教育實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还获得了特等奖。这些“教育流派”都有自己鲜明的教学主张,如江苏的“洋思教学模式”就可以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八个字来概括;上海的“后‘茶馆式教学”可以用“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来概括;“马芯兰小学数学教学法”主张通过“开发学生智力”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2.流派要有核心人物

流派的核心是有自己的主张、体系或理论,而主张、体系或理论都是由具体的人提出的。独特的理论、鲜明的主张需要由底蕴深厚、见解独特的人来提出。这些人往往会成为流派的核心人物。如陶行知系统全面地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主张,故而成了“生活教育”的倡导者、奠基者和最早实践者。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项目中也有这样一些核心人物,如李吉林、张思明、马芯兰、李庾南、蔡林森等。

此外,核心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由一群人共同组成,他们共同建设、传承、丰富着流派。核心人物对于扩大流派的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人物是流派的精神领袖,他们犹如流派的一面旗帜、一座灯塔,感召了无数人。核心人物与无数的追随者共同形成了流派。

3.流派要有大批的追随者

一个人再伟大,也形不成流派。派,必须要有一批人,这一批人构成一个群体。当然,不是说很多人在一起就可以成为派。成为派的人,其核心要素是要有共同的主张或追求,这一主张或追求就是磁场,就是向心力。追随者们追求的就是同一个主张。这一批人形成的群体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可以是认识的,也可以是不认识的;可以是一个区域的,也可以是不同区域的;可以是一个时代的,也可以是不同时代的。

例如美国杰出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后,引起了全球教育界的关注,大家纷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育改革,进行教学实践。在加德纳的指导下,我国创建了多个多元智能的实验学校。这些实验学校涵盖了不同的学段,各个学段推进的重点不同,如幼儿园的“多彩光谱”、小学阶段的“重点学校”、初中阶段的“学校实用智能”、高中阶段的“艺术推进”[2]。

4.流派要有一定的跨度

流派要有一定的跨度,包括地域跨度和时间跨度。流派的价值及活力与跨度基本成正相关。地域大,流派的辐射面就相对较广;时间长,流派就有纵深感,有历史感。所以,跨度越大,流派的价值也会越大,生命力就越强,反之越无价值。如果“流派”只局限在一个地方,出现时间又很短,那么这样的“流派”基本没有影响力。

二、流派、学派及风格的异同

学派与流派,虽然都是由共同学术主张的人组成的派别,但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

1.流派与学派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学派的定义是“同一学科中由于学术观点不同而形成的派别。”《汉语词典》界定的学派为:“讲学者各师承说,自称派别。”在陈文林、邹甲主编的《自然辩证法》中对于学派的定义是“一门学问中由于学术师承不同,由学术观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批科学家所形成的派别。”此外,有学者认为,学派是一门学科内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学术要素的学者结合体[3]。可见,尽管学术界对于学派的定义表述不同,但大家还是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学派限定在某一个相同的学科内,学派是学者或科学家组成的共同体,共同体内的学者及其理论观点有一定的师承关系。

有学派不等于就有流派。流派是一些主张大体相同,方法及风格基本一致的理论家和追随者组成的一个派别,他们可能认识也可能不认识,而学派相互之间一般是师承关系。学派强调学术的正统性,其理论或观点主张相对严谨,较少有包容性及开放性。但流派就不同,从观点主张,与追随者的关系,到风格传承等都有很大的开放性及包容性。学派可由一个人独擎大旗,但流派必须有一群人。学派可以“昙花一现”,但流派需要有一个时间段。学派更重视不同观点与不同主张的争鸣,而流派不仅需要观点、主张,更重视实践的探索,方法追寻与模式的构建等。

2.流派与风格

没有风格就没有流派,风格是产生流派的基础。而流派能让风格得到扩展与流传,提高影响力,可以说流派让风格有了生命,让风格变得更有价值。风格的核心是有“格”,流派的关键是能“流”。

风格,来源于艺术概念,指艺术作品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它是指在艺术实践中,在表现内容、表现形式、作品的思想价值等方面呈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色、风貌或格调。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特色或样式。“风格即其人”,教学风格是教师个性的自然流露及具体的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他的教育思想、审美意识、个性品质、教学方式等要素的高度统一和集中体现,是教师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说教学风格有以下一些特点:独特性、创造性、有效性。因为教学风格与教师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学风格的种类是多样的,如感性的、理性的、诙谐的、严谨的、随意的、技巧型的等等。

流派的关键是能流。思想、意识、主张、方法等应该是“流”的要素,而教学风格就是教师教育思想、审美意识、个性品质、教学方式等要素的高度统一和集中体现。所以,我们可以讲风格是形成流派的基础。

当然,不是所有的风格都能成为流派的。风格是个人追求,流派是大家的共同追求。教学风格是教师个人的行为体现,而教学流派是教师群体性的表现。因为教学风格是教师们个性行为的表现,所以即使教育思想相近、教学方法相似的教学风格也未必能形成教学流派,他们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及有群体性的目标追求。

能成为流派的教学风格,是得到相当部分人追随的风格,是在很多人的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并且是有效的教学风格。同样,这样的教学风格有一定的包容性、开放性,它能被相当部分人仿效、改造,并且能融入各自的教学实践中。如果风格过于鲜明、个性过于强烈,人们难于学习、仿效,这样的风格就很难成为流派,很难有生命力。

三、教育流派的独特性

教育流派與其他流派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具体有以下一些特点。

1.教育流派价值取向明确,聚焦人的发展

教育流派与其他流派相比有更强的日的性,价值取向明确,主要为了探寻教育规律,探索育人途径,最终为了学生发展。而教育流派聚焦人的发展,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教育流派是有关教育的“主张、体系或理论”,教育的一切是为了人的发展。教育流派自然成了关于人的发展的“主张、体系或理论”。

教育流派关注人的发展,即使是教育流派之间的争鸣也主要聚焦在人的培养上。20世纪的西方教育流派林立.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等。这些流派就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争论主要集中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方面。自由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教育流派强调大学教育应该培养社会精英,而实用主义、要素主义教育流派则强调大学教育应该面向大众。

2.教育流派具有开放性,重视交流与学习

流派会发生“流变”,流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流派与流派之间产生相互影响。但教育流派在对待其他流派的态度上,更有包容性,更强调开放。

有些流派把坚守自己的主张,维护自己的个性作为一项使命,因为它们知道没有了这些“主张”及“个性”,其流派有可能会“变异”或“消亡”。而教育流派则没有这样的“危机感”。教育流派有自己的价值追求,有自己的品质特性。在对待其他流派的态度上,教育流派更有开放性,而且这样的“开放性”很多时候是主动开放的。

教育流派强调学习与交流,对其他流派没有“排他性”。教育工作者喜欢把自己的学术主张或做法推广到其他地方。民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展了广泛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1919年5月- 1921年7月,美国学者杜威来到中国的南京、无锡、镇江等地进行巡回演讲,传播他的教育思想。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罗素也到过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进行讲学。同时大批学者到美国日本等考察学习,仅无锡地区就有丁锦、杨荫杭、徐傅霖、秦毓鎏、嵇镜、张肇桐等[4]。各种教育实验在各地开展,如“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分团教学法”“学分制”等,都在江苏的一些学校进行了实验。

教育流派与其他流派比,更容易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荐后,一些教育流派会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如“可持续发展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积极响应。

3.教育流派强调实践性,聚集教育问题

教育流派与其他学术流派比更强调实践性,其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教育流派的形成,一般是由核心人物提出教育理论或教学主张,广大实践者积极实验这样的教育理论或教学主张,核心人物与广大实践者组成实践共同体,共同创造流派。

猜你喜欢

学派
具有创新价值的伯明翰学派文化阐释
谈美声唱法的学派与风格
学科学理共识及西方乐派对培育中国乐派的意义
小提琴演奏学派述评
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及其思想
重“流派”、弃“宗派”与讲“学派”
论朱智贤学派: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的创新
“回到现场”和“情境写作”
论浙江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