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生态游憩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协同发展路径探究

2020-12-28董帅闫海莹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协同发展

董帅 闫海莹

摘 要 乡村生态游憩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协同发展是乡村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提升乡村内生发展动能的前提条件。环境问题构成了乡村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提升生态游憩资源开发成效、将生态游憩资源开发与人居环境保护高效衔接起来是亟待关注与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以乡村生态游憩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存在的困局为现实背景,分析其协同发展应坚持的原则,为乡村生态游憩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游憩资源;环境治理;协同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0.089

2019年1月3日,中共中央制定《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近年来,乡村旅游呈现井喷式发展,乡村生态游憩资源的开发再造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乡村景观的游憩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在乡村游憩资源价值日益突显的背景下,应从乡村游憩资源本身的价值属性入手,紧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理念诉求与政策背景,突顯乡村游憩资源固有的价值属性,实现乡村游憩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有效衔接与协同发展,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游憩区环境治理的格局。乡村生态游憩从本质来看属于广泛意义的旅游,也是乡村功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公众利用闲暇时间在户外进行的具有生态、旅游、文化、保健等功能,使人身心愉悦的活动[2]。随着乡村生态游憩资源的开发,其环境治理问题逐渐突显出来。

1 乡村生态游憩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协同发展困局

当前,关于乡村生态游憩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的相关研究较为零散,基本属于案例型的应用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应从法制视角、经济视角、行政视角、市场视角、游客感知视角等不同的角度,为生态游憩资源保护与游憩区环境治理提供相应的思路。如针对环境破坏严重的乱象,学者Liston-Heyes提出应从经济角度对旅游资源所提供的这种综合效益进行货币化评价核算,以建立旅游资源资产的价值账户、实现其资产化管理[3-4]。游憩资产价值管理缺失是导致游憩区环境治理困局的重要因素。分析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学者们普遍认为乡村生态游憩区设计开发缺乏合理规划,并未将乡村生态游憩区环境治理纳入乡村社会的发展规划之中,部分农村区域仅仅考虑到发展地方经济,忽视了环境治理,加之治理主体不清晰、资金来源不足、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文化缺失等,导致乡村游憩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缺乏前瞻性和战略性,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格局难以形成。

2 乡村生态游憩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协同发展的原则

2.1 与乡村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科学合理开发乡村生态游憩资源,并将其与环境治理有效衔接起来,成为满足社会大众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内容。不同区域的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差异不同,进行游憩资源开发应考虑到其差异性,与乡村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一刀切。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协同治理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模式,为社会善治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乡村生态游憩资源是乡村发展的重要载体,从乡村环境治理建设目标来看,是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美国学者Wagar认为,乡村生态游憩资源开发应加入对游憩容量的考量,避免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生态,并明确游憩容量是指一个游憩地区能够长期维持旅游品质的游憩使用量[5]。保证乡村自然景观可持续发展,需要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嵌入到乡村社会的发展脉络之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3 经济效益原则

乡村生态游憩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协同发展是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发中应注重顶层设计,注重效率、效果和适应性。乡村生态游憩资源的价值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其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其内核所在,其价值的展现离不开环境的治理。对乡村生态游憩资源的价值评估需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其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

2.4 宣传教育原则

乡村生态游憩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的,游憩与环境教育相耦合而形成的游憩环境教育,对游憩发展和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6]。坚持宣传教育有利于培育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行为文化,而在具体宣传过程中,要讲求实效,务求科学性宣教,利用公众喜闻见乐的载体与形式,让公众将保护环境、参与游憩区环境治理作为一项自觉的主体行动[7]。

3 乡村生态游憩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协同发展路径

3.1 加强顶层设计,创新环境公共政策供给体系

生态文明是一项国家顶层战略。在市场机制无法解决负外部性问题时,政府治理是必要的选择[8]。在环境公共政策供给中,应加强多部门联动,协作参与环境治理,加强政策供给创新,将生态游憩区环境治理进行前瞻性设计,融入到乡村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为推进乡村社会善治提供政策支持。

3.2 运用战略思维,与乡村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

乡村空间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场所。乡村社会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物质补给源头。在我国,不同区域的情况不同,应结合乡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保证生态游憩区的开发在符合国家整体规划要求下进一步细化,制定乡村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乡村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治理紧密连接起来,将规划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细化为一系列细分目标,由此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3.3 加大财政扶持,创新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应加大对乡村环境治理薄弱环节的财政支持力度,为环境公共服务的市场购买机制形成提供支撑。县乡两级政府应在公共财政预算中单列出游憩资源开发与保护必要的成本支出,并作为增量预算进行管理。

3.4 促进公众参与,构建全民参与环境治理体系

促进公众参与,建立共治共享的环境治理新格局,促使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调动公共参与乡村游憩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形成协同共治的环境治理格局。应将公众参与纳入到政策制定、执行、考评与监控之中,使环境治理达到多元协同善治。

3.5 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与健全监督与考评体系

根据国际上生态游憩区资源管理的经验,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尝试建立有偿付费使用制度,是生态游憩区资源价值管理的可行路徑。游憩资源管理方可以通过市场公开招标进行市场化运作,游憩区资源使用者可以通过付费有偿使用。此外,建立健全游憩区资源管理者和使用者的监督与考评体系也是游憩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措施。

在实际运用中,要将乡村生态学理论、生态美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生态游憩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的基本理论框架。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纳入乡村社会转型发展的步伐之中。

参考文献:

[1] 张琳,马椿栋.基于人居环境三元理论的乡村景观游憩价值研究[J].中国园林,2019,35(9):25-29.

[2] 王珏.人居环境视野中的游憩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Liston-Heyes C,Heyes A.Recreational benefits from the Dartmoor National Park[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9,55(2):69-80.

[4] 张红霞,苏勤,王群.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1):31-35.

[5] Wagar JA.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ild Lands for recreation[J].Washington DC:Society of American Foresters,1964,10:a0001.

[6] 彭伟,甘萌雨.基于游憩者视角的游憩环境教育实证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1):243-246,250.

[7] 董帅.我国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体系建设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6.

[8] 何立胜,杨志强.内部性·外部性·政府规制[J].经济评论,2006(1):141-147.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协同发展
社会资本与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浅析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