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柑橘黄龙病灾后山地脐橙复产栽培集成技术浅析

2020-12-28卢俊华高新华刘日红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10期

卢俊华 高新华 刘日红

摘 要 在柑橘黄龙病灾后,应快速转变果农传统种植和管理观念,综合应用生态修复、矮化密植、土壤改良、大苗上山、水肥一体化、合理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集成技术,生态复产脐橙,推动脐橙产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灾后复产;山地脐橙;复产栽培;集成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0.018

赣南脐橙生态复产是否能保持种植面积不减少、果品品质不变,关键在果农能否掌握核心技术。

1 修复果园生态

按照“山顶戴帽、主干道绿化、果园与果园之间种植防护林”的生态建园要求,复产果园四周及山脊、风口种植保护林木或补植与柑橘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作为隔离林带,果园与果园之间隔离林带宽度3~5 m,修复生态环境。重视防护林建设,可有效改善果园环境,减少风斑果、日灼,减轻台风危害,减少黄龙病传染,同时还能有效减少溃疡病感染[1]。

2 合理矮化密植

赣南脐橙生态复产应采用“合理密植、高干低冠、寬行窄株”的栽培模式,以方便果农打药、采果、修剪及抹芽。可推行宽行窄株栽植方式,株距2.0~2.5 m,

行距5~6 m,主干高50 cm左右,每667 m2栽植70~80株,以便于果园进行机械化作业。采用此种栽培模式可早结丰产,有利于前期高效益(详见图1)。

3 实施沃土工程

建园时挖深1 m、宽1 m的栽植沟,压埋3~4层粗纤维含量高的杂草或绿肥,回填到栽植沟内。柑橘苗木定植后,每年深土扩穴,按照“春种大豆、秋种萝卜”的要求培养绿肥并压埋,改变根系的生长环境,培肥地力,提升赣南脐橙果品质量(见图2)。

4 推行假植大苗

果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网棚假植幼苗1~2年后上山定植,以降低幼树感染黄龙病的风险及苗木生产管理成本。如果常年培育此类大苗,周年实现补缺,在每次清除病株后,及时补种假植大苗,能够保持园相整齐及整园产量。实现果园早成园、早丰产、早收益[2]。

5 推广省力栽培

面对现存的劳动力老龄化、用工成本高等问题,要大力推行实施肥水一体化、省力化喷药等田间管理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推广使用机械设备,如节水灌溉设备、旋耕机等,并对树体进行合理整形修剪,让脐橙种植更省力、更高效、更智能[3-4]。

6 整形修剪

6.1 幼树以抹梢为主

对定植前3年的幼树,及时抹除第一分枝以下主干上的萌芽,保持果树主干高度在30 cm以上,枝条保持自然生长,对树冠不用短截、抹芽、摘心等,可通过扭枝调整枝梢生长。

6.2 成年树以修剪为主

每年采果后及时进行“开天窗”大枝修剪,剪除树冠中上部1~2枝遮阴大枝,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保持立体结果能力、提高果品品质。

7 综合防治病虫

7.1 物理防治病虫

采用杀虫灯、黏虫黄板、捕食螨、昆虫信息素、果实套袋、主干刷白等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果树树盘覆草防治杂草,人工除虫除草。

7.2 化学防治病虫

冬季清园,树冠喷施杀螨剂、杀虫剂;春季至秋季抽梢时期,重点防治脐橙溃疡病、木虱、红蜘蛛。一般在春芽萌发0.5~1.0 cm时喷药1次,5~7 d后进行第2次喷药,再过7~10 d第三次喷药,选用内吸剂和杀卵剂进行第1次喷药,选用触杀剂进行第2、第3次喷药。在幼果生长期(5月中旬到6月上中旬),对为害幼果的溃疡病、蓟马、粉虱进行重点防治,同时还要防治柑橘木虱和炭疽病。此外,还可通过钩杀天牛幼虫或人工捕杀天牛成虫对天牛进行防治;及时剪除黑蚱婵产卵为害的枯枝,并带出果园,集中烧毁。果实成熟期(10—11月),根据果园柑橘红蜘蛛、木虱、炭疽病等病虫发生情况,适时进行喷药防治[5]。

参考文献:

[1] 李玲,肖润林,莫继荣.赣中南柑橘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与栽培技术关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4):3-5.

[2] Lowell CA,Tomlinson PT,Koch KE.Sucrose-metabolizing enzymes in transport tissues and adjacent sink structure in developing citrus fruit[J].Plant Physiology,

1989,90(4):1394-1402.

[3] 胡正月,李民权,胡美蓉,等.影响脐橙品质的因素与提高品质的技术措施[J].中国南方果树,1999(4):3-5.

[4] 陈毅群,陈波,易龙,等.3个脐橙品种离体茎段培养及茎尖微芽嫁接条件的优化[J].中国南方果树,2020,

49(1):22-27.

[5] 胡桂兵,杜育映,林顺权,等.朱见杂柑在广东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南方果树,2006(4):1-2.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