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退出or被动离开:基于多案例比较的创业退出机制研究

2020-12-28王家宝满赛赛

上海管理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方太乔布斯被动

王家宝 满赛赛

(上海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44)

1 研究背景

本文拟从主动和被动两个视角对创业退出机制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探索并尝试总结创业退出的机制。本文首先对创业退出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构建了理论分析模型,然后根据典型性、多样性和资料的可获得性三个标准,选取了苹果、Scour、阿里巴巴和方太4家公司作为本研究的案例分析对象。其次,将所选企业的退出过程分为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两类,并分别对这两类退出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公司内部矛盾和法律因素会导致创业者以被解雇和破产的被动方式退出公司,获得即时经济回报、保护公司长远利益和创业者个人因素会导致创业者以IPO、员工继任、家族继承等主动方式退出公司。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创业退出的结果效应都体现在个人和企业两个方面。最后,基于上一步的分析得出,创业退出包括退出前因出现、进行退出准备、选择退出方式和产生退出影响4个阶段,并提出了创业退出机制的IPMO模型。

2 文献综述

2.1 内涵

创业退出是一种个人退出自营职业的决策,企业退出特定市场,或者企业中止、关闭或破产。Stam等(2010)将创业退出定义为“退出创业生涯的决策”,这意味着退出的决定可能是永久性的,或者至少它代表了工作活动和工作身份的重大转变。本文认同DeTienne(2010)的观点,认为创业退出是指“私营企业的创业者离开他们所创建的企业,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将自己从公司的主要所有权和决策结构中移除的过程”。该概念的内涵有三个范围的界定:所研究的企业范围为私营企业而非上市企业等;关注创业者的退出而非企业层面的退出;所产生的结果变量是针对创业者层面而非公司层面的。

从现有研究来看,创业退出是创业者由于内外压力而退出他们自己创建的企业的过程。根据创业者退出企业的不同原因,可将创业退出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类型。被动退出是指由于破产、失败或者外部股东的压力,如风险投资家等原因导致的退出;主动退出是指出于个人原因和其他就业/财务机会的退出。研究创业者被动退出的过程,可以鼓励创业者从中学习、积累经验,促进创业者再次创业。理解创业者的主动退出也很重要,一方面可以减少强制性退出和“习惯性失败”,强制性退出和“习惯性失败”既浪费资源,又会增加财务、心理和社会成本,另一方面将有助于创业者更好地理解退出的过程和挑战,并将退出作为一种适当的策略。

2.2 影响因素

创业退出的影响因素包括创业者因素,如创业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经验等;新创企业因素,如企业绩效、企业投入的资源和企业规模等;家庭因素,如父辈是否有创业经历、是否需抚育下一代、抚育孩子的数量和家庭资源等;社会环境因素,如产业特征、区域条件和宏观环境等。

2.3 策略

创业退出路径是创业者实际采用的退出新创企业的方式,创业退出策略则是创业者打算采用的退出方式。现有的创业退出策略主要有以下六种:首次公开募股、并购、员工收购、家族继任、出售、清算。目前,国内企业的退出策略或路径主要有彻底退出型、弱股东型、弱员工型、决策指导型和幕后操作型。

2.4 结果效应

创业退出的结果效应体现在创业者、新创企业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首先,创业退出对创业者的经济和情感都会带来影响。经济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重新进入雇佣工作后所获得的报酬以及再次参与创业活动等方面。Rouse(2016)将创业者分为自我强化工作导向型(self-fortifying work orientation)和管家工作导向型(stewarding work orientation)来讨论创业退出对创业者情感上的影响。前者在退出过程中心中不会有太大的失落,反而对新的创业想法充满激情,而后者在退出过程中常常承受巨大的失落感和悲伤感。其次,创业退出对于企业的积极影响体现在,创业者以首次公开募股的方式退出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和融资能力,消极影响则是,当企业失去了创始人后,可能会置于失败的危险境地。最后,即使创业者退出企业,但其创业过程仍会给外部环境带来影响。

2.5 创业退出的机制研究

De Tienne和 Wennberg(2014)对文献的全面回顾表明,创业退出研究可分为三类。一类研究调查了业绩和退出之间的关系;第二类研究策略和可行的退出方法;第三类是对经济和企业层面退出后果的研究。Wennberg和DeTienne(2014)总结了其他退出文献中提出的问题,并讨论了退出过程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退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结果未知。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陶雅等(2017)进行了创业退出相关变量之间共变关系的研究,总结并构建出了创业退出的Inputs-Mediators-Outputs(IMO)模型,阐述了创业退出的输入要素、中介要素、输出要素的机制。

图1 创业退出的IMO模型

3 研究方法与案例简介

3.1 研究方法

已有的对相关变量的研究大都是通过定量的方法对创业退出问题进行分析,本文拟采用多案例比较研究方法,对创业退出的机制进行分析。从研究对象来看,创业者关于创业退出的原因、相关决策及退出后的情感等具有情景化特征;从研究内容来看,本文关注于探索创业退出的过程和内在机制,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因此,本文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主动和被动两个视角来分析苹果、Scour、阿里巴巴和方太这四家企业创业退出的过程。

3.2 案例选择标准

多案例研究中的案例数量一般以4~8个为佳,本文选用4家企业进行多案例分析,分别为苹果、Scour、阿里巴巴和方太。在案例选择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三个选取原则:(1)案例的典型性。以上4家企业均为创业企业的典型代表,并且根据De Tienne(2010)对创业退出的界定,以上4家企业所经历的退出事件均为典型的创业退出事件,并且这些退出事件对其他企业有典范作用。(2)案例的多样性。案例企业既包含了国外企业,如苹果、Scour,也包含了国内企业,如阿里巴巴和方太。这些案例中既有多次退出事件,如马云先后通过IPO、员工继任的方式2次退出阿里巴巴,也有单次的退出事件,如Scour破产、卡兰尼克被迫退出、茅理翔通过家族继承的方式退出方太。(3)资料的可获得性。以上4家企业创始人退出时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这4家企业也针对这些事件作出了详细回应,所以可获得足够的可供分析的数据。

3.3 案例公司简介

苹果公司由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等人创立于1976年4月1日,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苹果公司创立之初,主要开发和销售个人电脑,后致力于设计、开发和销售计算机软件和个人计算机等。

Scour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提供P2P文件下载资源搜索引擎的公司,成立于1998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辍学生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和其5位好友共同创立,总部在美国硅谷。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浙江杭州创立的公司。阿里巴巴公司现服务全球接近6900万名互联网用户,是全球首家拥有超过800万网商的电子商务网站。

方太公司是一家中国的知名家族企业,创建于1996年,由茅理翔父子共同创立。其专注于嵌入式厨房电器的研发和制造,致力于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们提供具有人性化厨房科技和可靠品质的嵌入式厨房电器产品,倡导健康环保、有品位、有文化的生活方式。

4 案例分析

4.1 乔布斯退出苹果公司

4.1.1 退出原因和方式

1983年,乔布斯用那句著名的“你是想卖一辈子的糖水,还是想抓住机会改变世界?”说服时任百事可乐CEO的约翰·斯卡利担任苹果公司CEO一职。但乔布斯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亲自“请”到公司的人竟将自己“踢”出了公司。不到一年时间,他们的经营理念就产生了不可化解的分歧,而且不久后,公司研发的许多新产品如Lisa、Mac电脑等接连失败使得IBM等电子巨头抢占了市场,董事会将责任归罪于乔布斯,再加上乔布斯偏激固执的性格,使得董事会对其更加排斥和不满。终于,在1985年4月,董事会决议撤销了乔布斯的所有职务,仅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而斯卡利则继续担任公司CEO。

4.1.2 退出结果效应

这次退出对于乔布斯个人而言,在经济上,他虽辞掉了在苹果的所有职位,并且卖掉了手中高投资回报率的苹果公司的股票,但是也因此套出大量现金,为其以后创建新的公司以及投资行为提供了资本支持:离开后的乔布斯创立了NeXT公司。另一方面,1986年,乔布斯斥1000万美元购买了视觉效果工作室皮克斯(Pixar)公司,1995年,皮克斯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

“乔布斯在离开后十分悲伤,甚至在多年后讲起当年被自己所创立的公司抛弃时,眼中都会满含泪水,他感觉自己被背叛了”。

在情感上,这段痛苦的经历影响了他后期创业的一些行为和决策。比如,他在创办新公司NeXT之初就通过掌握公司63%的股份来保证自己对公司绝对的控制权,以避免自己重蹈覆辙。

对于公司而言,乔布斯的此次退出在刚开始有助于稳定人心,平息了当时董事会和CEO的不满。但从长远来看,斯卡利在出任苹果公司CEO期间,盲目追求高利润率,不重视产品的创新与服务,使得苹果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从原来的20%下降到了8%。20世纪90年代,苹果公司的问题开始大规模爆发,乔布斯回归董事会前,苹果一直在在财政上努力挣扎。

4.2 卡兰尼克退出Scour公司

4.2.1 退出原因和方式

2000年,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正沉浸在Scour公司用户快速增长的喜悦中时,法院的传票来了:Scour因版权问题被好莱坞29家公司共同起诉,它们指控Scour侵犯了其版权,并索赔2500亿美元。虽最终双方达成庭外和解,但Scour被迫破产。

4.2.2 退出结果效应

Scour倒闭,卡兰尼克失去了收入来源并为此背上了巨额债务。情感上,Scour破产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卡兰尼克都很难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甚至没法走进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后开他回忆道:“光是看到几大制片公司的名字就让我血往上涌”。

4.3 马云退出阿里巴巴

4.3.1 第一次退出——辞去CEO职位

1.退出原因和方式(员工继任)。2013年1月15日,马云选择用员工继任的方式退出公司,他宣布将于5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公司CEO一职,2013年3月11日阿里集团董事局宣布陆兆禧将接替马云担任阿里巴巴公司第二任CEO。

马云此次退出正是因为对阿里的“爱之深”。他在“辞职信”上说道,自己48岁的年纪虽然年富力强,但在IT行业却是老兵。马云认为将企业交给年轻人是让企业长青的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

“这世界谁也没把握你能红五年,谁也没有可能说你会不败,你会不老,你会不糊涂。解决你不败,不老,不糊涂的唯一办法,相信年轻人!因为相信他们,就是相信未来。”“你爱你的孩子,就要让他独立起来。爱自己的公司,就让比你更懂这家公司的人去驾驭。”马云在一次采访中如是说道。

2.退出结果效应。马云此次主动退出,对于其个人而言,从经济上,他还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和股东。卸任后,他仍负责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的战略决策及其他工作并从阿里获得收益。

对于退休,马云有句著名的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方可闲庭信步。”这种主动退出的良性循环让“前浪”(创始人)们“闲庭信步”,放心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中:2015年11月18日,马云受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在APEC会议上就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创业精神进行讨论;2017年10月28日,马云在个人微博上公布了一张电影海报,并配以大有深意的“那一夜,那一梦”六个字,正式参演影片《功守道》;2017年12月15日,马云荣获“影响中国2017年度教育人物”。

对于公司而言,马云的卸任并没有造成公司内部结构上的动荡和情感上的恐惧,相反,公司按照缜密的制度稳定运行着。财务上,从2014财年到2018财年,阿里巴巴的总收入和净利润都呈上升趋势。

4.3.2 第二次退出——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公司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ABA”,当日以每股93.89美元收股,较发行价上涨38.07%,以收盘价计算,其市值破2300亿美元。此次退出的方式是首次公开募股,马云的持股比例由上市前的8.9%变为7.8%,其股权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但其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马云还将负责公司大的战略制定,对于重大事件决策、文化建设、人才培养,马云仍是不可缺少的。

对于公司而言,此次阿里巴巴整体上市的筹资额达到218亿美元,打破了互联网企业IPO融资记录,提升了阿里巴巴公司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此外,作为国内电商的领头人,阿里巴巴的上市也对其行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4.4 茅理翔退出方太公司

4.4.1 退出原因和方式

2005年,方太创立10周年时,茅理翔从方太董事长一职退休,转任整个公司主席,其子茅忠群接任方太公司董事长一职。他退出的原因是,他认为家族传承是天命,天命不可违。

4.4.2 退出结果效应

作为顺利接班的典型,茅理翔并没有因为退休而淡出公众的视野。66岁的茅理翔,选择了又一次创业,创办了家业长青接班人学校。茅理翔用“享受”二字来形容其退休生活。“老有所事,是一种幸福。”茅理翔说,自己的血液里似乎流淌着“创业”两字,接班人学校的创办,可以说是他人生的终极梦想。

对于公司而言,茅理翔采取的这种“三三制”的“渐进式退出”方式对企业来说是有益的。2005年茅理翔正式辞去方太董事长一职后,方太发展依旧迅速,并成为行业内最多国家专利得主,截至2017年8月,方太拥有专利总数1052项,其中发明专利215项,行业内遥遥领先。截至2017年12月27日,方太厨电销售收入(不含税)突破100亿元,创下了厨电行业的新纪录,成为首家突破百亿的中国厨电企业。

5 总结

本研究采用多案例分析的方法,从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两个视角,研究了创业者退出其所创建公司的过程。

5.1 被动型退出

在被动的创业退出事件中(乔布斯退出苹果和卡兰尼克退出Scour),创业者通常是遭遇到了使他们产生退出公司的意愿的事件,比如乔布斯与苹果公司CEO和投资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卡兰尼克则是因为公司的业务触犯了法律。被动的创业退出方式多为负面的,如被解雇和破产等。创业者被解雇或者公司破产后,从经济上来讲,他们可能卖掉手中的股票,换取大量的现金去进行投资活动或创办新的公司,也可能继续留在董事会中,手中仍掌握公司较大比例的股权。当然,公司破产后创业者还有可能背负债务。在情感上,除了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更多的是不舍和不甘,并会产生较强的回归意愿,尤其是在公司偏离其本意运行或出现危机时,回归意愿最强。而且,创业者的被迫退出可能会在刚开始平复公司或外界的不满,但从长期来看,没有完善的退出计划和准备工作的“匆忙退出”对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益事。

通过对苹果和Scour两家公司创始人被动退出的事件分析发现,可以用前人根据创业退出相关变量之间的共变关系总结并构建出的Inputs-Mediators-Outputs(IMO)模型来总结被动创业退出的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被动退出过程的IMO模型

5.2 主动型退出

在主动的创业退出事件中(马云两次退出阿里和茅理翔退出方太),与被动退出过程相似,创业者主动退出自己所建立的公司也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产生退出意愿,其可能是出于追逐经济利益,也可能是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退出方式有许多,如出售、IPO、员工继任和家族继承等。创业者退出企业后,在经济方面,他们可能仍担任公司董事会的重要职务,手中掌握着公司股权,也可能彻底退出公司,通过出售、转让股权的方式获得大量现金。情感上,他们的退出往往是为了公司更好地延续。创业者在成功退出后一般会从事自己所热爱的其他事业,但公司在他们心中永远是首位的。

与被动退出不同,主动退出的方式一般比较积极,如出售、IPO、员工继任和家族继承等。除此之外,主动退出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也多为正面的,有助于创业者未来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分析研究阿里巴巴和方太两家公司创始人主动退出的事件,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同被动退出类似,主动退出事件中两家公司的创始人的退出过程也可以用陶雅提出的创业退出过程的Inputs-Mediators-Outputs(IMO)模型来总结,如图3所示。

图3 主动退出过程的IMO模型

5.3 退出准备是创业退出过程的一部分

本文发现,无论是被动退出还是主动退出,它们的过程中都会包含退出准备的过程。在被动退出的视角下,创业者决定退出后,就开始着手准备,一般为股权转让、公司清算等。比如,乔布斯在退出苹果前,几经努力想夺回权力但均没有获得成功后,产生了创建一家新公司的想法,并开始在苹果的员工中挑选人选,建立创建公司的新团队。卡兰尼克在退出Scour前,组织了公司的内部清算、遣散了员工并出售了公司的资产后,向政府部门提交了破产申请。在主动退出视角下,创业者产生退出意愿后就开始为退出做准备,准备工作一般为甄选和培养接班人、建立健全公司的制度以保证自己退出后,公司仍能够正常运转。比如,马云在第一次退出阿里时表示“从2003年开始,我们对每一个岗位都实施了接班人培训计划,我们把文化、价值观以及团队合作纳入每个同事的业绩考核。2009年,阿里巴巴成立十周年时,为了确保阿里文化未来的传承,我们正式启动了合伙人制度建设。2012年,我们开始实施阿里巴巴领导层年轻化的整体换代升级准备工作。”茅理翔则是采用“渐进式退出”的方式,为儿子接班家族企业制定了“三三制”战略: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第一个三年,先放研发权;第二个三年放营销权;第三个三年,再逐渐放管理权。值得注意的是,被动退出视角下的退出准备过程往往比较短暂,主动退出视角下的退出准备时间一般较长,如马云为卸任CEO准备了10年,茅理翔则用了9年。

综上,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创业者退出其建立的公司的过程都包括了产生退出意愿—决定退出并着手准备—通过不同的方式退出—退出对自己和公司产生影响4个阶段,可以总结为一个Inputs-Plans-Mediators-Outputs(IPMO)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创业退出过程的IPMO模型

猜你喜欢

方太乔布斯被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蔓延
第五课 拒绝被动
说方太
方太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没有他就没有乔布斯的苹果美学
《中外管理》游学探秘方太的“大道与匠心”
《大道与匠心》
改变乔布斯的一句话
乔布斯的青春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