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疾病PET/CT误诊1例

2020-12-27张月红徐刚王艳峰陈旭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2期
关键词:右肺泼尼松酸性

张月红,徐刚,王艳峰,陈旭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1 基本资料

患者女,53岁,因“间断性咳嗽、咳痰、乏力2月余”入院。患者既往体健,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初为砖红色痰,后转为白色痰,不易咳出,偶尔伴有胸闷气短及背部不适等症状。体格检查: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偶尔闻及少量湿罗音,无胸膜摩擦音。免疫球蛋白(Ig)定量测定:113 IU/ML(0.00-100.00);血常规:淋巴细胞数(LYM):0.97×109/L(0.00-5.1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1.61%(0.40-8.0 0)。肿瘤标志物测定:癌胚抗原(C E A):

2.507 ng/mL(0.000-5.100);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0.225 ng/mL(0.011-2.5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251 ng/mL(0.500-10.000)。真菌涂片:未见真菌。患者既往体健,无明确家族性遗传疾病史。肺部CT提示左肺上叶占位病变及右肺中叶条片影。临床考虑左肺恶性占位病变可能,伴右肺中叶炎性病变,申请行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PET-CT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PET-CT(Siemens Biograph Truepoint 16)显像示:左肺尖纵隔旁见不规则肿块影,最大截面积约41 mm×45 mm,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为10.8;右肺中叶见斑片影,SUVmax为2.7;左侧锁骨区、纵隔及左肺门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大者约13 mm×18 mm,SUVmax为3.9;双侧胸膜腔内见少量液体密度影,考虑左肺恶性占位病变伴多发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伴右肺中叶炎症。患者行左肺占位病变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肉芽肿性炎,不能除外结核。患者携检查资料转至北京某医院会诊,复查血常规,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3.9%(0.5-5.0),重新穿刺活检,病理排除肿瘤,初步考虑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疾病,不能完全除外结核。给予泼尼松联合莫西沙星治疗一个月,复查胸部CT,病灶明显变小,第2个月单独给予泼尼松,逐渐减量,半年后复查CT,病灶减小90%以上,临床排除结核可能,进而支持ELD的诊断。8个月后来我院复查CT,左肺上叶病灶大部分消失,残留少许索条影,右肺中叶病灶消失,纵隔肿大淋巴结减小,数目减少,双侧胸膜腔内未见液体密度影。双肺病灶CT变化情况、PET-CT显像及病理。

2 讨论

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疾病(eosinophilic lung diseases,ELD)是一组以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浸润为特征的肺部疾病的统称,可伴有或不伴有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1-2]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一定的特异性,所以不同时期,ELD的分类不同[3-4]。目前比较明了的临床分类,把ELD分为①原因不明的ELD,包括特发性(急性、慢性),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②原因明确的ELD,包括寄生虫、其他感染性因素、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及相关综合征、药物/毒物等病因;③其他可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肺部疾病,如机化性肺炎、哮喘、langerhans 细胞肉芽肿等病因[5]。目前,ELD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多种检查方法,寄生虫、药物及毒物等接触史及哮喘、肿瘤、过敏性肺炎等患病史,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影像学提示肺内阴影,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0.4×109/L),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BALF)(>25%,尤其≥40%),针对常见肺部疾病诊断性治疗效果不佳,当以上指征出现时均可提示ELD。目前肺组织活检可用于一些复杂不易诊断的病例,而非必须方法。服用激素是目前治疗ELD的基础,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可以多次复发,复发后激素治疗依然有效。

本病例中,患者左肺肿块影像学提示占位,本院穿刺活检排除肿瘤,但不能除外结核,患者辗转就诊重复穿刺活检及外周血检查,穿刺病理与我院结果一致,提示肉芽肿性炎,再次排除肿瘤可能,但仍然不能排除结核,外周血检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依旧明显增高,根据“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初步怀疑ELD,给予诊断性治疗,口服泼尼松和莫西沙星,一个月后复查肺CT,患者左肺上叶病变较前缩小,然后停服莫西沙星,继续口服泼尼松,疗效显著,病灶明显缩小,进而支持ELD的诊断。一年后,患者再次来我院复查,无明显不适,CT示左肺上叶病灶仅剩少许瘢痕,余与上次复查保持一致。本病例中,由于穿刺病理取样为小标本,受标本取材的影响,病理中并未表现出典型的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ELD在影像学表现中缺乏明显的特点,多数文献提到有肺内阴影,诸如磨玻璃影、实变影、结节影、支气管扩张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胸膜肥厚、胸腔积液等一些非特异性征象,部分文献提出典型的“肺水肿反转征象”,但仅出现在少数的患者中,关于PET-CT在ELD诊断中的表现,少有报道。回归本病例,PET-CT提示左肺癌伴多发淋巴结转移,呈现出不易区分的肿瘤影像学表现,进一步反映了ELD多种多样的影像学表现,也提醒了广大PET-CT诊断医生关于PET-CT假阳性的现象,影像学诊断与临床密不可分的重要原则,从而有助于各位临床工作者的日常诊断工作。

猜你喜欢

右肺泼尼松酸性
合理用药科普
关于“不同方案泼尼松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一文的专家点评
基于肺部增强CT三维重建的右肺中叶血管、支气管解剖结构观察
两种手术入路对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可行性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敦煌医学古方大补脾汤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泼尼松联合伐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和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患者部分炎症指标的影响
肺粘液表皮样癌并转移1例报告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