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探析

2020-12-27周心懿朱小龙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高工匠培育

文 珂,周心懿,朱小龙

(1.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2.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构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于2019年4月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绘就了“双高计划”的实施路线图,不仅对实施 “双高”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进行了明确,同时就“双高”建设下,高职院校需要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进行了阐释,明确提出“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的重大论题。

1 国内对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匠精神的概念。王丽嫒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1]。二是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查国硕认为,我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得益于先辈们的工匠精神,但在重农轻商的传统文化中,工匠的职业地位又比较低下,也因此影响了当今社会人们对工匠一词的认识[2]。三是工匠精神缺失原因。邓成认为影响我国数千年的儒家观念里,重视人文教育而轻视技能教育的思想观念是我国当前工匠精神缺失的历史文化原因[3]。四是工匠精神的培育。刘志彪提出,培育工匠精神需要从物质、行为、管理、体制以及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努力[4]。

综上,当前学者对工匠精神的研究大多从理论和宏观的角度展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双高”建设的大背景,进一步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角度探讨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探讨培育工匠精神对国家产业升级、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实践价值,探讨“双高”建设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参与“双高计划”创建活动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成长进步提供有益借鉴。

2 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2.1 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百行德为首,育才德为先。职责道德是工匠精神的第一要素,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首要的是抓好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培育,以便使受教育者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懂得在职业生涯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懂得短暂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2.2 精益求精的技艺技能

为工不易,为匠则更难。能够称得上工匠的人,必定具备精良的技艺和过硬的本领。本领和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学会的,需要不断的训练、磨砺和总结提高。例如我国古代的鲁班、庖丁、李冰等匠人的人生故事,之所以被世人代代相传,是因为他们对职业技艺的执着追求感染了我们一代代人。新时代,培育工匠精神,重要的也是培养从业者对自身能力素质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5]。

2.3 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

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贵在从严要求,细致入微。细致的作风、严肃的态度和严密的规章制度才能造就具备工匠精神的团队。当今培养工匠精神,要自觉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努力做到一丝不苟、分毫不差。

2.4 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

创新是个人或者集体的本质竞争力,也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所在。工匠只有不断谋求创新突破,才能赢得关注和出彩。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或者满足现状则永远不会取得耀眼的成绩,甚至会被社会所淘汰。近些年来,华为等中国优秀企业逐步取得巨大的成功,日益赢得世界的关注,就在于这些企业的一大批员工秉持工匠精神不断创新和探索。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就是要用心去创造,不断取得技术上或者模式上的进步和突破。

3 “双高”建设下抓好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分析

3.1 从国家层面看,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产业的竞争优势大多依托于丰富的资源储备、廉价的人力资源以及各项政策性优惠。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结构等客观因素的变化,以往这种粗放式、低端化的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的国际市场竞争。因此,我国战略性地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产业升级战略,目的就是要尽快促进产业升级,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而在高端产业竞争中,最重要的就是产品的创新和品质,最基础的就是生产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塑造,这也是日本、德国等高端制造业强国能够长期占据高端产业链的本职原因。因此,强调高职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目的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备职业精神的大国工匠,通过他们在各个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进而带动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从而形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支撑,为国家产业升级提供保障。

3.2 从院校层面看,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层次职业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工作一线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素养包含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大层面[6]。在我国,以往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往往只强调技术层面的培养提高,而忽略了工匠精神层面的引导和教育,从而限制了人才的层次水平和发展后劲,这也导致了我国高端职业技能型人才队伍的紧缺。一个能够取得优异业绩的劳动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态度积极、钻研本职的劳动者。当前,推进“双高计划”的相关文件方案中,专门就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培育问题进行了专门的强调和部署,为强化工匠精神的引导和培育提供了有利契机。因此,高职院校在加紧推进“双高”建设的进程中,既要一如既往地做好技能层面的培训工作,也要做好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以便培养出更多具备长期竞争力的高端优秀专业人才。

3.3 从个人层面看,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当今中国社会的各个行业,正在经历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的升级转换。与之相伴的是,劳动力的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长期共存。大量普通型、学历型人才面临较大就业压力的同时,很多企业却面临高端技术型人才严重短缺的窘境。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地实现高质量就业、能否受到用人企业的认可和重用,能否具备很强的发展后劲和持续竞争能力,取决于其个人的能力素质。每个成功的企业都离不开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每个能够不断追求卓越的从业者,也总会在个人职业发展中不断获得新的很好的机遇。学习无止境、创新无止境,作为高职院校学生,需要不断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更要培养出与之配备的工匠精神,从而为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储备不竭的精神动力。

4 “双高”建设下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

4.1 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

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需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高职院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用好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个主要阵地[7]。在相关课程设计上,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教学目标,采取适当的形式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以便使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能够以接受工匠精神的感染熏陶为生活日常,从思想上逐步涵养工匠精神自觉,不断端正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认识,不断提升对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视程度。例如,在时事政治教育中,适当增加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工匠精神的最新指示精神等内容,将《大国工匠》等精品素材纳入课程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中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4.2 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双高”建设下,国家进一步就高职教育中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评价体系等进行了突出实践运用内容的强调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训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专业课程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把职业精神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培育好个人的诚实意识、敬业精神、精业态度和职业操守。以企业信息管理课程类教学为例,授课教师可以在教会学生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做好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工作的同时,把数据记录、平台操作的严谨性以及维护企业核心信息安全的保密意识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内容中,通过化于无形的教育方式,让学生领悟到精益求精、严谨细致以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对于做好每一项工作的重要性。

4.3 将工匠精神作为学生实训培养的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教育的实践环节是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技能进行过渡的重要阶段和必备环节,也是工匠精神真正发挥效能的重要时刻。要通过实训课程,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会和观察,建立工匠精神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的价值认同,激发学生主动培养个人工匠精神的动力。比如,在组织商品陈列课程实训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每个细节出发完成相关内容。在课程总结讲评阶段,组训者要通过细致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大到商品整体的陈列风格,小到每个物件的摆放位置,都可以影响整个店铺带给顾客的直观感受,进而影响顾客的消费情绪。只有秉持工匠精神,时刻追求完美,最终才能聚少成多,形成自己店铺独一无二的特点亮点,进而为自己和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通过在实训过程中对工匠精神的解读和实践,让学生不断深化工匠精神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的价值认同感。

4.4 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不仅保障了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满足了企业专业定制的人才需要。在国家倡导的“双高”建设下,更加强调了校企合作方式对于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中的重要意义。从两者分工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发挥的是前置作用。高职院校虽然可以营造一定的方针环境,但和真实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尤其是缺少企业文化的影响。而每一个成功的现代化企业,企业文化在企业生存发展中都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作用,这种企业文化其实就是构成在职员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也要肩负起工匠精神培育的责任,将企业自身的优秀文化充实到工匠精神教育中来。

5 结语

“双高”建设下,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和强化工匠精神,有利于促进国家产业升级,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高职院校需要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与实训以及校企合作等方式持续做好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实现院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个人能力素质的双提升,不断为国家产业升级输送大批德技兼修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双高工匠培育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90后大工匠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