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旅游文学的主要特征

2020-12-27彭绍春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景观特征

彭绍春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商贸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旅游文学是文学和旅游文化宝库的一颗耀眼明珠,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大量的旅游文学家和旅游文学作品。旅游文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穆天子传》记载了周穆王巡游,《国风·郑风·溱洧》描写了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情形;《庄子·知北游》有“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的语句记述。旅游文学家指不胜屈,如魏晋南北朝的谢灵运、谢眺,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轼、陆游,明代的徐霞客、张岱等等,在他们丰富的人生游历中,为我们创作了丰富的旅游文学作品,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还会出现更多的旅游文学家和旅游文学作品。这些旅游文学作品为旅游者增添了游趣,为旅游景区增强了的文化吸引力,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文学占据着旅游学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如能做到全面把握旅游文学的特征,不仅可以深化对已有旅游文学作品的理解,还能为以后创作旅游文学作品提供重要遵循。这也是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去深入研究旅游文学主要特征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1 旅游文学的主要特征

要讨论旅游文学的主要特征,首先是要廓清旅游文学的概念,给旅游文学下一个定义,明确旅游文学的范畴和边界。尽管目前学界对旅游文学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基本认可冯乃康先生提出的定义,即:旅游文学是以旅游生活为反映对象,抒写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文学[1-2]。文章对旅游文学主要特征的探讨都是基于冯乃康先生对旅游文学的这一定义。

关于旅游文学的特征,学者之间见解不同。冯乃康认为是片段性、抒情性、美感性、知识性[1];蒋益认为是勾划行踪、状物、考察比较分析以求所见所闻真实、审美[3];于英认为是在审美方面具有自然性、知识性、意境性,在语言方面具有人文性、哲理性、诗意性,在自然再现方面具有共时性、历史性[4]。上述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旅游文学的特征进行了探究和提炼,对我们认识旅游文学的特征具有积极意义。

笔者以旅游文学的概念为基础,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近年来从事旅游文学教学的思考,认为:我们对旅游文学特征的分析和提炼,必须紧紧围绕一个基本标准:即旅游文学的特征是其区别于一般文学的特点和标志。基于这一标准,笔者认为旅游文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主要特征。

1.1 旅游性

与一般文学相比,旅游文学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内容的独特性,即反映的是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的旅游生活。因此,旅游性,即旅游文学的内容是反映旅游生活,这是旅游文学最本质最主要的特征,同时也是旅游文学区别于一般文学的根本判断标准。概括来说,旅游文学的旅游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旅游文学的旅游性主要体现在旅游作品写作内容上。尽管旅游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基本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即我们所熟知的 “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相应的,旅游文学主要也是以这六要素为主要反映对象和写作内容。由于文学体裁不同,旅游文学作品的篇幅长短不一,写作内容中对上述六要素的涉及范围和程度上也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是以行、游、娱为重点。鉴于旅游诗和游记是旅游文学较为常用的两种体裁,以下就旅游诗和游记各举一例,一定程度上可以借助窥具体旅游文学作品之“一斑”而知整个旅游文学之“全貌”。唐代白居易的旅游诗《钱塘湖春行》,篇幅短小,语义凝练,因此作者只是简单地交代了他在西湖“行”的具体方位、路线(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而将主要笔墨放在描写 “游”“娱”西湖的具体风光(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绿杨阴里白沙堤)。清代姚鼐的游记《登泰山记》,篇幅相对来说较长,因此作者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行”的情况,既交代了“从哪儿来”泰山(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也说清了“怎么登”泰山,即登泰山的具体路线(循中谷,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作者登上泰山后的“游”“娱”,即作者登上泰山后领略的山景、雪景、天景以及日出之景,虽字数不多,但无疑仍是全篇的中心和高潮部分。

其次,旅游文学的旅游性体现在写作内容的真实性上。有些文学作品貌似也包含了“旅游六要素”,通篇也描写了作品中人物的食、住、行、游、购、娱,但由于是杜撰或虚构的内容,不是真实发生的,因此是不能认为是旅游文学作品的。最为典型的例子是明代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西游记》详细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到西天取经的行进路线(“行”),也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异域风情(“游”“娱”),但由于其是虚构的文学作品,而非真实的旅游经历,因此是不属于旅游文学范畴的。

1.2 美感性

在旅游文学作品中,无论是山川河流、亭台楼榭,还是花草树木、飞鸟走兽,甚至是阴晴雨雪,都表现得格外的美。正因如此,读者一般都能从旅游文学作品中获得一种特殊的美的享受。概括来说,旅游文学的美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旅游文学的美感性体现在观赏对象“本来就很美”上。美的形态,根据其存在领域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6]。作为旅游审美的客体,旅游景观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集中体现。一方面,从表现要素上来说,颜色、形状、声音都是美的事物的外在表现手段。旅游文学作品特别注重对旅游景观颜色、形状和声音的描写。日月星辰、晚霞、山川、建筑等事物在旅游文学中都有了绚丽多彩的颜色,如红日、明月、彩霞、青山绿水、粉墙黛瓦;旅游文学中,旅游景观的形状特征也刻画得非常鲜明,如:大漠、直烟、长河、马头墙;旅游景观除了在视觉上有颜色、形状的特殊美外,一般还具有独特的声音美,如庐山瀑布轰然落潭之声,苏州寒山寺的夜半钟声,翠柳之中黄鹂鸣叫之声,清风半夜鸣蝉之声。另一方面,从形式规律上来说,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立统一、和谐等都是美的组合形式[6]。旅游景观有很多形式美的例子。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整齐一律之美,北京故宫古建筑布局的对称均衡之美,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对立统一之美,“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和谐之美。正是旅游景观有此之美,才能既让读者悦目悦耳,又能激发读者情感共鸣,起到悦心悦意的作用。

其次,旅游文学的美感性体现在观赏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上。旅游本质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活动[5]。而旅游文学的作者(观赏者),一般都具有较为高超的审美水平和语言表现能力。旅游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和审美理解能力,且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旅游审美者的文化素养和旅游实践活动上[6]。一方面,从文化素养来看,由于人所处的家庭、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所从事的职业差异,其审美能力也存在差异。旅游文学的创作者,一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素养较高,从事的一般也都是脑力劳动,因此具有较强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和审美理解能力,对旅游景观的欣赏和描述准确到位,创造了很多美好的旅游“意象”。另一方面,从旅游实践活动来看,旅游文学的创作者一般都有丰富的旅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后,他们对观赏对象的描写显得更加客观真实、生动鲜活,也更加富有生命力、感染力。

总的来说,客观上,旅游景观相对于一般事物来说,美的特征更加突出;主观上,旅游文学的创作者相对于一般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来说,具备更丰富的旅游实践经验。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独特优势,旅游文学中的“意象”才更加鲜活,旅游文学的美感性也才更加独特。

1.3 个体性

与一般文学相比,旅游文学另外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个体性强,即旅游文学作品反映作者个人感知和情感的色彩更为浓烈。同样的旅游景观,由于旅游者生活阅历、观赏心境和所处社会背景不同,其关注点和眼中观赏对象的形象和色彩就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象,因此流出其笔端的旅游文学作品也就各具特色。概括来说,旅游文学的个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旅游文学的个体性体现在同样的旅游景观,不同的人观赏会写出不同的旅游文学作品。同一旅游景观,随着时代变迁和四季变换,景观会略有不同,但是其外在形象和内在文化沉淀基本是一致的。但是,我们却发现相同题材的旅游文学作品,其产生的意象和表达的感情好恶有时却存在较大差异。如西湖虽然在不同时期景色可能会有差异,但湖景、山景、岸景等主体自然风光却大致是相同的,但是我们却发现在旅游文学作品中,西湖的形象受到观赏者个体影响较深,表现出较大差异。白居易早春游西湖,心情是喜悦的,因此关注的是“水、云、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这些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事物(《钱塘湖春行》);林升看西湖之景,想到南宋当权者不思收复中原,心情是沉重和充满愤慨的,因此关注的就是“青山、楼、歌舞、暖风、醉”这些南宋统治阶级生活奢靡腐化、意志消沉的景象和事物(《题临安邸》)。

其次,旅游文学的个体性还体现在对于同样的旅游景观和观赏者,不同时期游览会写出侧重点不同的旅游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生活阅历的丰富和所处环境的变化,即使是面对相同的旅游景观,也会写出主旨不同的旅游文学作品。陆游一生多次游览沈园,但却留下了内容迥异的旅游文学作品。陆游早期游览沈园时创作的《钗头凤·红酥手》,主要是感叹被迫与唐婉离异的痛苦,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陆游晚年游览沈园创作的《沈园二首》,则是充满了对原配亡妻唐婉深切的思念和缅怀。

2 结语

旅游文学有着不同于一般文学的显著特征。当对这些特征探究得越是深入,这些特征表现得越是清晰的时候,我们就越是能够加深对旅游文学的理解,越是能够感受到旅游文学的巨大魅力。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景观特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