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校企协同为视角

2020-12-27琼,王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操跨境校企

徐 琼,王 莹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公共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0031)

作为国际贸易的转型升级模式,跨境电商在大力发展丝路电商的政策红利中成长为贸易畅通的新渠道。截至2020年5月,我国陆续分五批次在105个城市批复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覆盖了“一带一路”经济圈内除西藏以外的所有国内省市自治区。然而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才供给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的质量和规模。为加快人才培养,高校应积极联手企业,密切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下人才需求特点和行业发展动态,协同培育跨境电商人才。

1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推进难度大

和高校不同,企业在合作中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企业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企业与高校联手培养人才,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资本、人力等。以成本投入为例,企业所获的收益难以衡量且短期效果不明显,导致企业参与不积极。二是企业的合作对象选择趋于多元化。大型跨境电商企业拥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可以实现人才的自我培养;小型企业,通过购买跨境电商平台或第三方的培训外包服务,能够实现人才的即招即用。面对市场低风险、低成本和高质量的人才供应,企业自然缺乏参与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1.2 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产教未能真正融合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有顶岗实习、订单班、学徒制等。在开设订单班和实施学徒制的合作中,校企双方还未能将产教融合的思想精髓真正得以体现。其他合作也仅浮于聘请企业专家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岗位认知等短平快形式。双方缺乏深入的长期合作,产教融合效果不佳。

1.3 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不匹配,校企合作缺乏基础

目前多数高校通过在某些专业设置跨境电商方向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岗位设置的不对接,造成课程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职业方向不清晰,校企双方在协同合作中难以找到融合交点。

2 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2.1 以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始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双方共同聘请来自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等部门跨境电商有关专家,组建一个紧密关联市场需求和专业建设的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利用各自资源在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地域特点和高校情况,明确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专业定位,共同商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市场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与本地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跨境电商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人才订单的需求出发,共同培养在校生,最终向企业定向输送合格人才。这种人才“定制化”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1]既有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有助于企业以低成本获得稳定的人力资源供应。

2.2 以岗位需求搭建职业技能体系

人才的培养应基于具体的工作岗位需求,建立相应的职业技能体系,重视人才的实践能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跨境电商是国际贸易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商业模式,在运营模式、业务流程和岗位技能等方面均不同于传统外贸,有着较强的应用性。高校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以跨境电商业务流程为基础,编制跨境电商各类岗位标准,对具体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列出各项任务所需技能要求。校企双方对岗位能力进行梳理、分析、归类,从而建立与跨境电商完整业务流程体系对应的职业技能体系,在社会技能需求和人才培养之间搭建起工学结合的通道。

2.3 以职业技能需求构建课程体系

在跨境电商职业技能体系框架下,校企还需在教学设计和课程体系上进一步深入合作,重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以产教融合为理念,以实操为主、以理论够用为原则,以开设基于跨境电商运营如独立站和第三方平台运营为主要内容的实操类课程为主体,将面向跨境电商真实生产环节设计的任务式项目植入课程体系,可以有效避免原有的人才岗位胜任能力模式单一问题[2]。同时,针对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在课程内设计对应的实训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和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2.4 以课程教学需求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高校和企业内部分别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以实践教学为主和校外实训基地以职场实操为主的双功能。双方以共同投资、共同管理的模式,协商制定基地的运作方式与保障机制,打造一个集教学、实训、就业、创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跨境电商应用性人才培养提供孵化空间。基地建设应以跨境电商岗位需求为导向,对照跨境电商行业职业能力标准,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为师生提供一个任务引领式的实务教学与实操环境。除了硬件建设外,实训基地可以结合跨境电商主要工作岗位(群)工作领域技能要求,以阿里巴巴、亚马逊等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及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为基础,提供跨境交易、物流、结算、监管等模块的应用操作,实现学生就业时具备基本的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及综合服务等能力。

3 构建校企协同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机制

3.1 构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协同机制

在面对“互联网+”外贸对综合技能提出更高更新要求时,高校教师普遍存在跨境电商实战技能短板、实操经验不足等问题,在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中往往力不从心,实操效果无法保证。因此,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的做法,能在一定程度弥补实践教学短板的难题。在跨境电商企业中,一些精通业务的专家能手被评为金牌讲师,具有丰富的实操经验和教学培训经验,这对于高校来说是难得的宝贵教学资源。尤其是《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网店美工》等强实操的课程,聘请企业金牌讲师进行常规性课程教学,直接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实操指导,有助于提高专业的整体实践教学水平。为确保实训教学效果,高校需要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具体为:一是调整课程安排。以服务于实践教学需要为原则,按小学期模式对实操类课程进行集中安排。集中授课安排便于行业企业专家协调校内教学与企业工作时间,保证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实操的连贯性和高频率,在短时间内强化学生的实训效果。二是创新教学形式。改变课程由单一教师授课的现状,采取校内教师课堂讲解与企业专家网上实操指导相结合的双导师[3]模式。校内教师借助模拟软件进行教学,奠定学生实操基础;企业专家以真实跨境电商业务为背景,借助微课、视频直播教学等信息化教学形式向学生推送在线单项技能课程或综合技能的课程包,利用互联网手段和网络教育平台,对学生跨境电商实操进行远程指导。双导师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共同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将传统的理论性教学转变为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多维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水平。高校教师赴跨境电商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也是高校培养自身实践教学力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深入到企业的业务岗位进行锻炼需要一定时间的保证,学校应该在管理、待遇政策方面给予调整和倾斜,以提高教师挂职的积极性和锻炼效果,为后期的实践教学提供能力储备。

3.2 构建顶岗实习的协同机制

为促进人才的供需无缝对接,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校企双方以签订协议方式提供企业工作岗位,供学生进行实习。校企合作的深化需要双方共同参与顶岗实习管理。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和专项经费保障,实行就业双导师制。双方指定专人作为顶岗实习导师,负责对实习工作进行对接和指导。在实习准备阶段,学校邀请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岗前综合实训,并根据学生特点和特长安排后期的工作岗位;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导师实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并给与针对性指导,学校导师则定期到企业了解学生的工作表现和岗位要求;在实习结束后,双方就业导师共同总结顶岗实习的经验和问题,并反馈给校企双方,以深化后期的校企合作。

3.3 构建项目运营的协同机制

跨境电商项目实体化运营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双方共建跨境电商项目校内运营基地,校方提供软硬件配置服务如场地、仓储、人力,吸引企业入驻;企业提供跨境电商运营项目和交易产品,并派驻业务人员进行项目指导。

校企双方共同负责项目运营,可实现诸多成效。一是提高学校的实训成效。以项目带动实训教学,引入企业项目,可以获取真实平台账号、真实交易产品与现实的客户,为实训教学提供速卖通、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等跨境电商平台真实的交易环节和交易环境实操,提高实操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规避实训软件提供的模拟操作的不足,转变学生日常模拟实操的游戏心态,加强学生对实训活动的重视。二是实现企业创收成效。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下实操,代表企业对跨境电商项目进行运营。从拍摄产品开始,经过平面设计、店铺装修、文案策划、设置不同国家地区的运费模板、跨境电商平台营销、提供客服服务直至发货等一套流程的实操。学生独立运营项目,既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等成本,也为企业创造了收益。三是实现人力资本成效。企业利用项目运营合作,持续观察、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从中选拔优秀的学生,与其签订就业协议。跨境电商项目校内运营基地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储备库,大大节约了企业对人力的培养时间和成本。四是实现创业孵化成效。以学生为主体、跨境电商项目为依托,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帮助学生联系相关产品和市场资源,提供市场信息和运营技能等咨询服务。五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校企以运营项目为载体,构建一套从认知、理论、实操、实习到创新创业的培养体系。并在项目运营经验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使人才培养不断契合市场需求。

猜你喜欢

实操跨境校企
师生安全实操培训的路径探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公立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实操易错点分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