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PLC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研究

2020-12-26赵伯贵

关键词:考试机制考核

邓 成 ,杨 希 ,赵伯贵

(1.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2.合肥三晟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13)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100万”的任务要求,通过扩招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2020年5月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的任务[1]。本次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所做出的战略之举,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职教20条)的具体举措。高职扩招的对象主要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包括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农民、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其中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是扩招前高职院校的主要学生来源。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扩招以后的生源范围更广、层次更多、年龄跨度更大,因此高职扩招给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带来严重的冲击[2]。为了适应扩招后的课程评价,能够合理准确地评价出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需要按照课程特点对目前现行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进行研究。探索适合扩招后学生特点的课程评价体系,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课程基本状况

PLC(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是安徽粮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械制造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课程开设在二年级上学期。课程内容涉及到编程语言练习、计算机基础理论、传感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低压电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相关内容,由于人才培养方案每周只安排了4个授课学时,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平衡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课时量,让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动手操作达到解决工程项目问题的目的。

针对扩招班学生学习习惯差异大、学习需求差异大、所处地域分散、集中授课难度大等问题,课题组依托学院提供的职教云平台,采用线上线下互动混合教学的模式。这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的时空扩展性,能够满足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具有对学习行为的记录和师生交流的功能,为课程的考核评价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现行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的问题分析

(一)现行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的不足

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PLC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属于考试类课程的范畴,需要由学院组织统一考试,然后教师根据考试的成绩,结合平常的作业和考勤成绩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在学院组织的统一考试中主要是以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为主,对动手能力,学生的协调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较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是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某一个项目,因此经常会出现一组中一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都完成的情况,教师很难评价每一个学生在项目中的贡献[3]。

同样,在实操教学过程中由于设备台数的限制,学生通常是分组完成具体工程任务,由于个人水平的不同,不少学生自己不愿意动手,而喜欢和动手能力高的同学搭档,这样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平时分。因此在这种考核评价机制下,非常容易让学生形成一种“平时找搭档,期末背书本”的错误认识。因此PLC课程的传统教学评价机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目前高职社会化扩招的具体教学形式也不适应。

(二)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的必要性

为了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突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培训,提高PLC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社会化扩招课程教学的深入实施,需要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改革[4]。设计出一种结构合理、层次多样、方法灵活、指标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三、面向社会化扩招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的设计与实施

(一)面向社会化扩招的考核评价新机制

课题小组成员在阅读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考核评价研究方法,结合我院考试管理规定以及实验室设备情况等诸多的因素,设计了新的PLC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的2+N方案,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方案中的2是指期末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N指的是教学过程的综合评价。期末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分别安排在考试周和课程的最后一次课的课上进行,理论考试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统一安排,实操考试由任课老师负责组织实施。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技能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由学生单人抽签决定需要完成的考核任务。两次考试的成绩,按照各占50%的比例折算成期末综合成绩,教学过程的综合评价N在课程成绩中予以体现。

(二)考核评价的实施

我院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现有25套三菱FX2N-30MR的实验装置,扩招机电1901班46名同学,扩招机制1901班41名同学,所以每个班分两个批次进行即可完成考试。考试之前告诉学生新的考核方法,并就考核实施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详细说明。最后一次上课过程中,按照学号的顺序对学生进行了分组考试,考试内容由学生抽签决定,整个考核过程进行得十分顺利。

理论考试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在考试周进行,考试的监考老师也是由学校统一安排,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的分值是100分。之所以保留理论考试,是因为课题组认为PLC课程虽然是一门对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但同时也是一门需要理论支撑的课程,如果学生没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就不可能有较高的编程水平。基于以上原因,理论考试主要侧重于对PLC工作原理、硬件构成、编程基础,基本编程方法等方面知识的考核,总体上来说难度不大。

(三)考核评价结果的计算

在PLC课程2+N考核评价机制中,非常重视过程性评价的导向作用,同时又保留了结果性评价的客观性。这种考核结果不但能体现出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也能够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过程性结果。

在考核评价结果的计算过程中对于结果性评价部分的计算,也就是理论测试和技能测试部分的成绩计算,方法比较简单,直接使用学生的考核成绩乘上研究得到的比例系数即可得到折扣后的成绩。综合结果计算中比较复杂的部分就是过程性评价部分,既N部分。由于N具有条目和比重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确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标准后才能进行计算。按照学期教学情况记录,经研究小组确定本学年的过程考核评价标准如下,具体评价指标见表2所示。

过程考核评价标准包括基本项目、能力项目、拓展项目三个一级指标[5]。其中基本项目中主要考核内容包含作业完成情况、课件学习情况、课堂互动情况和日常考勤情4个二级指标;能力项目中主要考核小组互动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和职业能力素养3个二级指标;拓展项目侧重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要包括参加企业社团活动、参加技能比赛和取得技能证书三个三级指标[6]。具体考核评价方法在评价方法一栏中进行细化,执行过程中需要细化到具体的某一次具体活动,最后按照比例栏中的比例系数进行权重计算。在具体计算过程中,过程考核评价部分的结果计算过程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线上部分的成绩可以通过系统自动计算产生,线下部分的成绩需要教师将平时的作业、考勤、讨论、互动、项目以及加分情况录入系统后手动计算出这部分的最终结果,线上部分和线下部分的成绩按照学期开设的课时比例进行折合。

(四)考核评价的结果分析

PLC课程2+N过程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做出判断,肯定学习成绩,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新的考核评价方法并对社招19级两个班级共87名同学学习成绩的分析,我们发现与以往传统方式评价下的班级学生比较,社招班学生的实操成绩普遍有所提高,平均提高了10分左右,有6名同学实操部分的成绩取得了满分,这是以往没有的。除此之外,为了提升个人的编程水平,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也更加积极主动,主动研究PLC循环扫描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对程序执行结果的影响。还有一批同学自发组建学习兴趣小组,通过论坛、公众号、小程序等形式进行学习交流,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因为学生知道最后的考核是个人独立采取抽题的形式完成,很多同学端正了学习态度,在平时的小组训练过程中能主动进行动手训练,组员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学生线上学习的自主性变好,主动向教师提问。除此之外,由于学生知道通过参加企业活动、社团活动、参加技能比赛、获取技能证书都是本课程的加分项,所以学生在这些活动方面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有学生对于在企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主动来咨询教师,请教师协助解决,这也在无形当中激发了教师进行专业水平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局面。

四、结语

PLC课程2+N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考虑了高职社会化扩招背景下学生的实际情况、学院的实际情况、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实际要求,充分利用了学院的现有资源和平台。通过新的考核评价机制的实施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PLC课程的积极性,还激发了教师专业能力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也体现出学院对于国家职教政策的大力响应。通过PLC课程2+N过程考核评价的实施让一批理论基础扎实、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强的同学脱颖而出,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本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其它相关专业课程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提供了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考试机制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皮革机制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