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研究

2020-12-26吕幸君

关键词:诚信维度中华

吕幸君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了许多优秀的诚信价值理念和教育理论,为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一、新时代倡导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时代意蕴

诚信,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目标。“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齐家立业之道、治国理政之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引导青年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不仅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重要道德品质。一方面,人的生存与发展与诚信息息相关。劳动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尊重规律的诚信劳动才能满足人类的正当需求。比如,毒奶粉、毒胶囊、劣质工程、破坏环境等非诚信的劳动,就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诚信也是人们步入社会的门槛原则。我国古籍《春秋谷梁传》曾曰:“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1]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忠于本心、初心,才是一个人应具有的品质。孔子进一步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2]所以,道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诚信是人的基本德性。

(二)诚信是齐家立业之道

树立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有利于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和睦,有利于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唐朝宰相魏徵曾说:“父子有礼矣,不诚则疏;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良好家庭关系的维系离不开真诚守信、以诚相待。同样,职业生活的顺利与否,不仅需要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撑,也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它不仅是通往职业殿堂的通行证,更是在行业扎根立足的根基。

(三)诚信是治国理政之基

孔子强调“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3]诚信,是一种责任,是国家友好交往的前提。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阐述中国坚持按照“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同时,总书记也积极以诚信促进党的建设、社会建设。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可见,诚信是治国理政之基,唯有以诚信为基石,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关键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转化与发展的关系,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时,需要从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历史维度:在继承中凝聚诚信价值观

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基本意义就是真诚、诚实、守信。关于诚信,我国古人常将“诚”与“信”分开进行运用,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诚”更侧重于真诚、诚实。《性理三》中曰:“以其实有,故谓之诚。”[4]《孟子·离娄上》中也指出:“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5]都强调道“诚”应是以诚实为目标,尊崇天道的指示。“信”的侧重点更在于守信、信任,言与行的统一。贾谊《新书·道术》曰:“期果言当谓之信,反信为慢。”[6]扬雄《法言·重黎》载,或问信,扬雄回答说:“不食其言。”[7]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诚信思想,对于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我们时代的新进步和新发展对其进行改造、拓展、完善。纵观传统诚信思想,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可以将其内涵加以补充,激活生命力,具体表现为合乎道义、表里相依、表里如一。

(二)价值维度:在倡导中印证诚信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强调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8]。在新时代倡导诚信思想,需进行合理转化、准确把握、古为今用。在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加强传统诚信思想建设。一方面,在社会公德建设中,加强对“诚”“信”思想的建设,使忠诚、守信内化为自身信念,进而在社会交往中不断认同、遵守。另一方面,在职业道德中更需要加强诚信思想的建设。在当今,“假冒伪劣”“毁约背信”等不诚信现象屡见不鲜,迫切需要传统诚信美德弥补各行各业不健全的机制,弘扬工匠精神,坚守职业操守。

(三)实践维度:在践行中认同诚信价值观

诚信如此重要,必须加强对诚信品质的培育。《礼记·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9]《孟子·尽心上》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10]可见,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培育和践行诚信品质。继承传统本身不是目的,关照现实才有意义。因此,需要在践行中认同诚信价值观。感知讲诚信的人,一诺千金、言行一致,获得尊重与信任;不讲诚信的人,言而无信、出尔反尔,遭受厌恶与鄙视。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策略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应遵循批判继承原则,摒弃糟粕思想,把有助于涵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文化教育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联系高校诚信教育实际,促进双方相互渗透、相互熏陶、相互融通。

(一)开展生活化的诚信教育,增强道德教育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切实增强课程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开展生活化、针对性的教育,不仅避免道德教育的空洞化,也可以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从理论层面来看,提升诚信教育的吸引力,需要强化理论研究。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一定蕴含着理论的魅力,闪耀真理的光芒。从实践层面来看,提升诚信教育的吸引力,需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对象。在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将理论说理寓于人们的生活日常,比如围绕诚信方面的法律法规、信贷业务、职业发展等方面开展社会信用知识普及。

(二)讲好中国诚信文化故事,提升道德教育的感染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一方面,讲好诚信故事,必须要讲好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诚信文化故事。提炼古代诚信思想的精华,联系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作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发挥好家风、教训、家风的教化、濡化作用,在躬身垂范中加深大学生对诚信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需要讲好本土诚信故事和学校诚信故事,大力宣扬诚信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增强社会辐射力和教育感染力。因为每位学生都具有较强的社会学习能力,会通过观察、模仿等途径学习身边的事物,因此,树立校园道德模范、班级道德模范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熏染教育对象,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注重与校园活动相结合,加强诚信教育的说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2]因此,诚信价值观的培育需要积极融入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之中。一是以弘扬诚信价值观为主题,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开展学术讲座、学术沙龙;举办图片展、微电影大赛;抓住入学教育、重要节日、庆典晚会等契机进行宣传教育。二是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比如,挖掘本土诚信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三是营造“文明礼貌 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诚信和经济诚信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完善诚信制度,建立诚信评价体制,确定奖惩标准。引导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弘扬中华传统优秀诚信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

猜你喜欢

诚信维度中华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人生三维度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