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公民网络监督对政府权力的影响

2020-12-23李雨薇

锦绣·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公民

摘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也对我国政府的权力产生着深远影响。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使得我国公民可以更佳便利迅速的了解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同时也促进着我国公民民主和法制意识的加强,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相较于以前通讯条件较差的时代有着大幅度的提升。公民网络监督作为一种新兴的监督手段,对我国公民和政府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正负两个方面浅析公民网络监督对政府权力的影响并提出了小小建议。首先第一部分分别从网络监督的含义、对象、特点和途径四个方面介绍了网络监督的概念。第二部分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方面阐释了公民网络监督对政府权力的正面影响。第三部分从政府公信力和社会稳定两个方面阐释了公民网络监督对政府权力的负面影响。第四部分由网络监督的主体和客体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规和提高政府应对能力两个积极措施。

关键词:网络监督;政府权力;公民;

一、公民网络监督

1.公民网络监督的含义

公民网络监督,顾名思义就是公民通过互联网对某一件事的了解、关注、研究,并提供信息或介入支持,在公开、公正、公平的条件下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当今时代,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发表意见和建议,提供信息线索,可以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力。“所谓网络监督,是指以广大公民为监督主体,以互联网为披露信息的载体,由此而形成的强大的舆论场。”1

2.公民网络监督的特点

(1)高效性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高效性一直是其一个重要特点,一条消息可以在几秒内通过互联网传送到世界上任何有网络连接的地方。伴随着互联网衍生出的网络监督同样具有高效性这一特点。随着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相较于以前的计算机时代,网络监督变得更加高效,不论是政治生活还是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公民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捕捉和了解,以一个更加迅速的方式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2)广泛性

公民网络监督的另一特点就是其广泛性。在互联网世界中,不同职业、不同社会角色的公民都可以加入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样政府的作为和国家政策也可以通过相关网站和新闻网页被公民所了解。

3.公民网络监督的途径

(1)新闻网页和论坛

在我国公民网络监督早期是在新闻网页上进行。在互联网流行的早期阶段,通过网页浏览新闻是不少网民每天的例行之事,在网页新闻下面的评论区跟帖发表自己的言论,是我国公民网络监督的早期形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我国国家机关也有了自己的网站,例如:中央政府网、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各省市的政府网站。通过这些政府网站,公民可以了解国家政策,查询数据报告等,以此来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紧随着新闻网页而来的网络监督途径就是各大论坛,例如天涯论坛等。公民可以通过论坛对自己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网络舆论,对政府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2)社交网站和微博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公民网络监督更为便利。自2009年“新浪微博”面世以来,成为越来越多公民进行网络监督的重要渠道。各地政府部门也拥有了自己的微博平台,人们可以通过微博留言的方式对各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2020年兩会期间,新浪微博全程进行跟踪报道,公民也积极参与到国家政策的讨论之中。

二、公民网络监督对政府权利的正面影响

1.促进政府决策科学

近年来,公民网络监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取得众多成果。“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以信息公开为主要特征的‘阳光政府日益成为公众的迫切要求。”2各省市政府纷纷开通了专用的网站,微博等,以便让公民更好的了解政务,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例如:2020年两会期间,新浪微博推出热门话题“#2020两会#”不少网友纷纷在微博上带词热门话题进行发言。

2.促进政府执行坚决

公民网络监督除了能够让广大人民通过互联网向国家献计献策,参与政治生活的讨论外,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监督作用也十分明显。2017年11月,一位微博名为“认真的赵先森”的网友发布视频和微博长文,详细讲述了自己父亲由于肇事者逆行遭遇车祸成为植物人,而且肇事者拒不执行赔偿判决的一系列事件。该视频一出立刻引起网民的关注,纷纷在赵先生微博下发表自己的评论并施以援手。随着事件的发酵和网民的热议,唐山警方于2017年12月9日对肇事者黄淑芬采取形式拘留措施,经唐山市丰润区人民检察院批准,于12月22日执行逮捕。从该事件可以看出,在赵先生将视频放到网上之前,肇事者一直逍遥法外,拒不执行法院的赔偿判决,并对受害人之子赵先生进行威胁。该事件经由网络公民参与,形成网络舆论,促使政府机关加快了对判决的执行和坚决。

3.完善政府的监督机制

随着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公民网络监督变得更加便利。传统的监督方式局限于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效果存在一定欠缺。网络监督的出现,使得公民能够随时随地的对政府进行监督,通过政府网站或微博门户了解政府的政策,政府统计网站也可提供真实可查的数据报表。并且,网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也可以对国家公职人员进行有效监督,通过网络被检举举报而“落马”官员案例也不鲜见。所以,公民网络监督不仅仅是为公民拓宽了监督政府权力的渠道,更是为政府提供了一个有效监督途径,完善政府的监督机制。

三、公民网络监督对政府权力的负面影响

1.降低政府公信力

公信力一词是西方“公信度”一词的改造,政府公信力主要是指公众对于政府形象和信誉的评价和认可以及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在网络舆论监督普及之前,我国公民行使自己监督权的途径较少,主要是通过阅读报纸和观看新闻来进行,获得的信息也不够广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为公民提供了一条高效迅速的监督渠道,使得大多数公民都能够参与到对国家机关的监督中来。但是,我国政府在应对这种快速高效的舆论监督方面还不够成熟,政府如果对于网络舆论处理不到位,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政府公信力受到影响。

2.影响社会和谐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方面利益揉杂,网络监督极有可能成为一些不法分子谋取自己利益的手段。由于网络信息存在传播迅速,有一定的隐藏性,且发酵速度快的特点,导致一个小范围的事件可能会通过网民的传播和宣扬而变味。例如2017年12月27日在网上被传播的“四川宜宾双龙城管打人事件”,在最开始时,由于网民只是通过视频看到城管制服小贩,就片面的以为城管利用其职务便利对小贩进行殴打,实际上时小贩占道经营,城管出言相劝,小贩并不听从城管劝导反而提起杀猪刀威胁城管。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完善我国公民网络监督的路径

1.健全网络法律法规

目前在我国,網络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我国网民素质参差不齐且年龄偏低。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年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10-3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其中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4.6%。由于我国网民年龄结构偏向年轻,部分年龄较小的网民缺乏一定的识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或虚假信息的蛊惑,所以要完善我国公民网络监督,就必须健全网络法律法规,控制部分虚假蛊惑信息的发布,使网民能够获取到真实有效的信息,创造一个好的舆论监督环境,保持我国公民网络监督的理性状态。

2.提高政府应对网络事件的处理能力

在当今时代,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媒介,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对于新闻媒体来说,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准确迅速的报道能够给大众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是,政府在应对这些迅速传播发酵的网络消息时,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所以,政府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迎接网络信息公开和公民网络监督新形势的到来。抓住网络信息传递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一系列特点因素,对公民网络监督保持高度重视,并且能够辨析网络消息的真伪,对网络监督进行核实调查,提高自身在应对网络事件中的处理能力。

五、总结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全球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政治方面来说,网络的普及使得公民能够更加迅速、深入的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捕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一些热门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更加便利的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

与传统的监督方式相比,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拓宽了我国公民对政府权力的制约渠道,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网络中掺杂着部分虚假不良信息,而我国网民年龄结构又普遍偏于年轻化,部分年龄较小的网民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蛊惑和撺掇,从而采取一些过激行为,影响社会的稳定。而我国政府在应对网络事件方面,仍然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在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时,不能够很好的进行梳理,反而采取一些封闭、禁言的手段,从而激发网民对于该事件的愤怒态度,对政府公信力带来一定的挑战。

所以,作为网络监督的主体和客体,都应提升自己在这一行动中的辨识和应对能力。以便我国公民更好的通过网络监督这一有效方式来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以便政府通过网络监督来对自身进行优化,完善自己的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 高新民. 网络监督是人民的监督[J]. 理论视野, 2010(9):1-1.

[2] 樊金山. 网络问政及其发展态势探微[J]. 前沿, 2010(17):16-20.

[3] 刘书畅. 政府应对网络信息行为失范的现状分析--以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为例[J]. 决策与信息旬刊, 2015(6):62-62.

[4] 李美静. 论网络信息安全下的公民监督权[J]. 法制博览, 2016(19).

[5] 刘普. 政治安全:网络时代的挑战与对策[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7年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J]. 科技中国, 2017(9).

作者简介:李雨薇(1993年—),女,汉族,四川泸州。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公民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我为《公民报》点赞
教师的公民教育素养及其提升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
培养负责任的积极公民
“奇葩”证明
建构中国公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探索
“意义”的问题所在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