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在道法课中高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0-12-23苏长峰

文理导航 2020年2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

苏长峰

【摘 要】部编本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特别注重生命教育的凸显与强化,注重心灵大厦的建造与牢固,注重情绪观、友谊观、集体观的逐步确立。深挖其中的资源优势,或能为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思政课教师应该以“盘”字为活,引课外活水为我所用;“我”字为本,扣学生现实深度印证;“探”字为展,促心理素质积极正向。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课外活水;现实印证;实践挂钩

不可否认,总有一些初中生是那么鲜活、丰富、立体,同时又那么脆弱、无助、孤独。作为教师,不仅仅给予他们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应该给予他们情感的抚慰、情绪的引导和心灵的净化。如何走进初中生的心灵深处,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凭借和抓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则不失为一条简单有效的路子。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盘活教材为我所用,如何紧扣学生实情进行深度对接,如何拓展教材边界,促进孩子们健康心理的形成。

部编本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特别注重生命教育的凸显与强化,注重心灵大厦的建造与牢固,注重情绪观、友谊观、集体观的逐步确立,深挖其中的资源优势,或能为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无论是“经验导入型”的“运用你的经验”,还是综合性的“探究与分享”,无论是“知识支架型”的“相关链接”,还是“经验扩展性”的“阅读感悟”,无论是“应用策略型”的“方法与技能”,还是“课外拓展性”的“拓展空间”,都有诸多可供挖掘的资源点、生成点和延伸点。诸多栏目与资源都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挂上钩。对此,教师应该既要俯下身子,又要高瞻远瞩;既要紧扣教材,又要向外拓展;既要以生为本,又要统筹兼顾,重构思政课框架与路径,以此为课堂教学助力,为心理健康教育助力,为生命教育助力。

一、“盘”字为活,引课外活水为我所用

古人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心理健康教育亦然,需要一个好的环境。无疑,当心理健康巧妙地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良好心理的生成就变得自然而然,就像“‘盐溶进了课堂的‘汤中”。而在这种“溶进”的过程中,单一的说教是要不得的,一味的纯理论是要不得的,陈旧的灌输方式是要不得的。唯有通过一些活泼的情境,才能更持久地打动学生;唯有在紧扣教材和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课外活水,才是保持课堂活力与学生旺盛生机的应有之义。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情绪的管理》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极好的范本。教材中有诸多鲜活的例子,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揣摩、去品味、去涵咏。但是,教材做如是选择,并不意味着我们亦要一定亦步亦趋。关于情绪管理和调节,古今中外,有太多太多鲜活的例子可供选择和借鉴。如林则徐墙上的“制怒”二字的典故,秀才赶考时不同的人给出的建议而带来的不同情绪的例子(一个认为“白费劲”,另一个认为“马到成功”),老太太雨天和晴天都发愁的经典(大姑娘卖伞,小姑娘卖鞋)……对此,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何不巧妙地拿来为我所用呢?

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搜寻更好的资源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在资源的高效立体上下功夫,如可以把故事通过课本剧、情景剧或主题队会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巧妙地运用数字信息化技术使之摇曳生姿,或许还伴有优美的音乐、唯美的画面、深情的旁白、声光色的耀眼……呈现愈多姿,学生接受得愈快;呈现愈精彩,孩子们愈能受到多方面的开悟、淬炼与滋养。

二、“我”字为本,扣学生现实深度印证

“花有花的香,树有树的高。”每一个学生都不一样,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内心风景。面对这样鲜活的个体,整齐划一的情绪疏导是不管用的,必须因人而异,针对不同个体开展不同的菜单。《情绪的管理》的教学中,关于如何控制情绪,教材给出了很多建议,比如注意力转移法、合理宣泄法、自我暗示法、放松训练法等等,然而,把这些全部运用到学生身上未必就是有效的。我们必须深入到每一个独特个体的心底深处,去发现真相,去找到开启信任的密码。

比如可以让孩子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坏情绪”,以下是金塔县第四中学部分学生的“倾诉”:(1)妈妈骂我“你能不玩游戏,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2)“我”没竞选上班长,真是郁闷极了,那个吴强凭啥当选呀?根本就不如我呀!(3)“我”的作文真是我自己写的,老师居然说我是抄的,理由是“我”没有那个天分,太气人了。

仅仅知道了自己的“坏情绪”还不够,或者任由自己的“坏情绪”蔓延下去,更为危险的行为。此时,应引领学生知晓“坏情绪”是会传染的;面对困难,应该学会“我能行”。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情绪漫画”——踢猫效应:老师批评了学生,学生把脾气发到了妈妈身上……最后,猫无缘无故被踢了。引领孩子们回顾自己曾有坏情绪的时候,是不是一不小心就危及到了他人的例子,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出示“捏捏族”和萨德风波,让孩子们在“情绪负面管理”的事例中深思。

三、“探”字为展,促心理素质积极正向

通过以上环节,孩子们知道了有时候坏情绪是正常的,可以通过有效调节来解决。但是,调节或者管理的方法有好有坏,牵扯到时间、地点、气氛等等,更牵扯到他人和团体的感受。如果说“我是为了调节”而引发新的矛盾,妨碍别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以伤害别人为代价,那么,这样的调节和情绪管理就是得不偿失的。于是,以生为本,进一步进行一些有效的探究活动,通过辩一辩、议一议、做一做等方式明理导行,做到高效正向管理情绪,就成为孩子们内心的自然诉求,也是课堂教学向着深处挺进的应有之义。引领学生深入进去,或可发现更美的风景。

仍然以《情緒的管理》的教学为例,可以进行以下活动:

1.想一想:王强听说情绪不好时通过宣泄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情绪,于是跑到操场使劲砍树,用足球踢打玻璃,你们认为这样的宣泄法对吗?

2.议一议,你认为下列排解情绪的方法对吗?请发表你的看法,并提出自认为最佳的情绪管理的方法。

(1)刘晶听说打游戏属于情绪管理中的“转移法”,可以缓解考试压力,于是整个通宵都在玩游戏。

(2)吴非抽时间去适当跑步,以缓解中考前的紧张情绪。

(3)韩强晚十点在小区大声唱歌,理由是通过唱歌可以排遣愁绪。

以上环节中,既有正面的例子,也有负面的对比;既有满满的正能量,也有消极的负能量。通过倾听、思考、辨析、反馈,孩子们渐渐意识到:情绪管理是有学问的,当然也是有底线的,那就是不能损坏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必须要有合适的环境、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方式才行。而这,不仅仅是理论到实践的由此及彼,更是情感升华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有力体现。这样的螺旋式道德认知及情绪实践管理,对成长中的初中生,无疑是极为有效的体验过程。做精做细这一过程,教学余音袅袅,心理世界正向积极,而这,不正是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课有效融合的理想境界吗?

从积极的课外资源引入到结合实情的现实印证,再到由此及彼的实践挂钩,彰显着我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路线的正确推进,彰显着学生心理负向心理的步步矫正,更彰显着思政课创新框架的正确架构。但愿,学生是情绪管理的正能量主人;但愿,思政课是心理重建的良好舞台;但愿,教师能够以生为本,充当孩子们心路的引领者,引领学生以正能量面对学习与生活,走出一条健康、积极、阳光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程晓云.清华附小的“活德育”[J].教师月刊,2013(2):12

[2]刘卉.精彩,源自于对个体生命的体认[J].学周刊,2018(17):58

[3]严建英.学会放手,删除多余的爱[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6):1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9年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策略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749)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第四中学,甘肃 酒泉 73530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