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鲤鱼高产饲养技术

2020-12-23曹厚英

乡村科技 2020年31期
关键词:鲤鱼高产

曹厚英

[摘 要] 鲤鱼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水产品,味道鲜美,具有极为丰富的营养成分,因此备受人们青睐。鲤鱼作为适应性极强淡水鱼,习惯生活在池塘、湖泊或稻田中,通常以底栖动物为食,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耐碱性。近年来,发展稻田种养新技术,已成为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改革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就提高稻田鲤鱼饲养产量及管理技术展开讨论,以期推动稻鱼产业发展,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户经济收益。

[关键词] 鲤鱼;高产;稻田饲养

[中图分类号] S965.1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1-105-2

鲤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生长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其所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能起到一定的防治动脉硬化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1]。经常食用鲤鱼能给人体健康带来诸多益处,因此鲤鱼市场需求量长期居高不下。为使稻田鲤鱼饲养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规范饲养管理标准,从而提高稻田鲤鱼的品质与产量。

1 稻田鲤鱼饲养技术

1.1 稻田的选择

要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土质保水力强、不受干旱和洪水威胁的稻田。稻田单块面积必须在50 m2以上,蓄水量高度要超过20 cm,只有做好充分的水分供给以及通畅的排灌,才能给稻田鲤鱼养殖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除此之外,还需做好稻田内的基础设施管理,田埂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加固增高,并提前挖好鱼坑和鱼沟等,鱼沟深度应控制在35 cm左右,宽度为40 cm左右,鱼坑面积通常是稻田总面积的5%左右[1]。若稻田田埂牢固度不够,还需进行加固和加深,田埂高度需保持在30~50 cm,且必须坚固整实,以防漏水、坍塌、逃鱼等。

稻田进、出水口应对角设置,根据单个田块面积大小以30~60 cm宽为宜,且进、出水口和溢洪口要设拦鱼栅。拦鱼栅用木制、条编,铁筛网或网片均可。拦鱼栅的孔隙或网眼的大小,要根据所放养的鱼种规格来定,必须保证不阻水和不跑鱼,拦鱼栅高度和宽度以大出进、出水口和溢洪口15 cm为宜。安置时,要把拦鱼栅的两边及下端插入泥土中整实,拦鱼栅设两层为宜,这样能有效避免鱼种的流失。

1.2 鱼种的放养

养鱼的稻田应早放水、早整田、早插秧、早放苗种。插秧后3~5 d,即水插秧苗开始返青时即可投放鱼种,放养的品种可选择丰鲤、散鳞镜鲤、杂交鲤等。放养鱼种需根据鱼种的规格和水稻的季节等决定具体的放养时间,通常在早稻田和中稻田中可在插秧、整田后放养魚种。若鱼种长度超过10 cm,则要在秧苗返青后放养,这样能有效避免放养鱼后出现浮秧;若是晚稻苗则可在耙田后放养;若是双季稻田,则应单养鲤鱼,每667 m2稻田中可放养200尾左右的10 cm鱼苗;若每667 m2产鱼60 kg的稻田,则应在整田同时就应往鱼坑内注水放鱼。在放养过程中,需注意稻田的水温要与运鱼容器中的水温差控制在3 ℃以内,这样能有效减少鱼种放养后的死亡率[2]。

1.3 鲤鱼饲养管理

科学、合理的喂养鲤鱼能在满足鲤鱼生长所需营养的基础上提高鲤鱼的抗病能力,也是饲养优质、高产鲤鱼的关键。稻田养鱼通常被分为不投饵和适当投饵2种饲养方式。不投饵是选择利用稻田中的天然饵,鱼种放养量少,整体产量偏低;适当投饵是在鱼坑和固定的鱼沟中进行投饵,鱼种的放养密度较大,鲤鱼产量也相对提高[2]。通过人工投喂饵料可以增加单位水体的饲养量,进一步挖掘养殖稻田的生产潜能,提高单位养殖稻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投饵料最好使用渔用配合饲料,也可使用米糠、麦麸、豆渣、酒糟、青草及浮萍等,且应保证其清洁卫生、未受污染。日投饲量,配合饲料按鱼总体重的2%~5%;青饲料按草食性鱼类总体重的10%~40%投喂。投饵时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四定“原则,每天定时投喂2次,投喂地点最好选择在进水口的鱼坑内,并在投饵时冲适量干净水或氧气,以利于鱼类吃食和消化,同时,要根据鲤鱼的生长情况确定投喂数量和次数,并不断进行调整。在投喂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的天气情况、鲤鱼的饲料食用情况等进行适当调整,避免因过多的浪费致使饵料污染稻田内的水质。此外,要加强日常巡查,防止逃鱼。下雨时,要防止洪水浸埂或冲毁拦鱼设备,平时要经常检查田埂,注意维护和修整注水口和溢洪口的拦鱼设备,如有堵塞和损坏,要及时疏通和维修。

2 稻田鲤鱼管理技术

2.1 田间水位管理

控制好水位是稻田养鱼的关键,养鱼的稻田水位应保持在15 cm左右,调节灌水的时间通常对应水稻生长的6个阶段。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调节水深,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水越深越好。水稻生长初期,浅水能促使秧苗扎根、返青、发根和分蘖,水深以6~8 cm为宜,这样有助于禾苗返青;水稻分蘖期水位应超过厢面2 cm,这样有助于提高分蘖,同时此阶段要注重稻田的除草工作,避免出现夏季干旱情况的发生;水稻分蘖末期要保证沟内有1/2的水,保证上株率;水稻孕穗期,需大量水分,水位可加深到15~18 cm;水稻抽穗灌浆成熟期,沟内要有多于1/2的水,从而保护水稻根系与叶片的正常生长,但一般应保持水深12 cm左右;收获期水位要超过厢面四五厘米左右,这样有利于鲤鱼顺利觅食[3]。养鱼过程中,早期鱼小,田水不必过深,可以浅灌;后期鱼大,鱼的游动强度加大,食量也增加,水位需要加深,以适于鱼类生活。每667 m2产鱼100 kg的鱼坑水深应保持在1.0~1.5 m,要灌水得当,从而利于稻鱼生长,促进稻鱼双丰收。

另外,在田间水位管护过程中,还要做好进出水口的栅栏清理和维修工作,若田埂间出现缺口或倒塌的情况,要及时进行修复。夏季水温时常会超过35 ℃,针对这种情况要定时注入新水,或进行换水,以做好温度调节。雨天时,要注意观察稻田内的水位情况,避免因水位越过田埂而造成栅栏冲毁导致经济损失。

2.2 日常管理

在稻田养鱼过程中,要确保肥料的合理利用,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助于水中生物的培养,从而为鲤鱼提供更多的食物。施用化肥时,要根据水稻种植情况和数量进行合理选择,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式,每667 m2可施用6 kg左右的硫酸铵、4 kg左右的尿素以及4 kg左右的过磷酸钙。进行水稻追肥时,要将稻田内的水排出,且确保鲤鱼在鱼坑、鱼沟中才能进行施肥,当化肥被土壤吸收完全后,再将稻田内的水量补给到原有的水位线。

施用农药前要理清鱼沟、鱼坑,加高稻田水位7~10 cm,或在用药时边进水边出水,以减少稻田水中的农药浓度。粉剂农药宜在早晨稻禾沾有露水时施用;水剂、乳剂农药宜在晴天露水干后或傍晚喷药,要尽量喷在稻禾上,这样既可提高防治效果又能减少农药落入水中,减轻对鱼类的毒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雨天或雷阵雨前不要施喷农药,以防止农药被雨水打落田水中,致使鱼种死亡。在喷洒农药时,应选择低残留、毒性较弱但效果较强的农药,这样不会对鲤鱼的饲养造成负面影响,也可选择敌百虫或杀虫脒这类药物。此外,要严格控制农药的喷洒量,喷洒时尽量不要喷洒到鱼沟和鱼坑中,要尽可能地避免让农药接触水面。若在农药喷洒阶段出现了鲤鱼死亡的情况,则需及时停止农药喷洒,并将农田内的水进行更换。

2.3 病害防治

鲤鱼在生长过程中易受病害影响,若在感染病害且未及时治疗的情况下,易使鲤鱼生产品质与数量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鲤鱼大批量死亡,给种植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稻田鲤鱼饲养过程中,要加强对鲤鱼病害的防治工作。鲤鱼在生长过程中,易受白皮病、水霉病等病害影响,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稻田的巡逻力度,并观察稻田内的水色变化情况,通过及时改善水质避免病害的发生。

鲤鱼在感染水霉病时,鱼体表面会有大量菌丝繁殖,菌丝颜色呈灰白色,鲤鱼一旦感染此种病害会出现运动能力衰退、食欲减少的情况,直到最终死亡。鲤鱼之所以会感染此类病害是由于在捕捞和鱼种运输过程中因操作不當造成鱼鳞脱落,皮肤由于受伤而感染水霉菌,进而引发水霉病,此类病害在冬末、初春时节发生概率最高。鉴于此,在运输、养殖和捕捞过程中,要注意尽可能地避免对鲤鱼造成伤害,可在投放鱼种时将鲤鱼浸泡在3%盐水中进行消毒,或用红汞清洗[3]。除此之外,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鲤鱼的进食情况,若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排查,将病害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为防止水产病害传染,发现养鱼稻田中有病鱼时,必须及时捞出,放在深坑中,加生石灰或漂白粉,加以深埋,以防止病原扩大。

3 结语

提高鲤鱼的饲养管理技术对提高稻田鲤鱼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通过细致、科学的管理能从源头改善鲤鱼品质,能有效提高稻田鲤鱼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达到推动稻田鲤鱼养殖的长期发展与稳定发展的目的,进而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健超,廖愚.稻田鲤鱼生态种养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8(32):1-2.

[2]莫洁琳,韦领英,陈子桂,等.高寒山区鲤鱼与罗非鱼稻田养殖模式及效益分析[J].水产科技情报,2019(2):69-72,80.

[3]于立新.鲤鱼成鱼的养殖技术[J].养殖技术顾问,2018(2):25.

猜你喜欢

鲤鱼高产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小鲤鱼的问候
鲤鱼跳龙门
我的小鲤鱼
鲤鱼旗(大家拍世界)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红鲤鱼的“三十六计”
小鲤鱼
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