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丘区有机旱作黍子种植技术

2020-12-23苏占明李海皇甫红芳

乡村科技 2020年31期

苏占明 李海 皇甫红芳

[摘 要] 黍子是山西省旱作物的代表,在晋西北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黍子对耕地无过多要求,常被种植于山丘地区,因此在传统耕作技术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山丘地区有机旱作黍子的种植技术,实现高产优质生产,对于拉动地区经济增长、推动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总结山丘区有机旱作黍子种植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黍子;旱作技术;山丘区

[中图分类号] S5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1-87-2

作为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粮食作物,黍子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是禾谷类作物中最为抗旱的作物之一,加之其生育周期短、对耕地要求不高,因此在旱作地区粮食生产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此外,黍子具有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黍子种植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所以,对山丘区有机旱作黍子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山西省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意义重大。

1 山西省黍子产业发展现状

1.1 山西省地理环境概况

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西部、黄河中游东部,隶属黄土高原范畴,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内陆省份。山西省地势复杂、沟壑纵横,地貌类型多样,包括山区、丘陵、高原等,其中山区和丘陵面积占80%以上;平均海拔1 000~2 000 m,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4~14 ℃,但常年光照资源充足,雨量较少,年平均降水量400~650 mm。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黍子的种植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1.2 山西省黍子种植现状及生产水平

黍子是山西省旱作粮食的代表之一,其分布范围较广,山西省年播种面积约20.0万hm2,其中大同市、朔州市播种面积为7.4万hm2,年均产量超过3 000 kg/hm2。阳高县、大同县、天镇县等是大同市黍子的主要产区,近年来随着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培育和选育新品种,一些地区黍子产量超过4 500 kg/hm2。

2 有机旱作黍子种植技术

2.1 因地制宜选择品种

大同市全年无霜期在100~156 d,而黍子的生育期在95~105 d。目前,主要的黍子品种有大红袍、金疙瘩、大黄黍、大白黍及晋黍等。每个黍子品种通常只能连续种植2 a,不能在当地多年连续使用,且换种距离需要远离种植地块至少10 km,通常只要黍子的生育期与既定范围吻合,那么调种的距离越远越好。品种优良的黍子在制作成黄米糕时,色泽金黄诱人,熟食软糯爽滑;品质不佳的黍子品种制作黄米糕时,色泽暗黄、口感粗涩。目前,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培育的4号、5号、8号、9号晋黍品种长势强、生长整齐、丰产稳产性强,尤其是在抗旱、抗倒伏上优势明显。其中,晋黍8号综合性状优良,属中早熟品种,生育期99 d,株高穗大,食味香甜可口,不仅可以作为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区的春播种植产物,而且可以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晚播救灾作物。

2.2 种子处理

对于自留种而言,待秋收后,可将谷穗挂于通风干燥处,待春播种时直接使用。而调换种,则需要晾晒两三天,一方面是为了避免黑穗病,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发芽率。黍子晾晒时最好铺在竹席或草席上,平铺厚度不超过3 cm,在晾晒过程中需要上下翻动。切记不可晾晒在水泥地、铁板等物件上,以免烧伤种子。晾晒前后可以用簸箕去除其中的杂质。

2.3 耕地处理

黍子对耕地的要求不高,当水肥条件佳时,产量一般较高;反之,产量较低。通常,耕地选择以向阳为佳,尤其是在山丘区进行旱地种植时,所选用的品种生育期较长时,则要切记不可种植在背阴处。此外,地温会对黍子的产量造成影响,地温高则利于黍子生长,而与春耕相比,秋耕能更有效地提高地温,因此下半年最好选择秋耕,对于连坐耕地需要采取深耕方式。

2.4 适期播种

播种期的选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黍子的生长发育、产量及抗性产生影响。如果播种时期过早,极易遭受低温与虫害,同时会因干旱、缺苗断垄而导致黍子产量减少。如果播种时期过迟,会因发育加速而导致根系生长不发达,黍子穗小粒少,同样会导致产量降低。黍子的播种期与区域气候、品种、土壤及灌溉条件等密切相关,通常在5月中下旬,如果耕地水肥条件好,黍子生育周期相对较长,那么播种期可以适当提前。

播种方式有穴播和条播2种,主要以条播为主。条播的行间距应保持在25~27 cm,该播种方式可不用翻土,开沟深浅几乎一致,播种时落子比较均匀。而穴播则是一种在地膜上播种的方式,地膜宽度以65~70 cm为宜,黍子播种的穴距为20 cm[1]。穴播具有增温、保墒的作用,而且种子發芽率高,通常增产20%~30%。如果整地质量佳,667 m2播种量则控制在0.4~0.5 kg。如果是黏重土壤,由于缺乏有机质,蓄水能力较差,土壤空隙较小,因此667 m2播种量应适量提高,可控制在0.60~0.75 kg。

2.5 播种深度

不同土质播种深度不一,如黏性土质透气性不佳,易形成板结层,如果播种较深,会影响出苗率,从而发生缺苗垄断,使得产量减少[2]。所以,对于黏性土质,播种深度不易过深,如果耕层土壤的含水量较多,播种深度通常以3.33 cm为宜;如果耕层土壤含水量较寡,则应适当增加播种深度。对于沙性土壤,由于耕地结构相对比较疏松,出苗率高,但是抗旱保水能力较弱,如果耕层土壤含水量较多,播种深度以5.00 cm为宜;如果耕层土壤含水量少,则需要适当加深播种深度。

此外,不同气候条件下播种深度也各不相同。在干旱条件下,土壤表层含水量将会明显减少,会对种子发芽造成影响,因此要适当加深播种深度。试验表明,深播的种子具有较好的发芽率,且根系发达,在苗期抗旱性好,次生根数多;成熟时,黍子枯叶少、产量高。而浅播的种子根系多分布于土壤表层,苗期抗寒性不如深播,加之接近地面的分枝浅,因此次生根数量少,在生长过程中易出现未老先衰的情况。在干旱情况下,黏性土质具有较强的保水性,因此播种深度可以不超过10.00 cm;而沙性土壤保水性相对较弱,播种深度可超过10.00 cm。值得注意的是,黍子粒小,播种后若与土壤结合不紧密,那么种子吸水不足,因此播种后需要镇压一两次。

2.6 田间管理

当黍子幼苗长至2.00 cm高时,可以进行疏苗处理;长至3.00 cm高时,必须进行除草定苗,定苗时苗量留取要足量。当黍子一叶一心仰脸时间苗,间苗后可以采用人工蹲踩或石压青苗,以此来发根蹲苗。黍子施肥宜早不宜迟,为了确保幼苗有充足的养分,施肥时要施足,667 m2可施尿素1.5~2.5 kg。在田间管理工作中,要想提高黍子产量,追肥是极为有效的方式,可在拔节前结合烧水开展第1次追肥,667 m2追尿素5.0~7.5 kg,能起到促进幼苗生长的效果。在孕穗期可以进行第2次追肥,667 m2追肥量控制在5.0 kg左右,此次追肥能起到穗大粒多的效果[3]。在中耕期要做好除杂草工作,疏松土壤,起到增加透性、提高地温、提升土壤含水量的效果,能促进黍子幼苗根系发育。此外,除杂草可以减少对土壤营养的消耗。在黍子整个发育周期内,需要中耕两三次,分别在定苗、拔节期、封垄前进行。

2.7 病虫害防治

2.7.1 病害。黍子的主要病害是黑穗病,预防黑穗病的发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莱特。

2.7.2 虫害。蝼蛄主要穿梭于土壤表层,其成虫会对种子进行咬食,或直接将幼苗根部咬断,尤其是偏好刚发芽的种子。黍种被破坏的部分呈丝状,进而导致幼苗枯萎。对于蝼蛄虫害的防治,一是用黑光直接对成虫进行诱杀;二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式,将10%水与50%辛硫磷根据种量的0.1%~0.2%进行拌种,浸泡2 h后再进行播种;三是直接撒毒土,将细土和20%甲基异柳磷混合后按照1∶15的比例拌匀,直接施入垄沟中。

2.8 适时收获

在正常年景下,很少会遭遇霜冻,收获以蜡熟末期或晚熟初期为宜,将黍子直接运到场面垛好,晾晒10 d后可打场脱粒;也可在晴天收割黍子,就地晾晒3 d后碾场脱粒。如果需要自选留种,所选的穗要植株高大、籽粒饱满。

参考文献

[1]张世发.大同地区农作物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张翔宇,李海,梁海燕,等.晋北旱作区黍子机械化栽培技術[J].农业科技通讯,2018(9):266-268.

[3]张毓凤.黍子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9):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