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尝试

2020-12-23陈亚娟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杨修背影语文课堂

陈亚娟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还是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讽刺、助产、归纳和定义等步骤,两者都强调了提问的重要性。然而,在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地得到发挥,并没有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带来推动力。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现实中提高课堂效率、发挥提问的价值,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目标明确,数量适宜

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地。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可见,围绕教学目标设置问题是必要的。有教师执教《杨修之死》教学目标之一“分析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提出了“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这一问题,结果学生都从曹操的角度进行了回答。教师的本意是要分析杨修的个性和为人处世。我认为如果把问题改为“杨修为什么被杀”,这样也许就很好地避免了学生思考方向的岔路。紧扣教学目标,指向明确的提问才能更好地驱动教学的进程。

一堂45分钟的语文课,大小问题总共不宜超过10个。最恰当的做法,应当是设置2~3个主问题,从而牵引发散出几个小问题。问题过多不利于学生深入地进行思考,而且往往会因为时间紧张,学生和教师对问题的处理都会浮于表面,结果造成对问题一知半解。当然,一堂课具体多少个问题不能硬性规定,应该根据实际问题的难易程度与教学的需要决定。如某位教师在执教《背影》一文时,先后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说一下文中写了谁的背影。”“写了几次背影。”“你认为哪次背影最打动你,为什么?”“找出文中其他写“背影”的句子,体味它们的作用。”这位教师设置的一连串问题都是围绕着课题“背影”展开,其实就是一个主问题。这样的提问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

二、耐心等待,提问追问

思维活动需要过程和时间。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从接收信息到反馈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流利顺畅地回答问题,更是要一定的时间思考并形成逻辑严密的表达。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会等待,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才会有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候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出现了”冷场”,教师也要“冷处理”,继续让学生在沉思默想中进行。有不少教师在执教古诗时,常常设置“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呈现的画面。”这时让学生口头直接表达的效果必定没有让学生先在纸上写下,再作交流的效果好。动脑到动笔的过程,有了一定的时间,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在不断地对问题进行完善。

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维应该走在学习者的前面,教师只是充当引领者的作用,这样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習任务。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课前将学生的疑问进行整理,从中提炼出作为课堂的主要问题。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学生的疑问会是什么,然后根据教学的实际选择符合学生阅读感受的问题,有时需要及时调整提问的顺序。当然,让学生提问的前提是教师要做好提问的指导,给学生一些范例,让他们明白提问的一般思路,掌握一些具体的提问方法,确保所提的问题是有效的。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重新建构新的知识。

这一过程应该是学生内在的、自我驱使的学习活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形成适应自身学习的生成性提问,这样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如果能够形成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师生追问——学生回答……由一个问题出发,进一步开发生成新问题,从而对问题进行深度的探讨。这样,不仅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也会增加,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也会更加浓烈。

三、循序渐进,联系生活

生活就是一本语文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备的学科,学习语文离不开生活,问题的设置也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茨威格《伟大的悲剧》课后思考探究题: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何处?“伟大”又指什么?悲在何处,相对容易,而伟大之处,就复杂得多,帮助他人作证表现出来的是诚实守信的品质,坦然面对失败的心境等。如此提问就遵循了由简到难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又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塞腰鼓》中提问:“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体会结尾的妙处。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某教师分了三步走:第一步提示:“教室里面真安静啊!连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够听到。”显然此时用一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到来突出教室的安静。第二步回到问题,这里就是用鸡啼之声来写整个环境的渺远寂静。第三步出示“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来加深印象。联系生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容易多了,解决的速度也就快了。

四、呈现多样,灵活评价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是口头提问,但是口头提问学生只是听觉上的感知,而且往往转瞬即逝。因此,为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我们不妨在提问上多一些方式进行呈现。例如,问题通过板书或者课件呈现;还有现在很多学科都在推进的学案,教师可以把问题按照教学的顺序安排在学案上,这样学生反复地咀嚼问题,并可以在学案上写下思考的结果,也为讨论交流、探讨提供方便。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回答问题的学生音量过低,导致距离较远的学生难以听清楚。这时,教师除了鼓励该生大胆地表述,也可以充当学生的“扩音器”,复述该生的回答要点。另外,当有些学生的回答比较符合教师的想法,此时我们不妨问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课堂碰撞的火花就会产生了。我们还可以把多个学生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出最佳的理解。总之,不管学生的回答如何,教师一定要给予评价,忌讳不评价就让其坐下。这样既不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还会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是语文课堂的特色。“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阅读课堂是一个感性的美感的课堂,它没有数理化严密的逻辑,标准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当然,有时候学生的回答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差甚远,我们教师也要作出合理的评判。

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千千万,关键还是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有效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让学生联络新旧知识、运用知识,从而真正体味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全面提升语文的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215635)

猜你喜欢

杨修背影语文课堂
两个背影
背影
背影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真正的聪明人
杨修解字
“一合酥”续编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