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记类散文教学规律探究

2020-12-23时晓珍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壶口瀑布侧重于丽江

时晓珍

游记类散文在以往的教材中出现的并不多,学生对这类文体很陌生。2016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专门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现代游记类散文,是贯彻教材编排的“文体学习”意图。在研读教材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从这类文章的特点入手,依据“所至、所见、所感”三要素来设计教学环节,探寻作者游踪,使学生对文章脉络了然于胸;品味所见景物风貌,把握景物特点;探寻作家情感与思考,得以触摸作品主旨,深刻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如何开展游记类散文的教学,我认为,从认识游记类散文特点的角度,以“所至、所见、所感”三个要素为切入点,设计问题,开展本单元教学。

一、探寻所至,文章脉络了然于胸

在以往的初中散文学习中,《小石潭记》可算文言游记类散文,现代散文中的游记散文并不多。在八年级下册2016版部编新教材中,为学生专门安排了一个游记类散文单元,包含了风格多样的中外名家作品,写法各异的四篇文章,使同学们能通过阅读,感受这类文章的特点。游记类散文从内容上看,侧重于记和游,以作者的视角展开游历,记述所见所闻。既有山河湖海、茂林修竹等自然景观,又有名胜古迹、风土人物等人文景象。所见所闻中贯穿作者情感的抒发、哲理的思考。初中生在阅读这种抒情类散文的时候,往往会迷惑于文章精心繁复的细节描写中,产生“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觉得写得真妙,可是抓不住头绪。因此初读文章,理出作者行踪是我们读文的第一步。

在《壶口瀑布》中,作者写了两次到壶口瀑布,雨季略写,枯水季节详写。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作者两次到壶口瀑布,观察角度有何不同,对于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视角来描写。”学生能找到第一次,作者“下到滩里”,而第二次“下到沟底”“一直走到河心”,并且通过勾画文中词句,梳理出作者先俯视河中“龙漕”,再仰观河面,随后视线由上而下,写“向龙漕隆隆冲去”的水,随后平视龙漕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水,最后视角转换到脚下的石。这样,学生好像化身作者,亲自到壶口瀑布游历了一番。学习《登勃朗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首先根据文中出现的地名和作者使用的交通工具,制作了行程路线图。在《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文章中,我们又化身为玉龙雪山的一滴水,随着时间的洪流游历丽江的美景。这里除了地点的转换,还有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梳理,使学生在行文中找得到作者的行踪,厘得清作者的行文脉络,也能关注关键句,感受到文意的转换。

二、品读所见,把握景物特点

游记散文以作者的视角描写景物风貌,因此赏析品味语言是游记散文阅读的重要环节。 《壶口瀑布》中,对于雨季,简单勾勒,侧重于总体表现磅礴的气势。而写枯水季,则因作者视角的独特,全方位多角度地描写。第3节侧重于写水势的磅礴激越,第4节既从“雄”“险”“奇”三个方面来写,又通过“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潺潺成溪”等词语写出了柔美的一面,为下文抒写感悟做了充分的准备。品读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从句式、修辞、用词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细细品读课文,抓住重要词句赏析,概括描写景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前一环节作者视角的变化,思考这部分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表现意境的推进。

在《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这篇文章描写冰塔林的时候,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侧重于表现冰塔林的神秘美丽和作者在伤病情况下的独特感受。而《登勃朗峰》这篇文章兼具散文与小说双重色彩,前半部分侧重于景色赏析,重点品味五六两节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和其中蕴含的感慨,后半部分则体悟情节的巧妙安排,分析人物形象。作家写眼中之境,更是写心中之景。“我们在某一种景物中,假使接触到它的新奇,或发现了它新的的情味,新的教训,这些才是宝贵的材料,是我们所需要的题材。”山川美景,名胜遗迹因作者的阅历、心境呈现出独具个性的风采,细细地品读赏析,使学生在阅读中既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又在作家引领下,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获得了审美的享受。

三、品析所感,领悟作品主旨

在游历的过程中,眼中所见,笔中所写,遇到的人与事,必然引发作者的思考,正因为前面所说的作者的阅历、心境不同,思考与感悟更具独特性,同时游记中还蕴含独特的文化内涵,作家领略了一路景物风貌,自然生发出感慨与思考,这种思考往往指向人生,抵达心灵。在引领学生阅读作品时,我们侧重于引导学生把握景与情交融的自然过渡,并且进一步探究作者情感的渐进性与层次性,同时关注作家独特的感悟与巧妙构思。

在《壶口瀑布》中既写了雄险与优美共存的风采,也因为小小的壶口容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的水的形态,使作家联想到人的情感的丰富性。随后以写石约束水、水激荡石来表现至柔至和的水在石势的挟制下“奋力抗争”“寸寸地剁去顽石”来表现水的品格。进而总括黄河的伟大品质,同时归结到人生经历,表达主旨:历经磨难,方显个性。作者梁衡说过:“艺术美只存在于创造之中,重复旧套子,不论是重复自己还是别人,绝对不会有美。”文章最后一句,“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正表现了作者写作此文的与众不同的感悟角度。

为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把握作品主旨。(1)这奇雄险美又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悟和思考。(2)这些思考和感悟有几个层次。(3)读文章最后一句“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与尧山壁先生的《陶醉壶口》(见《语文读本》八年级下册,吉林教育出版社第256页)对比阅读,结合全文比较两篇文章的写作构思特点。而《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中,我们侧重于感受作者对格拉丹东雪山雄伟、奇丽风貌的赞美,她在伤病交加,身体非常痛苦的情况下探寻长江源头的毅力与执着,同时也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我带领学生通过阅读领略丽江的自然风貌、历史发展、民风民俗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游历丽江的水”来立意全文,以此既体会构思的妙处,又体会作者对丽江的深挚的热爱。

总之,学生初学游记类散文,相比于单纯写人叙事写景类散文感觉到有一些陌生,以所至、所见、所感三要素来引领学生学习,便于学生把握内容,品味语言、把握情感、感悟主旨。同时,因为这类散文有更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涉及历史、社会生活、科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作家因为他的阅历广、修养深、文化底蕴厚,表达的思考感悟有时学生难以理解到相应的深度,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深入地研读文本,结合学生阅读水平,不断地探究三要素教学的优化策略,使学生在游记类散文学习中真正的读有所获。

本文是“指向初中生写作素养的经典篇章范例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本課题立项号是GH-13-18-L165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开发区中学(221000)

猜你喜欢

壶口瀑布侧重于丽江
壶口瀑布:大自然的壮美画卷
壶口瀑布
丽江三朵节
丽江的荒
几对常被用错的词语
壶口瀑布
文学的两股劲儿
叫一声丽江
绽放的丽江
空巢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