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12-23吴声凤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7期
关键词:目标导向双创

[摘 要]双创背景下的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更要从深层次把握和思考高等教育的目标和功能,实现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反思高校课程教育可见,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亟待改变唯分数论的目标导向,明晰以创新精神培养为宗旨的教学理念,扭转刻板的教学传统,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基础知识和执导课堂,学生创造内容、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教育评估方式,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知识能力运用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双创;公共经济学课程;目标导向

[基金项目]2017年贵州大学省级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双创背景下公共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2017520014)

[作者简介]吴声凤(1975—),女,贵州大方人,工程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地方治理与公共经济。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02[收稿日期] 2020-05-25

一、引言

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提高就业率,还会影响今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伴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起全面展開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需要不断改革传统教育弊端,承载起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和使命。近20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持续攀升至2020年的874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我国倾向于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约2.4%,远低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2019年我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为2.19%,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9.5%[1],距超过70%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国际惯例存在明显差距,我国的创新人才资源还需进一步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亟待推进。

公共经济学是笔者在校内为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拓展课,考虑到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理论基础的不同,本课程旨在普及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与实践前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而逐步上升到自觉地运用公共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来观察、分析、解决现实公共经济问题。长期以来,尽管课程教学取得一定成绩,但传统教学模式呈现的缺陷与不足日益凸显,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培养、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等问题无法有效回应,而这是双创背景下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公共经济学传统教学的不足

公共经济学沿袭了重知识讲授和成绩考核,轻创新能力培养的传统,阻碍了教学活动在双创背景下“智慧引擎”作用的有效发挥,其不足表现为:教学理念上,重灌输轻引导;课程设计上,重理论轻实践;考核方法上,重结果轻过程。其结果不但有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竞争力的培养,而且也不利于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塑造。国外实践和研究认为,学生低学习参与或不稳定的学习参与会导致低水平的认知加工,改变学习参与途径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速度,克服学习的盲目性[2];将多种观点结合,将差异化概念联结,以主动的态度对新问题求解是培养学生达成“小创造力”的核心,高达90%的教师明确认为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发展[3-4]。此类国外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适用性还有待探索,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解决目前我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本土化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双创背景下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双创时代如何有效提升人才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笔者根据目前公共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重构课程育人目标,结合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的特点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如下梳理: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以创新精神培养为宗旨

公共经济学作为介绍政府经济行为的基础类经济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教师(通过板书或PPT)讲授—学生听讲—期末考核”单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致使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畏难厌学,师生间互动性差。教学理念是规范学校教育活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因此,本课程首先要进行以创新精神培养为宗旨的教学理念改革,改变唯分数论的目标导向,重构师生间关系,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完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营造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为了学生的需要而创造教授活动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部分比例

公共经济学尽管需向学生呈现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对本科生而言,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考研的同学并不多,因此其对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且对今后工作有较大帮助的内容需求更胜,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公共经济学理论部分可安排1/3课时,实践部分可安排2/3课时,多运用实例启迪和拓展学生经济学思维,帮助其达成一种易地而思的习惯、三省吾身的自觉和辨别纷扰事态的睿智,将更多的课时安排于外部性矫正、公共支出管理、税收制度和地方公共经济等章节内容的讲解上。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梅迪奇效应(Medici effect)表明不同领域和文化的构想交流与激荡,会产生交汇点创新,人们会结合现有观念而找到新构想。因此,学校教育要随着知识生产特点的变化和双创要求将教学方法改革渗透到课程教学改革中。

首先,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精讲基础知识和执导课堂,学生创造内容、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因此,本课程改革中大量采用具有互动性、参与性以及启发性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其中,案例教学要求紧密结合具有中国元素的具体实际,如春运、征地、拆迁、交通拥堵问题等;情景模拟法则是将学生设定为村主任、村民、企业家、市长等不同角色,置于模拟的、逼真的社会冲突环境中,要求被测试者处理模拟场景中的不同博弈方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讨价还价问题,提高学生的环境应变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以及抗压能力等。其次,压缩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过程,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双课堂”教学模式。“双课堂”包括“虚拟课堂”和“实体课堂”,其中实体课堂是完成课程必须要达到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维能力提升等教学目标的要求;而虚拟课堂则是拓展实体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再次,为体现学生在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计划以课程对话教学为中心,积极构建翻转课堂理念下的“教学共同体”,加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過程与结果并重

进行课程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师如何评价学习直接影响着学生如何学习。为客观真实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本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拟从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两方面进行改革。构建四个不同评价主体:教师点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同伴互评;评价指标:采用过程评价(40%)和结果评价(60%)相结合。

过程评价(40%)采用参与互动、平时作业和能力评价3个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参与互动主要是刻画学生平时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研讨教学中的参与频次、参与质量以及学习热情等,平时作业主要是评价学生的专题认知等,能力评价主要是通过平时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方式,考核4种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推导能力、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应用情况。结果评价(60%)采取期末闭卷考核形式,主要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结语

双创背景下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紧密,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知识运用与能力提升的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减少学生分组学习中“搭便车”现象,激发人才潜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5%我国创新指数居世界第14位[EB/OL].http://www.cinic.org.cn/zgzz/cx/815830. html,2020-05-22.

[2]任之光,梅红.双创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1):86-90.

[3]Fallows S J,Bhanot R.Quality issues in ICT-based higher education[M].Psychology Press,2005:48-60.

[4]Niu W,Sternberg R.Contemporary studies on the concept of creativity:The East and the West[J].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2002:36(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Public Economics course should not only encourage students to innovate and start a business, but also grasp and think about the objectives and func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a deep level, so as to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Reflecting on the cours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of Public Economics course needs to change the score-orientated goal, clarify the teaching concept with innovative spirit training as the purpose, reverse the rigid teaching tradition, and highlight the reform of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ethod.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the basic knowledge to direct the classroom, and students should create content and explore learning,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It is proposed to change the way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focusing on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spirit.

Key words: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he Public Economics course; goal orientation

猜你喜欢

目标导向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目标导向情境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