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筋经联合交通心肾法治疗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研究*

2020-12-23唐山市中医医院内分泌二科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易筋经握拳血糖

唐山市中医医院内分泌二科

张 月 董 艳 王 倩 周 静(唐山 063000)

提要 目的:研究易筋经在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中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100例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以交通心肾、平衡阴阳为治则,予自拟交泰解郁方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坚持每天练习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3遍。观察3个月后2组在血糖控制、症状改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方面的情况。结果:在血糖控制方面,2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可有效控制血糖(P<0.05),并可达到相一致的血糖控制水平,但易筋经组更为明显(P>0.05)。在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同,均达到100%,提示中医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但治疗组显效率为68%,高于对照组48%,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经过治疗对HAMA及HAMD评分均有下降(P<0.05),但易筋经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提示易筋经组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结论:易筋经对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

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是伴发在糖尿病基础之上的,是内分泌科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治疗方面,除了临床血糖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之外,如何解决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如何提升其生活质量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西医治疗主要应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临床副作用大,有的抗抑郁药物还会影响糖脂代谢,造成血糖的难以控制,[1]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药物依赖性。因此笔者在临床上发挥中医的治疗优势,采用交通心肾、平衡阴阳法治疗本病,发现中医治疗本病有着明显的血糖控制及改善临床症状等优势。[2]为了在更大程度上解决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笔者将针灸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治疗本病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在交通心肾法自拟交泰解郁方基础上指导患者练习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后获取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唐山市中医医院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62.3±7.1)岁,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病程(5.0±1.1)年,糖化血红蛋白(8.4±0.5)%,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9.38±3.52)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0.05±2.55)分。治疗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在(61.5±6.8)岁,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病程(5.0±1.5)年,糖化血红蛋白(8.3±0.3)%,HAMA评分(19.19±3.06)分,HAMD评分(19.67±2.37)分;经检验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血糖及症状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观察病例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3],并存在焦虑抑郁状态[4]。中医证型属心肾不交型[5]:口干渴、面潮红,周身乏力,烦热自汗,心悸焦虑,躁扰不宁,健忘,腰腿痠耎,夜寐欠安,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1.3 方法 全部观察病例均给予合适的降糖处理方案,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平稳。

1.3.1 治疗组:给予交通心肾、平衡阴阳法的自拟交泰解郁方[2]口服治疗,同时每天坚持练习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3遍。

1.3.1.1 自拟交泰解郁方[2]口服治疗:予交通心肾、平衡阴阳法为治疗原则自拟交泰解郁方(黄连15 g,肉桂3 g,生地黄15 g,浮小麦30 g,酸枣仁20 g,丹参、百合、甘草各10 g。并随症加减:汗出明显加锻龙牡各30 g;失眠重者加夜交藤30 g,合欢皮20 g,远志10 g等。以上中药用清水浸泡1 h左右,武火煎煮沸腾后改文火继续煎煮30 min后将药汤倒出,再继续放清水武火煎煮致沸腾后改文火继续煎煮15 min后将药汤倒出,2次药汤合并约300 mL左右,分早晚2次温服)。

1.3.1.2 易筋经:在口服交泰解郁方治疗的同时每天坚持练习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3遍。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动作要领[6-7]:预备势:屈膝下蹲,低头成团状,重心分别向前、向右、向后、向左、还原。两手扶膝,膝盖挺直,十指交叉,掌心向下,起身,上托,双手抱后脑,抬头、依次挺胸、腹、小腹、腹股沟,身体还原吐气,上托,水平位握拳并放松。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掌心向前,捧起、胸前合掌、推出,左右打开,转掌心向下,握拳,慢慢放松。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脚开立,略宽于肩,呈马步,两手捧起,在胸前翻掌,上托,左右打开,水平位握拳,起身的时候并放松。摘星换斗势:呈上势马步,两手捧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手向外旋腕、握拳,成右摘星势。左势与右势合为1次,做3次后,两手握拳收于肋下,慢慢放松。出爪亮翅势:两脚并拢,握拳收于肋下,重心上移,两手呈爪状,向前上方探出,两臂外展,握拳慢慢收于肋下。放松。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向右一大步,呈马步,两手在体前抱球,右转拉开呈右倒拽牛尾。左势与右势合为1次,做3次后还原成马步,两手握拳收于肋下,放松同时起身。九鬼拔马刀势:两脚并拢,两手横平举,掌心向上,左手大拇指抵后心,右手夹抱颈项带住嘴角,左转、还原,两手交替。左势与右势合为1次,做3次后,两手横平举,掌心向下,握拳。放松。三盘落地势:右脚向右一大步,呈马步,两手握拳提至肋下,变掌下插,前推、内收,转掌下压,握拳提起,起身时慢慢放下并放松。青龙探爪势:两脚并拢,两手握拳提起收于肋下,右手成爪状,向左上方探出,垂直下落,翻腕转180度,握拳提起,左势与右势合为1次,做3次后,两手握拳收于肋下。放松。卧虎扑食势:右脚向后一大步,两手成爪状,十指拄地,抬头、张口、怒目,呈右卧虎扑食势。重心前后移动7次。起身,两手放松向上导引,自头顶握拳,向下导引,过肩后慢慢放松。左卧虎扑食势7次。打躬势:两脚并拢,自上而下放松,在体前十指交叉,掌心向下,上举、抱后脑,两臂打开,向下打躬时,以内关夹抱听宫,起身时以头带动颈项、肩背起身。重复3次后,十指交叉上托,左右打开,握拳。放松。工尾势:两脚开立,略宽于肩,两手十指交叉,上托、下腰,十指柱地,脚跟提起、顿地21次后,以手推地慢慢起身、上托,左右打开,握拳。放松。收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在体前捧起,在胸前分掌。右手上托,左右下压,两手交替,7次后,两手在体前合掌,气息调匀后搓掌,掌心发热后,击掌7次。依次拍打左右手的内关、外关、环跳、足三里、三阴交各7次。两手从体侧上举,至头顶握拳,向下导引。放松。

上述各势放松时均指依次放松肩、肘、腕、手指。并恢复松静站立。

1.3.2 对照组:予交通心肾、平衡阴阳法的自拟交泰解郁方治疗,具体治法同上1.3.1.1 。

1.3.3 疗程: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通过对血糖的控制、症状改善的变化进行评估。血糖控制的指标监测治疗3个月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症状的改善参照HAMA及HAMD进行评分。HAMA评分大于等于29分表示存在严重焦虑;大于等于21分、小于29分表示存在有明显焦虑;大于等于14分、小于21分表示存在有焦虑;大于等于7分表示可能有焦虑;小于7分表示不存在焦虑情况。HAMD评分小于7分表示不存在抑郁状态;7~17分表示可能有抑郁症;17~24分表示肯定有抑郁症;24分以上表示存在严重抑郁症。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内科学第6版拟定[8]临床显效、有效、无效标准。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症状评分减少在70%及以上;有效:症状有改善,症状评分减少在30%及以上;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症状评分减少在30%以下。

2.2 2组治疗治疗前后HAMA及HAMD评分情况 治疗后2组HAMA及HAMD评分均有下降,与自身对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下降较为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A及HAMD评分比较 (分,

2.3 2组临床疗效情况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达到100%总有效率。治疗组显效率为68%,对照组显效率为48%,2组治疗后显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易筋经组可以更好地改善本病的临床症状。详见表2。

表2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2组对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经过治疗,2组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显著降低(P<0.05),说明2组在血糖控制方面均有较好疗效,并可达到相一致的血糖控制水平(P>0.05)。详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情况比较

2.5 2组不良反应情况 2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作为一种最常见的疾病存在于临床各个科室之中,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以及宣传媒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此病也并不陌生,患有此病的人群往往对其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有着或多或少的恐慌,从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障碍情绪,严重地影响着患者本人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笔者也查阅很多相关文献资料,均未发现有特别满意的治疗药物,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不断发挥中医治疗优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经观察坚持习练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并且可操作性强,依从性较好。本文旨在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以供同道商榷。

糖尿病应用降糖药物血糖大多能够得到很好控制,血糖水平控制平稳,在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效果常常不甚理想,全身症状仍然存在,而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不仅可以使患者的血糖控制稳定而持久,而且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能有效缓解患者不适,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中医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属中医学之“消渴”“郁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首先记载消渴之病名,并提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的基本病机,就认识到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因素。其中尤以阴虚为病机关键。如《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房事不节,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发为消渴。”消渴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消渴病日久,气机不畅,而成气结,《灵枢》载有“人忧愁思虑即伤心”,心藏神,主神志,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病位主要在心、肾。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心肾不交、阴阳失和与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密切相关。心脏属火,肾脏属水,水火相济,则阴阳平衡。消渴病发病肾阴不足者为多,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加之忧愁思虑耗伤心阴,心阴虚而致心火偏亢,不能下交于肾水,均致水火不济,阴阳不和而成病。临床自拟交泰解郁方。方中黄连苦寒主入心经,清心泻火以除烦;肉桂主入肾经,引火归原,两者可使心肾相交。百合养阴清心以安神,《本草述》记载百合“……《要略》言其行住坐卧,皆不能定如有神灵,此可想见其邪正相干,乱于胸中之故,而此味用之以为主治”;生地黄入心、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神农本草经》曰:“地黄,专于补血,血补则阴气得和而无枯燥拘牵之疾矣。”酸枣仁:养阴生津,宁心安神,《本草纲目》云:“……其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用疗胆热好眠。”浮小麦《本草备要》曰其治“劳热骨蒸”;丹参药性凉擅入心经,清心除烦。本方君以黄连清心安神;臣以酸枣仁养心补肝;佐以百合、生地黄、丹参滋阴降火解郁;浮小麦除烦清热;肉桂引火归原;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交通心肾,平衡阴阳。

现代药理学发现,黄连中小檗碱具有中枢抑制及安定作用,其丁醇提取物可阻止儿茶酚胺的合成。[9]也有研究证实黄连小檗碱可降低血糖。[10]肉桂能增强胰岛素活性。[11]生地黄有显著降糖及镇静作用。[12]百合中百合多糖临床用于治疗躁狂忧郁症、糖尿病。[13]动物实验表明酸枣仁水提取物可以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症大鼠的行为,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14]丹参具有明显清除自由基作用。[15]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异常和海马的损伤。[16]结合现代药理学推测本观察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控制血糖,清除自由基,改变中枢神经递质含量从而达到中枢抑制来实现抗焦虑抑郁作用的。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早在《黄帝内经》就记载着中医治疗的五大体系:针、灸、砭、药、导引按跷。其中针、灸、砭、药是由外而内,导引是自内而外。因此,千百年来,导引法都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是中医导引之经典。它可以打通十二经络,动作舒缓,伸筋拔骨,吐故纳新。它讲求动静相随,刚柔并济,阴阳相合。动作舒展优美,简单易学,练习无需设备,无场地局限性,适合所有人习练。其中古本易筋经十二势中预备势纳清排浊;韦驮献杵第一势调息安神;韦驮献杵第二势消除疲劳;青龙探爪势、卧虎扑食势有疏肝利胆,缓解焦虑抑郁等症状。[17]易筋经作为中国传统功法,近年来对其的研究越来越多,查阅有关报道发现练习易筋经可使人体气血流畅,阴阳平和,从而安神定志,[18]并能显著改善人们的不良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失眠等,[19]坚持练习能帮助患者摆脱焦虑抑郁的困扰,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0]另有研究证实,长期的规律练习可促进新陈代谢,调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增强肌体抵抗疾病的能力。[21]有研究发现易筋经可改善糖脂代谢,降低体质量指数,并能降低血糖。[22]其可能是通过增强平滑肌的运动做功而消耗血糖,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腺体分泌,改善糖代谢,从而达到控制血糖、保护胰腺的目的。[23]

研究发现易筋经联合交通心肾法治疗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较单纯中药治疗可以明显增加显效率,且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并能有效改善血糖的控制,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满意度亦较高。说明易筋经是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一项运动,可以广泛普及。

猜你喜欢

易筋经握拳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走路握拳头脑健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小兔上学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经常握拳 延年益寿
经常握拳 可以提神
健身气功·易筋经养生功效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