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金课”建设研究
——以《跨文化交际》中的茶文化为例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金课跨文化交际

赵 丽

(西安外事学院国际合作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教育部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了“金课”的建设标准、“金课”类型和建设“金课”的保障措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次重大调整,标志我国高等教育从中观层面下移到微观层面,开始狠抓课程建设,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往深处走、往实处走、往细处走。

当下,处处在说“金课”,建设“金课”成了高校的“热任务”,如何建设“金课”成为“热话题”。虽然高校教师都在热烈响应“金课”建设,但是高校教师对一些问题仍困惑不解。例如,如何理解“金课”的标准“两性一度”?当下流行的“金课”与之前高校一直在建设的“精品课程”有何区别?怎样淘汰所谓的“水课”,又如何建设好“金课”,尤其是外语类“金课”该如何建设?这是高校教师应该努力解决的问题。

1 “金课”的概念和标准

高教司提出的“金课”覆盖面很广,可以指某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可以指课程体系中的任何一门课程,甚至可以指教师教授的一门课程。与“水课”相比,“金课”就是最佳课程,而“水课”是劣质课程,教师不入心,学生不用心,应该被淘汰。教育部高教司对“金课”提出了三条标准: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简称“两性一度”。)高阶性表明课程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高标准、严要求,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进行高级思维的能力;创新性要求教学内容新颖、前沿,课程内容要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教学手段融合高科技,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评测体系和内容倡导多样化;挑战度表示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学生需要花力气、下功夫才能完成学业,不能让学生“轻易毕业”。

2 “精品课程”和“金课”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和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金课”和“精品课程”虽然名称不同,但其共同点是目标高、内容难、手段新、评测活,两种课程互相衔接、互相联系。“金课”与“精品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金课”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五种类型,而“精品课程”仅是“线上金课”的一种,有利于全国不同地区的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公平。而“线下金课”应该是高等教育的主场,传统的学校正规教育不同于个人自学,其最大的区别就是,课堂教学有教师指导,有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和互助。在高科技、智慧课堂蓬勃发展的今天,“线下线上混合式金课”在高校受到普遍关注,会成为将来“金课”的主流。另外,与“精品课程”不同,“金课”明确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要求全课程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每门课、每个任课教师都承担着育人任务,将“立德树人”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外语教学中去。

3 外语类文化课程“金课”建设

随着教育环境和对象的变化,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打造优质的“金课”至关重要。“金课”的目标并非简单的建课,而在于人才培养,满足新时代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对于高校来说,“金课”建设更应该向“金课群”建设方向发展。一方面,可以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另一方面,通过“金课群”的建设,能从规模效应的角度助力高校的人才培养。通过单门课程的建设,可以转变教师传统观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课程质量建设,而课程群不仅体现教师优质课程建设能力,还能为课程建设体系化、模块化提供前提条件。

传统外语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讲好课,上优质的课和有效的课,这本质上是在进行一场外语教学的课堂革命。“金课”建设要改变传统外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改变学生厌学、教师倦怠教学、“水课”泛滥的现象,真正面对教育信息技术革命对外语教学带来的挑战。

《跨文化交际》课程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能够在文化碰撞中学会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保持理性和包容,为提高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搭建脚手架。本文以该课程中的茶文化为例,从“两性一度”探讨外语文化类课程的“金课”建设。

3.1 高阶性

吴岩司长指出,所谓“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教师需要通过各种课堂形式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以茶文化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跨文化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当与国际友人交流时,学生能否让对方理解我国的茶文化精髓,能否够列举出相应的文化案例,均为茶文化的教学重点,也是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遵从的设计原则之一。

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茶文化,不仅要以茶盘、茶具为茶艺表现的文化载体,同时要构建一种基于茶艺本身的文化活动。例如,将茶道在课堂中展现,有学生描述其中的文化基调与精神价值取向,借助特定的词汇,或者对于语法的变换,来描述茶诗、茶艺、茶道,方能让学生对于茶文化产生更为深刻的实践理解维度,并掌握英语解读我国传统茶文化时的国际视野。当然,仅以我国茶道作为文化基点,也容易导致学生对茶文化理解的单一认知。故此,需要在展示中国茶道文化的基础上,同时附加英式下午茶的诸多素材,诸如英式茶具或者相应的饮茶习惯。那么将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作为学习语言学知识的基础,并扩展出英式茶文化的内容,方能在辩证文化现象的基础上,引入实践情景,并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理解能力,并最终形成对于茶文化在英语视域下的解读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讲解美国“波士顿倾茶事件”,教师与学生可以就此事件的背景、意义与影响,与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并共同探讨我国茶历史及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使学生更有意识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进而自觉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3.2 创新性

所谓“创新性”,是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在教学内容上,对茶文化的解读同样应该紧扣时事政治。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呼吁亚洲国家和人民增强文明自信,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教学中可以引入茶叶之路以及茶道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以及工匠精神,发挥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在教学形式上,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文化教学,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茶文化相关的教学视频,掌握茶文化的基础知识,了解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课堂讲解重点和难点知识。还可以开展实操练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以交易会现场交流、茶文化主题辩论会、茶会情景模拟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运用茶文化培养自己的英语实践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认识文化禁忌的存在,这对他们今后的跨文化交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3.3 挑战度

所谓“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备课和学生课下有较高要求。大学生对课本或者视频上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表面,若是能够通过亲身体验,那必然是对文化的理解更加透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与外教一起去参观茶文化基地,或者到茶文化比较浓厚的地区,让学生与外教介绍茶文化,共同体验中国茶文化的特色。甚至可以鼓励学生申报相关课题,就中方或者西方的茶文化进行调研,学生实地考察西方人如何饮茶用茶,并且用观察法、访谈法或者问卷调查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教师充当组织者的身份,将课本知识与课外活动建立联系,使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接触文化,对文化冲突有更深的理解,以后更加可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得到直接的锻炼。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学生整合西方茶文化的文献资料,尤其是英文原版的阅读资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经典的英语著作,如《洛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茶花女》、《傲慢与偏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获得英语知识还能享受到文化盛宴,了解西方各国不同的茶文化,分析中西方在茶文化上体现出来的差异,培养学生更好地拥有跨文化的意识,为其融入国际化做好准备。这种形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度,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内容的难度,提升了学业的挑战度。

4 结语

建设英语文化类课程“金课”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教育部门、学校管理者、学术界和一线教师都是建设者和责任人,各有各的使命。“金课”建设依然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然而,打造“一流课程”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等教育实实在在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研究“金课”的建设和评价标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形成一支优秀的“金课”教师师资。只有教育部门、高校、院系和教师上下联动、协同发力,才能确保英语“金课”建设的质量和成效。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金课跨文化交际
今年遴选千门左右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①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
河南省高校篮球精品课程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①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