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郸城县种粮农户投入行为研究

2020-12-21沈玉洁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郸城县

摘要:在国家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背景下,分别从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和技术投入4个方面研究河南省郸城县种粮农户的投入行为。结果表明,郸城县种粮农户投入行为存在土地投入受限、劳动力数量减少、生产资料投入过量和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等建议。

关键词:种粮农户;投入行为;郸城县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 2020) 20-0164-06

D01:10.1408 8/j .cnki.issn0439-8114.2020.20.037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目标之一是稳定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在此背景下,研究种粮农户的投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许多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种粮农户的投入行为进行研究。王海霞[1]主要从农户特征、农户收入、农户耕地禀赋以及农业技术信息来源4个方面对影响江苏省种粮农户农业技术需求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黎孔清等陋[2]分析了生态脆弱区农户化肥减量投人行为;张淑萍[3]对河南省种粮农户的抽样调查中发现,粮价的高低是影响种粮农户意愿的最强机制,为此市场和政府应规范粮食的市场价格,采取最低保护价;何如海等[4]对安徽省大别山区以及所辖9县农村土地投入和农民收入的时空差异进行评价分析,总结出土地利用应更加重视集约度的问题,协调好农村土地投入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张改清[5]通过对农村数据的计量分析指出,农户投资行为呈规模小、资金少、回报少的特点;汪华[6]指出农户土地投入主要包含三大要素,即土地、资金和劳动力;徐玉婷等[7]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投入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孔祥智[8]以不同类型农户对各个要素的投入进行分析,再以农户投入作为整体,讨论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郑旭媛等[9,10]提出随着城镇化和劳动力工资上涨,中国各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种植结构变化呈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同时还提出劳动力工资上涨不仅促使农户直接选择以机械投入替代劳动,而且会努力调整耕地和劳动力配置结构,以此来缓解劳动力工资上涨带来的压力;张桃林[11]提出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主要标志;刘明辉等[12]提出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保障,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规模化服务,促进多种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小农户更好地融入现代农业;朱守银等[13]提出农户的资金用途有2种划分方法,其中一种划分为农业生产用途和非农业生产用途;童馨乐等[14]提出另一种划分为生产性投资用途和生活性消费用途。

综上所述,专家、学者们更多地是以省或农户投入的某一方面如土地等为视角进行研究。本研究以河南省郸城县种粮农户为视角,从统计数据宏观分析现状,从调研数据微观分析种粮农户的投入行为,得出郸城县种粮农户投入行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1 郸城县种粮农户投入基本情况

郸城县作为河南省农业大县之一,一直以小麦高产为目标,2016年夏粮实现“十三连增”,享有“豫东粮仓”的美称。虽然郸城县在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土地规模较小且质量下降、生产成本上涨、融资困难、机械化程度较低等因素依然制约着郸城县种粮农户的投入行为,造成种粮收入低、农户生产积极性下降等。从长远意义上讲,种粮农户的投入行为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主要从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以及技术投入4个方面对郸城县种粮农户的投入行为进行分析。

1.1 土地投入

1.1.1种植规模粮食播种面积是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由2000-2016年郸城县种植规模(图1)可知,郸城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较平稳,从2000年的20.63万hm2到2016年的20.56万hm2,未出现较大的波动;粮食播种面积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从2000年的14.28万hm2减少到2012年的13.08萬hm2,之后又增加到2016年的15.19万hm2;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变化十分明显,从2000年的69.23%下降到2003年的57.08%,之后又上升到2016年的73.91%。总体上,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呈增加趋势,一方面是由于粮食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

1.1.2 种植结构 种植结构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农作物种类种植比例上的变化,一般以粮食作物为主,以其他经济类作物为辅,由2000-2016年郸城县种植结构(图2)可知,郸城县种植结构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等,其中,棉花播种面积基本呈减少趋势,从2000年的2.40万hm2减少到2016年的0.06万hm2;油料播种面积有所增加,从2000年的0.88万hm2增加到2016年的0.90万hm2;粮食播种面积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体上,由于经济作物收益高于粮食作物,农户普遍愿意种植高收益的经济作物,但考虑到种植经济作物的风险较大,也有部分农户依然愿意种植粮食作物。正是由于农户抗风险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提高,导致郸城县种植结构不断变化。

1.2 劳动力投入

从传统意义上讲,劳动力投入是保障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由2000-2016年郸城县劳动力投入(图3)可知,乡村人口数从2000年的118.18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24.00万人,之后又减少到2011年的112.00万人,2016年则又增加到123.90万人;由于人们依然坚持“投入越多劳动力,则产量越高”的传统观念,乡村从业人员数从2000年的71.50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79.54万人,但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先进的机械代替劳动力,2015年乡村从业人员数减少到71.14万人,2016年仅为72.20万人;农林牧渔业乡村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57.30万人减少到2012年的42.70万人,2016年略微增加到43.80万人;乡村从业人员数占乡村人口数的比重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的60.50%上升到2009年的64.15%,之后又下降到2016年的58.27%。总体上,与非农业收入相比,农业生产投入时间长、收入低,农户种植积极性下降,导致劳动力数量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户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这些都会对粮食安全造成影响。

1.3 生产资料投入

由2000-2016年郸城县农业生产资料投入(表1)可知,郸城县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农用地膜3种。化肥使用量大幅度增加,从2000年的57 459 t增加到2016年的74 650 t,说明粮食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化肥使用量的增加,而事实上,过量使用化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已远远超出对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农药使用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从2000年的2 281 t增加到2002年的2 600 t,之后又减少到2016年的2 140 t,主要是由于种粮农户认为投入越多则收入越多,并未考虑到农药使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度的关系,但随着时代发展,种粮农户受教育水平以及环保意识提高,逐渐意识到投入与产出的边际关系以及适量使用农药的重要性,农药使用量有所下降。农用地膜使用量有所增加,从2000年的1 081 t增加到2016年的l 528 t,农用地膜的广泛使用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反季节蔬菜、花卉和林业的需求,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防止病虫害侵袭,促进农作物既快又好地生长,但不可降解的农用地膜会使土壤板结,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1.4 技术投入

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要素。农户在现行制度下的技术投入行为,会对农业生产的现在和未来都产生重大影响。机械化程度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农业技术的发展程度。由2000-2016年郸城县机械总动力(图4)可知,郸城县机械总动力整体呈大幅度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71万kW增加到2016年的166万kW,说明郸城县机械化程度逐渐提高,为提高种粮农户的积极性提供技术支持。

2 郸城县种粮农户投入行为

2.1 种粮农户土地投入

由2018年鄲城县种粮农户土地投入情况(表2)可知,样本农户中,耕地面积在0.67 hm2以上的农户最多,占42.21%;其次是耕地面积在0.33-0.67hm2的农户,占37.33%;耕地面积在0.20-0.33 hm2的农户占14.94%;耕地面积在0.20 hm2以下的农户仅占5.52%。调研发现,年龄在50岁左右的农户更愿意进行规模化种植。调研还发现,在推行撂荒补贴政策之后,一些农户会果断选择撂荒,这是由于耕地面积较少,不能形成规模,管理相对麻烦,导致种粮成本较高,收益相对较少,因此,种粮农户一般从自身利益出发,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更愿意选择撂荒,领取撂荒补贴。

2.2种粮农户劳动力投入

由2018年郸城县种粮农户劳动力投人情况(表3)可知,样本农户中,劳动力数量以2人为主,占33.11%;劳动力数量在3人或4人的占比相差较小,分别是26.30%和24.03%;劳动力数量在1人或5人以上的占比较小,分别是8.12%和8.44%,说明以2-3人为主的劳动力投入已形成局势。随着适度规模经济的提出以及种植结构的改善,单纯依靠劳动力的农业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宜。

2.3 种粮农户生产资料投入

调研发现,郸城县所有种粮农户均种植小麦,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生产资料投入以冬小麦为例。由于种植冬小麦不需要使用农用地膜,因此,生产资料投入分析主要以化肥、农药投入进行分析。由2018年郸城县种粮农户每公顷生产资料投入情况(表4)可知,化肥投入方面,使用量最高的是王屯,每公顷使用量963.15 kg,投入资金2 889.45元;其次是豆庄,每公顷使用量877.65 kg,投入资金2 545.20元。化肥投入资金差别较大不仅与化肥使用量有关,也与化肥单价密切相关。农药投入方面,使用量最高的是胡庄,每公顷使用量22.95 kg,投入资金919.95元;其次是豆庄,每公顷使用量22.50 kg,投入资金902.70元,从整体上看农药投入资金差别不大。

2.4 种粮农户技术投入

目前,技术投入在种粮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技术的使用能大大减少劳动力数量,提高生产效率。本研究中技术投入主要指农户在种粮过程中是否在品种选用、病虫害防治、栽培、农药和化肥使用等方面采用新技术。由2018年郸城县种粮农户技术投入情况(表5)可知,样本农户中,使用新技术的较少,仅占37.66%;未使用新技术的占62.34%。一方面,由于新技术普及率较低,农户对新技术不了解;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户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种粮年限较长,更多地根据自身的种粮经验来种植,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因此,种粮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比例较低。

3 郸城县种粮农户投入行为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投入受限

由于实行按人口分户承包土地,地块划分十分零碎。一方面,土地细碎化造成土地投入受限。郸城县虽然有部分村组对土地进行略微调整,但大部分地区仍维持承包初期的状况,整体上该地区土地细碎化情况十分严重,既不便于经营管理和集约经营,也不便于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无法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从而制约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当地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进一步制约农业生产效率,人地矛盾逐渐凸显。

3.2 劳动力数量减少

调研发现,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年龄以40岁以上为主,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仅有初中学历,他们是从事粮食种植的中坚力量。而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普遍认为非农收入远高于农业收入,他们很少从事农业生产,大多外出打工或在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外出务工数量逐渐增加。总体上,郸城县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这与农户普遍认为种粮不挣钱的想法有关。

3.3 生产资料投入过量

中国粮食增长主要依靠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农药化肥的高强度使用,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仍然偏低。近年来,中国化肥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因农产品产量及价格快速上升,化肥需求量急剧增加。与大多数种粮农户一样,在生产资料投入方面,郸城县种粮农户仍然存在“投入越多则产出越多”的思想,因此,化肥、农药、农用地膜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基本没有减少,化肥使用过多,造成土壤板结;农药使用过多,粮食安全难以保障;农用地膜使用过多,造成白色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生产资料投入过多,造成种粮成本增加,收益较低,导致种粮农户积极性大幅度下跌。

3.4 技术水平较低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力量。粮食生产正面临着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灌溉水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投入成本增加等诸多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粮食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种粮农户技术落后一方面是由于农户耕地规模较小,规避风险意识较强,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户受教育水平较低,主动学习的动力和获取农业技术的潜力不足,不愿意接受新技术。

4 改善郸城县种粮农户投入行为的对策建议

4.1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对中国大部分种粮农户来说,由于经营规模较小、单位土地技术采纳成本较高,导致种粮收益较低。土地流转是土地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保障流转农户的基本权益,促进土地流转。另一方面,创新规模经营模式,支持和引导农户采取委托、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人股等方式流转土地。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大大降低单位土地技术采纳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和种粮农户的积极性。

4.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通过政策鼓励、组织引导等措施.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通过信贷等优惠政策,引导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农村经纪人、农村能人等创辦家庭农场,加快制定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相关政策,对符合认定标准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各类农业项目,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补贴;对带动能力较强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4.3 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在小规模经营时,农户的种粮经验基本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但是当经营规模逐渐扩大时,传统的种粮经验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求,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技能培训,提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能力。尝试推行一些鼓励政策,如对经营规模超过一定数量、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考核的农户,给予相关补助。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助于全面推广机械化。

4.4 推行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依据,结合农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配套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的技术。推行测土配方施肥,能减少化肥使用量,实现农作物营养供应平衡,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及农作物产量。在准确掌握农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和肥料效应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养分配比,从而实现提高产投比、增加施肥效益的目标。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坚持将用地和养地相结合、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在逐年提高粮食单产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达到培肥 改土、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海霞江苏省种粮农户农业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2]黎孔清,马豆豆.生态脆弱区农户化肥减量投入行为及决策机制研究——以山西省4县421户农户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5):138-145,159-160

[3]张淑萍粮食价格机制对农户种粮激励作用的分析——基于河南省的调查[J].调研世界,2012( 10):32-37.

[4]何如海,王其帅.农村土地投入与农民收入耦合协调度评价——以安徽省大别山区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3-98.

[5]张改清.农户投入与农户收入增长的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6]汪华,农户收入结构与农地投入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7]徐玉婷,杨钢桥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106-112.

[8] 孔祥智.现阶段我国农户投入的产业选择[J].中国农村观察,1998(2):13-19.

[9]郑旭媛,徐志刚,双重约束下的农户生产投入结构调整行为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7(11):26-37.

[10]郑旭媛,徐志刚,应瑞瑶.城市化与结构调整背景下的中国粮食生产变迁与区域异质性[J].中国软科学,2014(11):71-86.

[11]张桃林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J].农村工作通讯.2013(5):8-10.

[12]刘明辉,卢飞,刘灿.土地流转行为、农业机械化服务与农户农业增收——基于CFPS2016数据的经验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9(2):26-33.

[13]朱守银,张照新,张海阳,等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J]管理世界,2003(3):88-95.

[14]童馨乐,李扬,杨向阳.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的农户借贷渠道偏好研究——以全国六省农户调查数据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6):78-87.138-139.

作者简介:沈玉洁(1994-),女,河南周口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组织,(电话)18736072034(电子信箱)18736072034@163.com。

猜你喜欢

郸城县
郸城县鱼类资源调查
金秋时节丰收忙
郸城县审计局
郸城县
郸城县2012年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走进郸城:看望文艺支教志愿者并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浅谈洺河河流改造与治理
郸城县
郸城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扎实推进
持续干旱没咋地——郸城县土地整理项目区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