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21王文雅

科技风 2020年34期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手机app新媒体技术

王文雅

摘 要:新媒体技术和教育教学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以我校为例的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近些年遇到了一些瓶颈,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拓宽了教学途径,提高了教学效果,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普通话教学;智慧职教平台;手机APP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它依旧是媒体,传播的媒介除文字、图片外,视频、语音更加丰富。它与互联网相伴而生,不受地域限制,具有容量大、实时性强和交互性强的特点。新媒体服务范围广大,教育是其中重要一项。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优势逐渐凸显。新媒体技术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些年慕课、微课都在不断发展,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在今年疫情之下,网络教学更是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从普通话教学方面,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其中,做了如下尝试研究。

一、普通话传统教学瓶颈分析

普通话是我国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的推广具有重大意义。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师范类院校学生需要通过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她们的普通话水平程度与教师资格证的取得息息相关,与就业紧密相连。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些年,以我校为例的高校普通话教学遇到了一些瓶颈,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时紧张,讲多练少

以我校为例,普通话隶属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为课程的前三章。课程每班每周两课时,从普通话概说到语音训练再到普通话水平测试辅导,所有内容六周完成。时间紧,教学任务重,这从客观上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能是讲多练少。学生课上没有时间训练,课下缺少监督不愿意训练,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普通话教学效果。

(二)测普方法已经改变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从开展至今已有20余年,测试方式从最初人工测试改为后来的计算机辅助测试前三题,人工测试第四题。近几年,又进一步改为四道大题全部由计算机测试。计算机测试采用智能语音技术识别,准确度高,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人工测试的不足,但对学生而言考试难度也增大了。传统的普通话发音训练方法难以适应这样考试方式的变化,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

(三)大班教学,指导不足

我校属于全国招生院校,学生来自祖国各地不同方言区,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作为一项口语技能的学习,非常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然而,普通话章节的学时有限,且作为公共课的一部分,每位教师要教授大约300—400名学生。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对其发音问题给予及时的评价纠正。导致学生发音技能掌握不到位,方音难改。

(四)技能遗忘,难以复习

学生升入二三年级,不再开设相关课程,那么一年级学习的普通话语音知识、发音要领和相关测试技巧会有所遗忘,会有所生疏,还有些学生没等毕业,没等到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就都还给老师了。再要拾起来练习,谁来帮助指导?这都是学生面临的问题。

二、新媒体技术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上述教学瓶颈,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们尝试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教学模式、训练方法进行了改革。新媒体的输出终端主要是电视、电脑和手机,学生在校学习,能够使用的设备主要是电脑和手机。我校教师主要借助“智慧职教”平台和“普通话学习”APP以及畅言网等新媒体,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手中的设备展开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脑、智能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能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学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玩手机现象非常普遍,课下玩,课上也玩。那么“堵不如疏”,我们就利用电脑、智能手机,教会学生开发设备学习的功能,让手机成为学习的帮手,而不仅仅是用来聊天、游戏和购物。在课堂上不但不没收,而且要求大家拿出来一起用。在我们使用的智慧职教平台上,学生可以一键签到、讨论、看视频、学微课、看各种技能范例,参与头脑风暴、投票、小组pk、小测等等活动,这些新颖又丰富的活动,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充实有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下图为课堂教学活动截图)

(二)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我们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调整了课堂内外的任务,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将理论知识点录制教学视频上传到智慧职教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任何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学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普通话基础和学习能力随时调整进度,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我们的课内宝贵时间,重点做训練指导,并将学生提出的新问题进行解答,完成知识点和技能点的交互。这样就打通了课内课外,无形中延长了学生学习时间,让知识点学习更加牢固,让技能点训练更加充分。

(三)方便教师指导和评价

使用教学平台后我们发现,学生将练习和作业上传到智慧职教平台,方便了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评价指导。教师对不合格的作业可以退回,要求学生重新完成;对特殊的作业案例可以进行标星收藏,既能够保存又方便提取。此外,平台还可以对各班所有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教师可以更全面地对学生普通话学习进行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如:今日课堂中微课、PPT等内容是否已经学习,学习的时长、学习的百分比的统计;课上各种活动参与度的统计;每次作业是否上交,成绩统计等等。(下图为学生作业评价和学习情况统计截图)

(四)方便课程建构不断完善

我们使用的是“智慧职教”平台,平台以知识点或者技能点为基本元素,以整个专业的知识树或技能树为整体架构,通过系列元数据对素材实现系统化管理,从而使得每个素材都能被便捷地查询和调用。教师在平台上先建设好课程框架,然后再逐步完善细化,放入具体知识点或技能点的微课、PPT,也可以放入范例音频、视频等各种资料。教师可以在后期不断完善各章节内容,并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提取,学生也可以按课程设计引导随时调取资料进行自学和复习。(下图为部分课程设计截图)

(五)辅助教学,助力训练

在诸多的手机APP中,我们为学生挑选了“普通话学习”和“畅言普通话”两款目前比较专业的学习和练习普通话的软件。它们是利用AI语音识别技术,汇集普通话水平测试所有考点,为学习者提供了听说练的平台,解决了学生在课外练习口语发音时需要范读、正音、指导纠错的问题。如: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发音是最关键的两部分,而声母韵母的发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腔内舌位唇形等发音部位准确及其动程变化。我们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对多的示范教授,未必能让每位学生看清楚体会准确,而在这些比较专业的APP中,设有专门的动画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每个音素发音时口腔内部发音部位的状态以及气流运动变化过程等细节;课下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利用APP中的跟读对比评析功能,来了解自己的问题,进而提高自己的辨音纠错能力。教师借力这些手机软件,方便了教学;学生借力它们,可以随听随学,反复训练,让普通话学习化难为易。

习得一种语言,需要利用碎片时间,还需要有语言的环境。方音多是从小习得,主要是受环境影响,所以非一两个月时间可以改变的。我们推荐学生使用“喜马拉雅”等APP,听央视知名主播的短文朗读示范,遵循语言习得特点,用耳濡目染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听辨音能力,模仿规范的发音,掌握恰当的朗读短文技巧。

(六)利用互联网模拟测试

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改成计算机测试后,采用的是科大讯飞公司开发的语音标准程度辨识软件。而畅言网是讯飞公司在国家语委“十五”重点课题成果基础上研发的智能口语学习平台,主要提供普通话评测和学习服务。其中普通话模拟测试业务与“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属同一核心和界面,借助这个网络,学生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模拟测试,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所以我们推荐学生利用畅言网进行普通话的模拟测试,不断修正自己的发音,积累测试经验,使自己的发音与标准音更加接近。

三、结语

新媒体技术应用已经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今年爆发的疫情更让全国教育工作者体会到网络教学和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它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更新了人们对利用互联网教学和学习的认识,它加速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步伐。新媒体技术促进教学内容、方式等发生根本性变革,也促进教师重新自我定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善假于物”,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学习并驾驭新技術、新手段,尽快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毕竟能够学会利用丰富的资源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晨.新媒体环境下普通话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创新[J].视听,2015(11).

[2]邵晓丽.手机APP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8).

基金项目:本文为石家庄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技术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论文(项目编号:20191081)

猜你喜欢

普通话教学手机app新媒体技术
职业学校普通话教学的优化方式研究论述
中职学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指尖上的党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的手机APP安全性测试研究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全媒体时代的普通话教学与创新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