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的核心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

2020-12-21沈伟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核心能力智慧图书馆高校

沈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核心能力;高校

摘 要:智慧图书馆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智慧环境对智慧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核心能力的培养。文章以8名专家和112名智慧馆员的评估和评分为基础,对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的核心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感知能力、资源服务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发展拓新能力是智慧馆员核心能力的四大板块,其中资源服务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相对来说更为重要。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11-0059-04

1 背景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使作为人类文明进步标志的图书馆也在日益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逐渐从资源集合的单一结构进化为物理实体和数字虚拟的复合结构,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服务内容从以文献资源为主转变为以知识传播为主,服务类型从文献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服务基础从资源转变为智慧馆员[1]。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紧跟时代潮流,纷纷构建智慧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即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新型信息技术,预判或即时感知读者的需求,并提供泛在、及时的智慧服务[2]。高校智慧图书馆基于智慧馆员和优质读者的协同合作,通过智能信息环境平台,采用智能数据分析,为智慧校园提供主动灵活的高效高质服务。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既有智能设备这一显性的“硬实力”,也有智慧馆员这一隐性的“软实力”,其中,智慧馆员的核心能力对智慧服务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3]。因此,笔者以高校智慧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评估智慧馆员的核心能力,并探究智慧馆员核心能力的提升路径。

2 智慧馆员核心能力指标

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是学科馆员和嵌入式馆员的综合体,一方面,智慧馆员必须是学科馆员,能够全面收集并构建合理的学科信息资源库,能够有效地针对学科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和优化,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分析推理为读者提供相应的知识精品[4];另一方面,智慧馆员必须是嵌入式馆员,能够准确挖掘和评估读者的内在真实需求,能够及时服务和反馈读者需要的服务,通过主动性、即时性、针对性服务减轻读者使用图书馆服务的负担[5]。智慧馆员为了高效履行学科馆员和嵌入式馆员的职能,既要对智慧图书馆新技术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也要对信息资源有较好的掌控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协作沟通能力和发展拓新能力,再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初步界定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的核心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资源服务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和发展拓新能力。

3 智慧馆员核心能力指标内容优化

笔者采用专家咨询法对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的核心能力指标进行优化,为了达到指标体系内容优化的理想结果,保证专家的权威性,在选择专家时应突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学历在本科及以上,二是从事图书馆研究至少在5年,三是职称為高校副教授及以上,四是对高校图书馆员核心能力有一定的了解,五是支持并同意2次及以上的咨询交流。笔者最终选择国内知名专家学者8名,整理得出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核心能力指标内容见下页表1。

4 智慧馆员核心能力评估

笔者采用专家咨询法对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的核心能力指标进行权重评估,为了达到指标权重评价的一致性效果,仍然选择上述8名专家学者的打分数据进行评估。层次分析法步骤包括:第一步构建递阶层次结构,第1层为核心能力X,第2层包括四个指标,分别为感知能力X1、资源服务能力X2、协作沟通能力X3、发展拓新能力X4,第三层则包括十三个指标,即X11-X43。第二步构造比较判别矩阵,共包括5个判断矩阵,分别是X—(X1,X2,X3,X4),X1—(X11,X12,X13),X2—(X21,X22,X23,X24),X3—(X31,X32,X33),X4—(X41,X42,X43)。第三步针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及计算权重。第四步计算各个指标的最终权重。分析结果如下:

X—(X1,X2,X3,X4)的判断矩阵见表2。λmax=4.1014,CI=(λmax-n)/(n-1)=0.0338,RI=0.89,CR=CI/RI=0.0380<0.1,通过一致性检验。

根据专家评分结果,X2和X3的权重相对较高,X1和X4的权重相对较低,即专家认为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的核心能力中,资源服务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是相对更为重要的两个能力。同时,在感知能力中,X13权重最大,即“智慧馆员对读者需求变化的感知程度”更为重要。在资源服务能力中,X23和X24的权重相对更大,即“智慧馆员对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展示与交互能力”和“智慧馆员对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智慧化运用能力”更为重要。在协作沟通能力中,X31权重最大,即“智慧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协作沟通能力”更为重要。在发展拓新能力中,X43权重最大,即“智慧馆员的开拓创新能力”更为重要。

5 智慧馆员核心能力验证

为了更好地说明专家评分结果的合理性,笔者采用智慧图书馆馆员的自我评价作为验证,随机抽取112名广东省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作为调查对象,邀请他们对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进行评判,采取1—5级打分制,1分代表非常不重要,2分代表不重要,3分代表一般,4分代表重要,5分代表非常重要,计算得出112名智慧馆员评分的平均值见图1。

根据智慧馆员评分结果,X1、X2、X3、X4的平均分分别为3.74、4.43、4.37、3.80,均大于标准平均值3,即感知能力、资源服务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发展拓新能力都是智慧馆员的核心能力。同时,资源服务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更高,与专家评估结果一致。比较各个指标的分值大小可以发现,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与专家评估结果也基本一致。

6 结语与建议

综合8名专家和112名智慧馆员的评估和打分结果,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的核心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资源服务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发展拓新能力四大指标,基于专家评估结果可以得出智慧馆员的核心能力分布,见图2。

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四大块,其中感知能力是智慧馆员对智慧环境的认识和适应情况,是其他各项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资源服务和协作沟通能力是智慧馆员具体业务工作的实践能力,是核心能力的重点和关键;发展拓新能力是最具生长力的部分,是核心能力的未来发展。

针对核心能力的比重大小,笔者认为可以重点从资源服务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升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的核心能力:一是强化培训与继续教育,提升资源服务能力。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的资源服务能力是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占比48.71%,具体包括智慧馆员对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存储与组织能力、开发与应用能力、展示与交互能力、智慧化运用能力。智慧馆员资源服务能力的提高,不仅依赖于智慧图书馆自身的丰富资源,也依赖于智慧馆员自身的技能和学习能力。参考已有研究成果,面对新的信息环境,智慧馆员的智慧化服务受到性别、年龄、教育背景、个性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应针对智慧馆员的不同类型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其资源服务能力,一方面普及资源的智慧化使用能力,采取灌輸式培训的形式针对所有智慧馆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基本的资源智慧化服务;另一方面采用多样化继续教育形式针对不同智慧馆员进行深化教育,结合智慧馆员的个人特点,突出其存储、开发或交互等某一方面的能力。二是优化岗位设置,最大化协作沟通效率。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的协作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能力,占比30.05%,具体包括智慧馆员与读者之间、与馆内馆员之间、与馆外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协作沟通能力。智慧馆员协作沟通能力的提高不仅依赖于智慧馆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也依赖于岗位之间的联络沟通。参考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岗位设置经验,岗位设置的依据不是职能或文献加工流程,而是用户的需求和服务工作内容的相关性。高校智慧图书馆是以新的信息环境为基础的,智慧化服务是图书馆的服务常态,智慧图书馆应在大数据挖掘读者潜在需求及分析读者需求变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业务岗位,实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促进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促使各部门之间能够既分工明确又便捷有效地进行沟通。三是立足感知能力、提高开拓创新能力。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的感知能力和开拓创新也是比较重要的核心能力,分别占比10.12%和11.12%,感知能力具体包括智慧馆员对智慧图书馆新信息环境的敏感性、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读者需求变化的感知程度。开拓创新能力具体包括智慧馆员的自主培训意愿、职业规划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一方面,为了确保智慧馆员的感知能力,高校智慧图书馆必须完善准入机制,确保智慧馆员的综合素养,坚决预防高校图书馆衍变为“关系”单位;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智慧馆员的开拓创新能力,高校智慧图书馆必须优化薪酬和晋升机制,确保智慧馆员自我提升后的待遇和发展,形成智慧馆员自我创新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 初景利,段美珍.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J].图书馆建设,2018(4):85-90.

[2] 刘炜,陈晨,张磊.5G与智慧图书馆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5):42-50.

[3] 李灵敏.高校图书馆智慧馆员的发展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24):13-14.

[4] 阮湘辉.基于智慧图书馆环境下智慧馆员队伍建设研究[J].贵图学苑,2017(4):4-6.

[5] 邱圣晖,谭伟贞,曾智华.智慧图书馆环境下智慧馆员的培养[J].兰台世界,2016(12):77-79.

(编校:崔 萌)

猜你喜欢

核心能力智慧图书馆高校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